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房顫患者的卒中預防,你了解多少?|熱點聚焦

2019-09-11   醫脈通心內頻道

無論是否存在心臟瓣膜病,房顫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風險增加4-5倍。抗凝治療是房顫患者管理的基石。關於房顫患者的卒中預防,你了解多少呢?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在可改變的卒中危險因素中,哪一項最重要?

A.吸煙

B.糖尿病

C.高血壓

D.肥胖

高血壓是缺血性卒中和腦出血最重要的可改變危險因素。無論其他因素如何,隨著血壓升高,卒中風險逐漸增加。其他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糖尿病、血脂異常、鐮狀細胞病、絕經後激素替代療法、抑鬱症、飲食、活動、體重和體脂。應鼓勵所有患者通過戒煙、控制血糖和血壓、低脂飲食(DASH或地中海飲食)、減重和規律運動來改變風險,預防卒中。

房顫和卒中風險之間的關聯是無可爭議的。確診的房顫可使卒中風險增加到4-5倍。每五名卒中患者中就有一人患有房顫。通過節律控制和抗栓治療,可以降低卒中風險。非維生素K拮抗劑的引入使抗凝治療大大改觀。房顫也是一種可干預的卒中危險因素。

2.哪一項是房顫患者的血栓栓塞高危因素?

A.心力衰竭

B.高血壓

C.既往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D.動脈疾病

既往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房顫患者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其他高危因素包括體循環栓塞和年齡≥75歲。

心力衰竭、高血壓和動脈疾病(既往心肌梗死、外周動脈疾病、主動脈斑塊)是房顫患者血栓栓塞的中等危險因素,其他中危因素包括女性、年齡65-74歲和糖尿病。

3.哪種情況會增加接受抗凝治療患者的出血風險?

A.女性

B.肝臟或腎臟疾病

C.年齡≤55歲

D.心力衰竭

肝臟或腎臟疾病是接受抗凝治療患者出血的已知危險因素。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出血史(最強危險因素)、年齡> 75歲、癌症、血小板減少症或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壓、糖尿病、貧血、既往卒中、存在跌倒風險、遺傳易感性、華法林治療時國際標準化比率(INR)未達治療範圍。

為房顫患者制定抗栓治療方案應平衡卒中風險和出血風險。

4.以下哪一項是關於恢復和維持房顫患者竇性心律的正確陳述?

A.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可提高生存率,但不能降低卒中風險

B.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既不能提高生存率,也不能降低卒中風險

C.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可降低卒中風險,但不能提高生存率

D.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可提高生存率,降低卒中風險

一些隨機對照試驗表明,恢復和維持房顫患者的竇性心律既不能提高生存率,也不能降低卒中風險。AFFIRM研究納入了4060名年齡≥65歲的患者,其房顫可能復發且有卒中風險。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節律控制策略或室率控制策略。該研究未能證實節律控制策略可降低卒中風險。RACE試驗結果與之相似。

5.在房顫患者一、二級卒中預防中,關於抗凝治療正確的是?

A.對於至少存在一種已知其他危險因素的房顫患者,建議抗凝治療進行一、二級預防

B.當存在多種危險因素時,建議抗凝治療進行一、二級預防

C.建議口服抗凝治療進行卒中二級預防,但不建議用於一級預防

D.不建議使用口服抗凝藥物預防卒中

對於至少存在任何一種已知其他危險因素的房顫患者,口服抗凝治療是卒中一級和二級預防的首選治療方法。

醫脈通編譯自: Brian Silver. Fast Five Quiz: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 Medscape – Sep 10,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