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 巔峰對話——多學科專家共話活性維生素D臨床應用最新進展

2019-07-05     壹生

維生素D應用之百年回眸

夏維波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夏維波教授認為,維生素D和多種疾病包括骨軟化症、佝僂病有密切的聯繫。近100年間,人們逐漸發現,維生素D的作用並非僅局限於骨骼,還與肌肉、免疫、血液、內分泌系統密切相關。1942年,我國學者提出腎性骨營養不良的概念,並在鈣與維生素D相關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學術貢獻。在眾多學者的努力下,活性維生素D的研發和應用改變了很多疾病的預後和發展過程,這些疾病包括佝僂病、骨質疏鬆症、肌少症,還包括跌倒、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和骨代謝紊亂(CKD-MBD)、風濕免疫性疾病等。因此,維生素D相關的最新基礎和臨床研究成果值得關注和深入研討。

維生素D與肌肉功能的關係及其應用

謝忠建教授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謝忠建教授指出,維生素D是骨質疏鬆症的基礎治療藥物,不僅對骨骼,對肌肉系統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老年患者是肌力下降的主要人群,因此導致的跌倒風險增加常導致嚴重後果。證據顯示,在改善老年患者肌力方面,補充維生素D對嚴重缺乏者效果較明顯,但對缺乏不嚴重的患者效果不明顯。這種情況下,在維持維生素D營養狀況充足的前提下,補充活性維生素D將使患者進一步獲益,即增強肌力。另外,鈣離子是實現肌肉正常收縮的必要條件,基礎研究提示,1,25(OH)2D3可通過磷脂酶C-γ1(PLC-γ1)通路提高肌管內鈣離子濃度,從而增強肌力。有充分證據表明,與安慰劑相比,服用阿法骨化醇1 μg/d 3-9月後能明顯增強患者肌力、降低跌倒和骨折風險。另一項研究則顯示,服用阿法骨化醇1 μg/d與雙膦酸鹽合用時療效更佳,且副作用更小。

圖1 服用阿法骨化醇1 μg/d 3-9個月後跌倒次數減低

參考文獻:Dukas L, et al, Osteoporos Int 2005, 16:198-203

圖2 阿法骨化醇1 μg/d 增強阿侖膦酸鈉的療效,新發骨折進一步減少

參考文獻:Ringe JD et al, Rheumatol Int 2007, 27:425-434

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用共識解讀

李梅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李梅教授在解讀2018版《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用共識》中指出,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是防治骨質疏鬆的基本藥物。此外,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對於佝僂病/骨軟化症、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CKD-MBD和銀屑病等皮膚疾病等均有重要的治療作用。其中,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骨軟化症I型(PDDR-I)的阿法骨化醇推薦劑量為0.5μg ~1.5 μg/d,PDDR Ⅱ型需要更大劑量;骨質疏鬆症的阿法骨化醇推薦劑量為0.25μg ~1.0 μg/d;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的阿法骨化醇推薦劑量為0.5μg ~4.0 μg/d;CKD-MBD和皮膚疾病等患者使用阿法骨化醇的劑量需要根據患者情況而定。在使用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時,應注意定期監測血、尿鈣水平,保證治療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活性維生素D因半衰期短,對血、尿鈣濃度的影響更容易調整。

活性維生素D在系統免疫病綜合診治中的地位

何嵐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何嵐教授指出,關注系統性免疫疾病的共患病是改善該類疾病長期預後的關鍵,而控制炎症正是改善系統性免疫疾病共患病的基礎治療措施之一,因此糖皮質激素的使用不可避免,這導致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鬆症(GIOP)高發。證據表明,免疫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缺乏可能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發病的一個重要環境因素,可能參與了SLE多種免疫異常的發生。因此,維生素D及活性維生素D的補充是免疫疾病綜合治療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中,推薦SLE患者常規監測維生素D水平,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活性維生素D。一項日本研究評價了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20 mg/d)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患者骨代謝的早期改變,並探索了早期干預的獲益。結果顯示,用糖皮質激素1周內患者表現出快速、明顯的骨吸收,阿法骨化醇1 μg/d聯合阿倫膦酸鈉35 mg/w治療則有效阻斷了影響骨代謝的病理過程,增加了患者骨密度,減少骨折發生率。

圖3 糖皮質激素治療24周後,阿法骨化醇1 μg/d聯合阿倫膦酸鈉35 mg/w顯著改善多項骨代謝標誌物水平

參考文獻:J Bone Miner Metab (2016) 34:646–654.

圖4 糖皮質激素治療6個月時,阿法骨化醇1 μg/d聯合阿倫膦酸鈉35 mg/w顯著改善患者骨密度

參考文獻:J Bone Miner Metab (2016) 34:646–654.

