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了!

2020-04-17     蘇州發布

春風正好

是踏青的好時節

小魚好想去一處「天然氧吧」

那兒有高大的銀杏、水杉

茂密的竹林

河流、沼澤、湖泊織成了密集的水網

鳥兒在鳴唱,野鴨在嬉戲

……

感受空氣的清新舒暢

拋去心底的瑣事煩惱

(同里國家濕地公園。孫曉東攝)

你們想去嗎?

這樣的地方,蘇州有很多噢!

而且,還被人民日報關注了呢!

今天人民日報報紙上

也有哦!

蘇州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

江蘇蘇州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濕地率約94.8%。

崑山花橋天福國家濕地公園

變了!

由河流、沼澤、林地、池塘、人工湖、稻田及村莊等組成,濕地面積477.84公頃,濕地率63.62%。

同里國家濕地公園

公園占地972.18公頃,其中濕地面積830.33公頃,濕地率達85.41%。

·

·

·

蘇州全市濕地面積

33.95萬公頃(不含水稻田)

占國土面積的40%

其中,自然濕地面積為26.8萬餘公頃

占國土面積的31.66%

目前,蘇州建成濕地公園21個

其中國家濕地公園6個

省級濕地公園8個,市級濕地公園7個

為什麼蘇州濕地公園這麼多?

還保護得這麼好呢?

這要從8年前出台的地方性法規

《蘇州市濕地保護條例》說起

《條例》實施以來

蘇州的濕地公園不斷增加

2012年2月2日,蘇州市正式實施《蘇州市濕地保護條例》。

蘇州市自然濕地保護率從2011年的13.5%提升到2019年的59%,鳥類種數增加了100種,濕地公園的鳥類種數增加了40%。

從2005年到2009年,蘇州773個自然濕地斑塊中,有50%以上的斑塊面積發生了變化,自然濕地面積凈減少365公頃。

為了遏制濕地的減少,2009年4月,蘇州市成立了江蘇省首家獨立建制的濕地管理機構——濕地保護管理站,但很快實踐證明,僅靠行政手段遠遠不夠。

2010年,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將濕地保護立法列入立法預備項目,2011年列入年度立法計劃,並於2012年2月2日起開始實施《蘇州市濕地保護條例》。《條例》進一步明確了濕地保護行政管理主體,重點對濕地保護管理體制、重要濕地認定、濕地征占用管理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

隨著《條例》實施

位於吳江肖甸湖村的濕地也發生了變化

2013年,一個占地1.5萬畝的大型濕地公園被納入保護範圍,通過7年努力,於今年1月被正式授牌為同里國家濕地公園

在公園核心區域,為了不驚擾野生動物,甚至連一盞路燈都沒有安裝。

在蘇州,很多建設項目

需要對鳥類及微生物的影響做出評價

滬蘇湖高鐵按原計劃要從吳江濕地元盪穿插而過,為避免濕地被破壞,滬蘇湖高鐵修改了線路方案,原來的筆直線路修改成S形彎道,增加了項目資金投入,但避免了鐵路對元盪濕地的影響。

蘇州濕地公園的鳥類種數

也變得更多啦

在崑山花橋北部,曾有一片廢棄地

廢棄高速取土坑、養馬場、垃圾填埋場

……

但如今,隨著《條例》的實施

這裡被建成風光宜人、物種繁多的

天福國家濕地公園

短短三年多時間

區域內的鳥類也從56種增到197種

在長江常熟段

有片突入江中的灘涂,人稱「鐵黃沙」

如今,規劃修改

鐵黃沙將建成一個大型濕地公園

原生態的灘涂與成片的向日葵緊緊相依,成片的蘆葦盪沙沙作響,成群結隊的野鴨在水面嬉戲……

鐵黃沙濕地觀測到的鳥類種數超過100種,除了白頭鶴、東方白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有黃胸鵐、斑背大尾鶯、震旦鴉雀等瀕危物種。

如今,濕地保護的理念

已經深入人心

大家對濕地保護的重視明顯提升啦!

當地凡是重大工程規劃時,一定要把濕地保護紅線拿出來比對,絕不敢越雷池一步。

公眾濕地保護的意識和參與度不斷提高。《條例》實施後不久,蘇州成立了「濕地自然學校」,這是面向大眾進行科普教育的場所。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

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座依水而居的城市

河流、沼澤、湖泊織成水網

聽鳥兒鳴唱,看野鴨嬉戲

多麼美好呀!

想要留住它的靈動和美好

離不開每個人的行動

從我做起,保護濕地

讓蘇州變得更美好!

素材來源:人民日報

圖片來源:蘇州文化旅遊資訊微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JdviHEBnkjnB-0zmzf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