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新冠病毒席捲中國,對廣大人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造成了嚴重衝擊,也影響了乳腺癌患者的正常就醫。疫情期間,乳腺癌患者面臨如何平衡就醫感染風險與延期就醫疾病進展風險的抉擇,如何更好的進行自我防護也是他們需要直面的問題。為解決疫情之下患者的就醫困難,醫脈通聯合乳腺癌知名專家推出乳腺癌全程管理大型公益講座。旨在通過線上講座與互動答疑,幫助廣大乳腺癌患者進行全程、規範的診療,並進行疫期心理關懷等。
本期,醫脈通邀請到福建醫大附屬協和醫院宋傳貴教授、雲南省腫瘤醫院聶建雲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趙艷霞教授、南昌市第三醫院陳文艷教授開展乳腺癌專家在線答疑公益活動,通過現場直播與互動在線為乳腺癌患者答疑解惑。【醫脈通】將部分精彩內容整理如下,供廣大醫生和患者參考。
本場在線患教活動分兩個環節進行:第一環節,聶建雲教授以「疫情下乳腺癌診療的優化調整」為題進行了精彩演講。第二環節,專家們集中解答通過在線網絡收集的患者提問。
專題講座——疫情下乳腺癌診療的優化調整
聶教授介紹了在疫情之下,乳腺癌診療的總體原則是:「抗疫!+抗癌!」。並從疫情下乳腺癌的診斷、治療方法的調整、急症的處理方式以及複查的注意事項等方面介紹了疫情期間乳腺癌患者比較關注的一些問題,同時也為廣大醫生同道們提供了一些臨床建議。
患教答疑環節
我們從教授們回答的問題中挑選了最具代表性的一些患者問題,整理如下:
有關藥物相互作用的問題「浸潤性導管癌患者(WHO3級,右乳全切和4顆前哨淋巴陰性),ER(2+,75%),PR(2+,60%),Ki-67(50%)。治療方案是化療8個周期,服用一年靶向藥物赫塞汀和五年內分泌藥物法樂通,注射五年諾雷德。請問在晚飯前1.5小時服用法樂通是否會影響藥效?法樂通和哪些藥物不能一起使用?」
聶建雲教授:
30分鐘的偏差基本不會對藥物療效產生影響,無需過於擔心。法樂通是托瑞米芬類藥物,需要避免與以下四類藥物合用:影響排泄的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與法樂通合用會影響體內鈣的排泄導致高鈣血症;此外,還有苯妥英鈉和卡馬西平等藥物,會增加法樂通的排出速度從而降低藥效;影響代謝的藥物,如抗生素類藥物(酮康唑、紅黴素和莫西沙星等),一起使用會降低法樂通的藥效;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如阿司匹林、華法令等,合用可能會使機體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導致出血等;抗心律失常的藥物,與法樂通合用會影響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療效。
有關內分泌治療方面的問題「行左乳根治術的年輕患者(前哨淋巴結1/3,腋窩淋巴0/20),ER,PR強陽性,KI67(65%),治療方案是行化療6個周期,放療25次,諾雷得+依西美坦服用五年。請問患者已經治療了將近五年的時間,有乳腺癌家族史,BRCA1,2基因都有突變,是否需要切除正常的卵巢和對側乳房?依西美坦需要服用幾年?」
陳文艷教授:
是否需要切除正常的卵巢和對側乳房可能需要外科醫生來進行回答,個人並不推薦。目前有BRCA基因突變並不意味著需要切除正常的卵巢和對側乳房,可以進行密切隨訪。患者非常年輕且有一個淋巴結是陽性的,可以繼續進行內分泌治療3-5年,若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依西美坦+諾雷得用到5年也是可以的。
宋傳貴教授:
目前的指南並不推薦有BRCA基因突變的患者切除正常的卵巢和對側乳房,在總生存上也無太多獲益。現在已經有很好的去勢藥物,基本也能達到切除卵巢的效果。患者較年輕且有一個淋巴結是陽性的,建議繼續服用依西美坦2-3年,若無太大副作用可以服用至5年。
有關術後放療的問題「術前三陰型浸潤性乳腺癌患者,Ki67(70%),行新輔助治療8個周期。行手術全切術+腋窩淋巴結清掃術,術後病理:小葉原位癌6mm,淋巴結(0/12)。到目前為止術後放療已經進行超過三個月,該患者出現右臂和傷口附近腫痛,是否是淋巴水腫或炎症?是否需要服用消炎藥?肺部有慢性炎症,痰多痰黃色,這種情況下繼續放療是否會加重肺部的炎症?」
趙艷霞教授:
該患者的具體信息不是很清楚,術後自行護理的話可能會出現傷口的感染。淋巴管炎症也是有可能的。至於淋巴水腫在這麼短時間內出現並導致疼痛的機率較小。目前看來,該患者出現術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建議要服用消炎藥,如頭孢類藥物或抗革蘭氏陽性球菌的藥物(利奈唑胺、紅黴素等)。放療後出現痰多痰黃考慮是上呼吸道炎症,需要服用抗炎藥,待炎症消退後再行放療。
最後,宋傳貴教授總結道,在這次疫情的洗禮使我們的患者群體與醫護人員甚至是國家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雖然本次在線答疑活動不能解決所有患者的問題,但對一些患者肯定是非常有幫助的。本次在線答疑患教活動非常成功,感謝參與本次活動的各位專家,感謝石藥集團的贊助!
即可觀看本期直播精彩回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d2b4HABjYh_GJGVux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