風濕免疫病相關性骨質疏鬆診療特點

王吉波教授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王吉波教授指出,2000年時,國外學者提出了免疫異常可導致骨代謝異常的觀點。例如,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骨質疏鬆的比例是正常人群的2倍,骨折風險增加1.5-2.4倍。激素能有效抗炎,同時也帶來GIOP的發生,這一共患病在SLE患者中尤為常見。對風濕免疫疾病患者,在控制治療原發疾病的同時,應做好骨質疏鬆防治,減少骨折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其中,鈣劑和維生素D類藥物是這一類患者的基礎治療藥物。

骨質疏鬆性骨折圍手術期干預指南解讀

徐又佳教授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徐又佳教授在指南解讀中指出,骨質疏鬆性骨折不同於普通創傷性骨折,而是與骨密度減少、骨微細結構破壞、骨質量下降相關,常見於老年患者。體重異常、長期服用特殊藥物或維生素D缺乏等是骨質疏鬆性骨折的主要危險因素,其他危險因素還包括頻繁跌倒、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等。在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的圍手術期,鈣劑和維生素D是基礎治療藥物。充分證據顯示,活性維生素D(如阿法骨化醇0.5-1 μg/d)可幫助患者鈣吸收,增加骨量;同時,通過基因途徑和非基因途徑的「肌肉-神經調節」機制,預防跌倒的發生。

社區骨質疏鬆的管理經驗分享

程群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程群教授對社區骨質疏鬆的管理分享了經驗。她指出,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中國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高達32%,且知曉率極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僅是骨質疏鬆症預防宣教、危險因素評估、高危人群篩查的第一道關口,也是與二、三級醫院開展全專結合、雙向轉診、家庭醫生制服務等重要的實施點。跌倒是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獨立危險因素,根據《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療社區指導原則》,跌倒風險篩查和平衡功能及肌力評估是社區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除調整生活方式外,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是骨質疏鬆防治的基礎治療策略。證據顯示,活性維生素D(如口服阿法骨化醇0.5~1.0 μg/d)對增加骨密度有益,且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減少跌倒的發生率,進而降低骨折風險。

活性維生素D在CKD患者中的應用

劉文虎教授

北京友誼醫院劉文虎教授指出,1,25(OH)2D水平與腎小球濾過率(eGFR)呈正相關,CKD患者腎功能不全可導致1,25(OH)2D缺乏,中國CKD患者具有較高的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發生率。CKD-MBD是CKD患者的常見合併疾病,對患者預後帶來不利影響,如增加骨折、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等。活性維生素D的補充可為CKD患者帶來多重獲益。證據顯示,阿法骨化醇與骨化三醇、帕里骨化醇療效相當,用於CKD患者具有以下幾點獲益:提高透析前CKD患者的骨密度;降低eGFR<65 ml/min患者的跌倒風險,增強其肌力和平衡能力;改善CKD 4-5期患者的蛋白尿狀況;改善CKD 3期患者左心室肥厚和心臟舒張功能;阻止透析患者的血管鈣化和肺部感染風險,降低這部分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

從最新指南看CKD-MBD患者管理

李偉教授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李偉教授結合指南分享了自己關於CKD患者管理的寶貴經驗。她指出,合理管控是 CKD-MBD管理的終點,CKD-MBD患者的生化指標管理應力求綜合達標。其中,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是該類患者的重要生化評估指標之一。證據顯示,普通維生素D不能降低CKD、終末期腎病(ESRD)患者的甲狀旁腺素(PTH)水平,但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阿法骨化醇等)對於CKD4-5期嚴重或不斷加重的甲狀旁腺增生患者、CKD5D期需要降PTH治療的患者可顯著改善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SHPT),降低全因死亡率。一項納入14項研究、194932例透析患者的研究顯示,接受任何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治療均可顯著降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的風險;另外幾項研究則證實,阿法骨化醇與骨化三醇降低PTH、控制iPTH的療效相當。

圖5 對透析SHPT患者,阿法骨化醇(6.9 µg/w)與骨化三醇(4.9 µg/w)降低PTH療效相當

參考文獻:Kiattisunthorn K, et al. Nephrology 2011;16:277–284.

因此,對CKD患者,合理使用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十分必要。倡導腎內科加強開展CKD患者的骨健康管理、以及對跌倒和骨折風險的管理。

小結

人類對維生素D的認識經歷了漫長歷史,如今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的應用已涉及骨松、骨科、風濕免疫、內分泌、腎內等多個科室的多種疾病領域,啟發人類不斷思考其新的價值。阿法骨化醇作為一種重要的活性維生素D類似物,越來越多的證據肯定了其在抗骨質疏鬆、預防跌倒、減少骨折風險,以及風濕免疫疾病、CKD領域的作用和價值。未來,期待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在相關疾病治療中更好地發揮其臨床應用價值。

(以上內容源自第十屆活性維生素D高峰論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dkJ0GwBJleJMoPMgA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