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碗,香啊!

2020-05-05     蘇州發布

今日,立夏

萬物生長,生如夏花

蘇州人對立夏這個節氣

更是有別樣的情愫

在今天,老蘇州有很多事要忙碌

「嘗三鮮」、「掛網蛋」、「稱體重」……

吳地風俗多姿多彩

大家帶著美好願望期盼安然度夏

今天,小魚要來著重介紹

蘇州人立夏要吃的這碗飯

——烏米飯

烏米飯光亮黝黑,味道清香

軟糯幼滑,加一勺綿白糖

吃上一口,人生足矣

煮過烏米飯,灶間要香好幾天

做烏米飯,靠的是烏飯樹。它主要分布在山區,蘇州穹窿山、五峰山、虞山一帶滿山遍布,多為叢生。

烏飯樹

四月到六月,人們上山采了烏飯樹的嫩葉,一番擇撿、清洗後,把它切碎、搗爛、榨汁、過濾,再混入糯米浸泡,煮成飯。

據說,煮過烏米飯的灶間,要香好幾天呢!

吃了烏米飯,就表示辭春迎夏啦!和我們一樣愛吃烏米飯的杭州人則認為,立夏一定要吃烏米飯!理由是,吃了它,就不怕蚊蟲叮咬啦。

烏米飯,背後的民間傳說

關於烏米飯

還有一個民間傳說

相傳戰國時期,兵聖孫武的後代孫臏曾和龐涓一起向鬼谷子學習兵法,龐涓先下山到魏國為將。後來孫臏出山後到魏國打算投靠龐涓,誰知龐涓嫉妒他的才能,施計割去孫臏的膝蓋骨,並將他關在馬廄里,讓其活活挨餓。

幸好有一個獄卒同情孫臏,用當地的烏飯樹葉搗爛浸汁拌上糯米,煮熟後捏成團,偷偷給孫臏食用。烏米飯糰形狀和顏色都和馬糞差不多,因而一直沒被發現其中的秘密。所幸孫臏後來得以逃離魏國,並最終打敗了龐涓。

據傳,孫臏第一次吃烏米飯是在農曆四月初八,當地人便世代相沿成俗,在這一天煮食烏米飯來紀念他。

相傳乾隆皇帝南巡蘇州時,曾品嘗過烏米飯和烏米飯粽,讚不絕口,稱之為「二烏寶」。

吳地多彩立夏風俗

蘇州人在今天要嘗三鮮

地三鮮:蠶豆、蒜苗、莧菜

樹三鮮:香椿、梅子、櫻桃

水三鮮:鰣魚、刀魚、河豚

這一碗,香啊!

掛網蛋,鬥鴨蛋

稱體重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

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你今天「立夏」了嗎?

素材來源:蘇州科普、蘇州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DQX5HEBiuFnsJQVrWR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