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諜」關東軍及關東軍特務機關與蘇聯安全部門的「間諜攻防戰」

2019-10-12     半杯餿茶

日本關東軍從九一八後,用武力和無恥攫取了中國東北的土地,便開始了中國東北的殖民統治。當時日本殖民當局有幾大任務:

日本關東軍

1.最大努力的掠奪東北的物資,為日本以後在遠東地區和中國大陸的再度擴張做好戰爭準備。

2.強制實行「皇民化」意識形態教育灌輸,妄圖用日本意識來代替傳統的中國意識,斷東北地區的中華思想血脈,使之成為日本的思想和勞力「奴隸」(此前在台灣和朝鮮如出一轍)

3.肅清東北境內的抗日武裝,淪陷區內的地下反抗組織

4.假設敵為與東北接壤的蘇聯,當時龐大的紅色社會主義強國。遠東地區的巨大空間和取之不盡的戰略資源深深的誘惑著當時的日本軍方。

三十年代蘇聯重型工業企業

以日本關東軍特務機關為首的日本間諜機構(包括還有關東廳、日本內務省,滿鐵等間諜機構)對蘇聯的軍事、經濟,政治偵察,可謂不遺餘力,侵華的十四年里,日蘇之間發生了無數次的諜報攻防戰。

日本對蘇的偵察方向主要是中蘇交界的蘇遠東地區的東部地區(主要是中、南部的烏蘇里州及沿海州),主要是對當地的交通狀況、港灣的登陸地點的調查。為關東軍從事諜報工作的有俄國人、中國人,朝鮮人等。這些人中,最便捷的就是利用俄國人搜集對蘇情報是再合適不過的,關東軍首先依靠的也正是這些人,也就是所謂的「白俄」。

白俄是指在蘇聯十月革命後,那些對赤色政權極度仇視,逃到中國東北等地的舊俄羅斯貴族、資產階級分子、地富分子。這些人主要分布在哈爾濱的白衛軍學校、東北各地各種各樣的白俄顛覆組織以及其他各種部門中。這些人依然有蘇聯境內的親屬和其他交往,對蘇聯懷有強烈的敵對情緒,很容易被日本情報部門招募。為控制這些人,使他們死心踏地為日本人服務,不使他們的思想發生任何動搖,關東軍特務機關首先就是加強了對他們的思想控制,採取的具體措施包括:

1.建立研究真正俄羅斯文化的社團,說明蘇聯當時的民族原則是不成立的;

2.組織反共青年團。要把流亡白俄的各階層青年緊緊掌握住,以免他們受到蘇聯各種措施的影響。

1939年7月,一批已經成為日本間諜的白俄分子在偷越蘇聯哈巴羅夫斯克地域過境時被抓獲。

根據蘇聯解密檔案,他們分別是:

特羅菲莫夫·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1912年生,猶太自治州人,1933年逃往滿 洲。 羅加奇·伊萬·葉菲莫維奇,1914年生,哈爾濱人。

希任·列昂尼德·阿列克謝耶維奇,1916年生,布拉戈維申斯克人,其雙親1919年僑居哈爾濱,希任在那裡接受啟蒙教育。

三人供認,1939年4月,他們被哈爾濱日本軍事使團招募為破壞小組成員,被派往我領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刺殺蘇聯在遠東的第一紅旗軍最高長官的恐怖活動,組織顛覆軍列等。。。該小組領導人特羅菲莫夫交他了他被告知的在我國領土上進行秘密接頭的3個地點。

當然,蘇聯也沒閒著,甚至其情報安全部門策划過一個驚天的行動計劃「引爆富士山」。即用重型轟炸機投擲大威力炸彈轟炸日本的富士山口,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如果受到大規模的衝擊必然導致噴發,那麼日本也就跟著完了。

富士山是環太平洋地震帶的一個非常危險的活火山

為了完成這個計劃,蘇聯在遠東秘密成立了雄鷹飛行中隊,並且設計了PE-8型遠程戰略轟炸機,比當時美國的B-16空中堡壘還要大四分之一,能夠裝載當時蘇聯最新研製的威力近似於小型核武器的航空炸彈「史達林炸彈」,這種炸彈的威力足夠將富士山口炸裂,當時蘇聯在遠東地區每日都進行投擲訓練,並且國內也在加緊研製核武器,以便於日後可以用核武器來投擲。

PE-8轟炸機

當時日本方面對此一無所知,根據蘇聯的計算,只要整個雄鷹中隊投下500個史達林炸彈,那麼富士山幾乎是必然噴發,日本的大陸架結構將會崩潰,引發巨大的地震和海嘯將在所難免,之後日本甚至有可能沉沒。

倒是想起了日本自己電影中的經典的那版《日本沉沒》。

關東軍還派遣白俄間諜對蘇聯境內工業目標進行破壞活動,根據《新西伯利亞州內務局成交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的總結報告(摘錄)》的記錄:在個別地點,日本情報人員目前正在極力進行破壞活動。例如,日本間諜頭目謝苗諾夫(謝苗諾夫,就是那個曾經和高爾察克齊名的白俄白衛軍中將。反對蘇維埃政權,1921年逃往中國東北,領導俄僑繼續反蘇活動。1945年在東北被紅軍捕獲,1946年,被蘇聯最高法院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的特工人員帕爾申於1940年5月30日在新西伯利亞策劃了一起縱火燒毀針織行業建設工程局正在興建中的一個棉紡廠的事件,致使國家財產損失達70萬盧布。。。

