全媒體記者 趙宗鋒
「我們是公益救援隊,做的是公益活動,所以外出救援時一分錢也不能收,一點東西也不能要。不然,性質就變了。」12月13日下午3點,在東昌東路的一個路邊車位上,48歲的正大彩虹救援隊隊員、計程車司機耿立新一邊整理蓄電池線,一邊對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說。
在這輛車牌號為魯PT2695的計程車後備廂里,拖車繩、蓄電池線、千斤頂、打氣泵、救援背心等一應俱全。就在前一天,耿立新和同事成功完成三起對拋錨車輛的救援行動,耿立新自己就「承包」了其中的兩起。
耿立新在救助另外一輛蓄電池虧電的計程車。
一天完成三起救援 這倆的哥是典型代表
12日上午9時許,耿立新帶著乘客去區政府附近,接到了救援隊負責人的電話,在翡翠城小區附近,一名車主發出求援信息。
本著就近救援的原則,耿立新很快趕到現場,了解到因為駕駛員粗心忘關大燈,導致車輛蓄電池虧電。耿立新拿出蓄電池線,輕車熟路地完成了連電操作,解決了問題。
車主覺得過意不去,拿出錢來表達謝意。耿立新一口回絕:「如果要錢,我就不來了。」
下午兩點多,耿立新又接到一起求援信息。在京都商城附近,一輛機動車怎麼著也打不著火了。
「我趕到現場後仔細查看了一下了解到,問題出在起動機上。應該是起動機損壞的原因。」耿立新說,最終的結果是,通過拖曳措施,把這輛車拖到了修理廠進行維修。
事實證明,這還不是當天救援的結束。就在晚上7點多,同為正大彩虹救援隊隊員的付存華已收車到家,在駕駛員群內看到有人詢問彩虹救援電話,便主動聯繫對方,了解到對方車輛因蓄電池虧電無法啟動。付存華便駕駛著自己車牌號為魯PT4366的計程車,趕往現場進行救援。
有一個數字可能外人想像不出來,正大彩虹救援隊組隊兩年多來,耿立新和另外9名的哥,每月完成的類似救援任務就有幾十起。
「一年下來,光我自己完成的類似救援,也得有20起以上。」耿立新說,尤其是夏冬兩個季節,類似問題出得比較多。
公益救援樂此不疲 外地車主心存感激
蓄電池虧電了,輪胎沒氣了,油箱沒油了,打不著火了……車行路上,這些小問題也是讓人頭疼的大麻煩。正大彩虹救援隊組隊初衷,也就是為了解決車主的這些「大麻煩」。
耿立新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去年的一個中午,在中華路月季公園附近,有一輛車拋錨了,車主直接撥打正大彩虹救援隊的求助電話8986666,耿立新接到電話時,還在北外環附近。
「我離他太遠了,但當時其他幾位隊員都收車回家或有事外出了,我中午一般不休息,所以送完身邊的乘客,就趕了過去。」耿立新說,最終幫助對方加滿了油,解決了問題。
「那是一輛濟寧的車,車主也很感激。我處理完那件事,也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沒給咱們聊城丟人,也算是樹立一個良好的聊城形象吧。」耿立新說,目前有10位同事一起在做這件事。當初組隊,也是為了給廣大市民車主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社會上樹立計程車行業的良好形象,傳播正能量。
「公司對我們非常支持,出資給救援車隊配置了救援裝備和對講機。」耿立新說,除了這些日常的救援行動,每年高考期間,大家也響應公司號召,積極參與助考行動,給高考的孩子們準備好學習用具和礦泉水。
「他們做這些事不賺錢。」正大出租公司負責人王艷峰說,救援隊10人中,年齡最大的54歲,最小的也有30多歲了。一群中年人,誰的家裡都有一堆事兒,但大家對於公益救援樂此不疲,其實也就是想為聊城發展盡計程車行業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