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67部隊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典禮的三位戰士已全部從北京返回義烏啦!回想半年多來,閱兵訓練和接受檢閱時的場景,他們仍舊無比自豪和驕傲。
「訓練不苦,因為我手裡擎的是英雄的故事」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見到夏倫勇的時候,他正在和家人、戰友們分享他的閱兵故事。
夏倫勇告訴記者,這次閱兵他收穫頗豐,他所在的戰旗方隊,這是一支新組建的方陣,他在戰旗方隊擔任擎旗手,擎的旗幟代表的是穿插英雄連,經過天安門時所在的位置是第二路第四輛車的一號旗手。
問起訓練的經歷,夏倫勇告訴記者,最難的就是保持旗的穩定。因為旗是立在汽車上的,車會顛簸,但旗不能動。一開始訓練的時候,不知道閱兵的旗幟有多重,他們教練員就自製了一面訓練旗幟,8斤多重,第一天訓練完,很多人虎口都裂了,到吃晚飯的時候,都相互看著,誰也不想先動筷。
「訓練很辛苦,心情也會有低落的時候,但是這次閱兵我是帶著任務去的。」夏倫勇臨行的時候,部隊的主任交給他一枚抗美援朝和平勳章,希望他能帶著勳章接受檢閱。「下口令的那一刻,頭迅速地擺過去,遙遙望著天安門城樓,擎著手中的旗幟,懷揣著抗美援朝和平勳章,我的內心十分激動。」
夏倫勇的父親夏明軍告訴記者,一開始家裡人毫不知情,就知道兒子說要去執行一項任務,直到他打電話說政審要蓋章,才知道他被選拔去閱兵了。「當時也沒說什麼,怕給他造成壓力,就告訴他要好好乾」,夏明軍說道,「感覺他瘦了,黑了,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發過朋友圈,我兒子閱兵的時候發了第一個朋友圈,很多人都點贊,我為他感到驕傲。」
據悉,夏明軍一家在10月4日晚上到的義烏,從安徽到義烏7個多小時的高速路程,匆匆見上一面,就要返程了。
「把閱兵勳章獻給爺爺,告訴他我沒辜負他的期望。」
「泰雷,我們為你感到驕傲,爺爺泉下有知也一定會倍感欣慰的。」孫泰雷和家人們緊緊抱在一起。自3月參加選拔起至今已經半年多了,孫泰雷和家人只能偶爾才通個電話,報個平安。
「2012年的時候爺爺病重,我剛得到入伍通知爺爺就走了。爺爺臨終前,囑咐我要好好當兵,當個好兵。」說到爺爺,孫泰雷有點哽咽,「我做到了,這半年來我時不時的就想起爺爺對我的囑託,很榮幸我最終出現在了閱兵典禮上,這枚閱兵獎章我要獻給我爺爺,告訴他,我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10月1日當天,孫泰雷的奶奶抱著孫泰雷爺爺的遺像一起看閱兵。據孫泰雷的媽媽周芸女士介紹,孫家三代都是軍人,爺爺孫景森,1944年參加八路軍,正師級離休,現已去世。父親孫建軍,1983年入伍,退役後轉國網岳陽供電公司上班。
閱兵當天,孫泰雷是戰旗方隊的汽車駕駛員,當開著車緩緩駛過天安門的時候,他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戰友們的認可,就是我最大的榮耀」
因為行程原因,張陵緒比另外兩位戰士晚了一天才回到部隊,他是閱兵典禮的後勤保障人員。儘管張陵緒不是受閱方隊的一分子,但他是閱兵典禮完美落幕背後默默付出的功臣之一。
張陵緒告訴我們,受閱戰士們的伙食標準是一頓六個菜,每頓必須有牛肉,而且除了米飯,四種主食要經常換花樣。聽上去沒有特殊要求,但是張陵緒所在受閱方隊的352位受閱戰士來自全國各地,口味天差地別。六個菜既要保證營養和口感還要顧及到地域口味差異,對於保障人員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圖右為張陵緒)
「受閱戰士們訓練非常刻苦,為了這份光榮與夢想,他們都能咬牙堅持下來。對於我們保障人員來說,即使是再困難的保障任務,我們都要高標準地去完成好,做受閱戰士最強大的支持者。」儘管張陵緒說的時候表情淡然,但是我們都知道要想完美完成保障任務,他們一定想了許多辦法,克服了很多障礙。
閱兵典禮當天,張陵緒也在閱兵現場,看著自己所在方隊昂首走過天安門廣場的那一刻,他覺得自己半年多來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即使處在不同的崗位,他們付出的卻是同樣的努力,為這群小伙子點贊!
本文由愛義烏編輯報道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來源:義烏市融媒體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WucuW0BMH2_cNUgSg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