作為被殖民下的「亡國奴」中,在日本針對蘇聯的間諜行為中,當時的東北中蘇邊境的中國人也不在少數。

1940年,蘇方在哈巴羅夫斯克邊防區地段共截獲從中國東北偷越國境者1107人和從南薩哈林(南庫頁島,日本移民區)越界者4人,共計1111人。其中,243人屬於偶然越界,267人是特種行動人員,其餘601人是偷越國境者。這些偷越境者中,中國人576名、俄國人10名、朝鮮人9名、日本人2名、吉普賽人1名。在這些偷越國境者中, 查明為日本情報機關間諜的有245人。

就今天的這些材料來看,比較難堪的是,這些為日本人充當間諜的絕大部分是中國人。當然,這些被派往蘇聯執行任務的普通諜報人員,通常是沒有文化或文化水平很低的中國居民,一般用於完成簡單的軍事任務,所以被大量派遣而不加以認真掩飾,編造的經歷也比較簡單。大多數編造的經歷為:「尋找好的工作」;「到鄰村去,迷了路,誤入蘇聯領土」;「我越境來蘇聯是因為家庭不和,丈夫經常打我(女間諜)」。還有一些比較用心的編造:「我殺死了和我老婆通姦的日本人,我害怕報復而逃到蘇聯來了。」有人甚至乾脆說:「我是日本間諜,日本人要我到蘇聯來收集情報。我不同意,遭到日本人的迫害,所以逃到蘇聯來了。」

賭萬一蘇聯情報機關相信這些履歷,其中的一部分人就會留在蘇聯,這樣,他們就可以進行相應的活動。 與這些由於小利益驅使,本身是普通老百姓被簡單訓練成間諜而被大量派遣到蘇聯的中國人不同,關東軍情報機關另訓練了一批專業水平較高和較有素養的中國人間諜。

這些訓練有素的中國間諜通常在偽滿警察的上士、少尉、中尉,以及偽滿軍軍官和經過間諜學校訓練的老間諜中挑選。這些間諜經過了針對性專業訓練,如在蘇聯境內如何進行情報搜集的方法和在受審訊時的行為方針的訓練。 而且,每個人都有一個經過周密偽造的複雜的假履歷,其目的是為了能夠在蘇聯能夠長期潛伏下來。 這些間諜主要是進行深入的軍事情報活動,最好能潛入由莫斯科發出指令的在中國東北從事反日游擊運動的指揮中心,包括在蘇聯和中國境內的。

相對於日本日益猖獗的間諜活動,蘇聯也積極採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

1.採取一切措施查明住在滿洲國小市鎮的掌握俄語的中國人。通過對越境者的調查和海外諜報工作來完成這一工作。

2.如果確定可以創造這種環境甚至可以打入日本特務機關的目標,那就要開始工作和進行招募。

3.在這些人員越境時,還可從可以用來瓦解日本偵查機關的活動的角度篩選一些被拘捕的人員。

蘇聯主要是利用「逆向使用」原則,即利用原日本間諜進行反間諜工作。

日雙方的間諜攻防戰中,都不斷地有對方的間諜落網,關東軍情報本部利用落網的蘇聯情報人員收集情報應該說是比較成功的。 根據蘇方解密檔案,「已經查明,日本人招募了我們的部分諜報人員並把他們的間諜打入我們內部,不斷地派這些人偵察他們感興趣的各個據點,此外,還經常派他們到各個地方散布謠言,進行破壞行動」

而關東軍在反向招募間諜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漏洞。即能夠投靠日本的蘇聯原特工,大部分的缺陷是吃不了苦,受不了折磨,並且貪圖安逸和享受的那類。根據蘇方破解的日本軍方文件《哈爾濱日本軍事使團關於加強對蘇情報及破壞活動的措施計劃》顯示,「。。。由於情報工作中大量地利用名聲很差的人,我們不僅不能把對方情報人員轉招過來,反而使我們因敵方間諜的放肆活動而處於十分不利的境地。 」

回顧日蘇多年來在遠東的情報攻防戰,可以解讀的是,日本對遠東地區的覬覦從未有放棄,時時刻刻準備著一有機會,就企圖占有這些地域,擴大自己的殖民地,他們所謂的「生存空間」。在當時,日本南下戰略還未最後確定的情況下,日本陸軍,尤其是關東軍是積極推動進攻蘇聯的北上戰略,並以此做了多年的積極的戰備準備。 對蘇聯的情報搜集就是其中不可或缺且長期堅持的重要一環,尤其是1939年諾門坎事件前後達到了瘋狂的狀態。

比如在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舉行超級軍事演習「關特演」。

就日蘇「諜報攻防戰」來說,從其成績來說,日本關東軍制定的情報搜集計劃不可謂不具體、細緻,計劃執行得也不可謂不盡心盡力。但是,作為享有「情報吸塵器」的日本情報機構來說,致命傷恰恰是,沒有頂尖的,具有戰略眼光、判斷力,決策力的本部決策者。

當然,即便有,從今天已知的歷史來看,依然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彼時日本的國力必定會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3MUvm0BMH2_cNUgtbl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