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 年底在影視公司找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

2019-12-17     貓影文娛

  作者 | 雨茜

  編輯 | Amy Wang

  2019年即將過去,這一年對於影視人來說是難熬的一年,在對影視行業總體觀察發現,自去年以來,行業已進入明顯的調整期。儘管票房收入仍在增加,但增速卻體現出明顯的放緩跡象。行業內部分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下降、熱錢撤離、大劇開機數量銳減、曾經的頭部公司遭遇危機、龍頭格局被重新改寫等重大事件的發生使得整個行業不斷縮水。

  這一點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或想要入行的外行人等沒有從業經驗的人群表現得十分不友好,他們得到實踐的機會少之又少,無法實現快速成長。而對於已在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經驗人士,跳槽困難、工作壓力大、薪資待遇低等問題成為了繞不開的話題。

  從目前情況來看,競爭加大、市場淘汰、求職困難等嚴峻形式將繼續深化,但從長遠來看,影視業想要步入成熟,形式的嚴苛卻頗有「刮骨療毒」之效,它使整個影視市場回歸理性,與此同時,伴隨科技的發展,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新興產業也不斷地吸引大眾的眼球,成為寒冬中的一劑保命良藥。

  


  在此背景下,貓影文娛(ID:maoyingtv)採訪了多名求職者與用人單位。

  (一)新人組:滿腔夢想,卻不得不向生活低頭

  01

  石銳 編導專業 大四學生

  「熱愛是真的 想賺錢也是真的」

  編導出身的石銳一直有個導演夢,他的求職目標為導演助理或攝影助理,在12月底約了幾場來自北京的面試。

  「我是想先跟劇組,從助理做起。但也投了幾個傳媒公司,主要是短視頻方向,現在這個是主流。如果助理面試不理想就打算做傳媒,會一直做下去。」但當記者問起他的導演夢的時候他哈哈一笑。

  「現在我們這一代人有一句話就是,別跟我談夢想,我的夢想就是躺著把錢賺了,沒錢啥都不行。」石銳將一則招聘信息展示給記者看,對於裡面實習無薪資的標準表示不能理解,在他看來夢想再怎麼熱忱,沒錢寸步難行。

  


  但石銳也向記者表示雖然嘴上說賺錢是第一位,但只要能支撐生活,還是會在這個行業繼續下去,不會因為賺的少而轉行。

  「賺多少錢算多啊?沒人會覺得錢賺得多。」來自東北的石銳有著天生自帶的幽默基因,在求職與生活方面盡顯豁達,他告訴記者未來還想開一家西餐廳發展一下副業。

  02

  小七 電影製作 大四學生

  「想拍限制級電影的女導演」

   「對於找工作這件事也會害怕,家裡人其實也不了解這個行業,我最擔心的就是在我奮鬥期間,他們會覺得我無所事事,因為藝術看起來太縹緲。」

  與小七的談話中,記者感觸最深的就是她的矛盾。一方面是對電影事業的嚮往,另一方面又怕無法給家人一個好的交代,但在後來的談話中小七反覆強調自己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能留在這個行業是令我驕傲的事,我相信只要看到我在努力奮鬥,家人就不會施加過多壓力,他們也是吃苦爬上來的人。選擇這個行業就是因為我接受不了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喜歡就是最大的理由,沒什麼起色沒關係,吃得上飯就行。」

  當談到對電影行業的想法的時候,小七還是相當理想主義的,比如非常認真的說希望中國電影早日出台分級制度。

  「觀眾們的審美是要引領的,你沒有機會或者很少的機會給他們看到不一樣的東西,他們就無法體會到這東西的美和價值。」

  但小七也表示在剛入行的時候還是會「老實」,想拍的東西如果上映不了就去參賽,慢慢帶入市場的視線。

  對於如何看待女性做導演這件事,小七隻有一句話——「是沙是石,沉海一樣重。」

  「我自認為是包容性和接受度比較強的人,我希望做好我自己就行,別人的我不管,與我相關了,我會堅持原則的情況下妥協。」

  在採訪的最後,記者詢問她還有什麼要補充的話,小七沉默片刻後這樣回道。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03

  張坪 群眾演員 29歲

  「不想當周星馳的快遞員不是好群演」

  今年五月還在餐館上班的張坪看到有人在抖音發的群演片場花絮,萌生了想去嘗試的想法,於是在五月底成為了一名「橫漂」,然而九月份就離開了。

  「辦好演員證後可以面試前景演員,6個人站一排,然後對面有3個人來面試我們,大概是橫店公會的經理、導演或者副導演,他們喜歡顏值高的然後對我們說,不好意思,你們中間只有一個勉強還行其他人回去吧。我很醜,就被刷下來了,那時候我還以為可以展示才藝,就叫住他們說我會才藝,他們問我會什麼,我說我挺喜歡寫文章的,他們扭頭就走。」

  記者追問他,平時有發表一些作品嗎,他回答自己只有高中學歷,平時喜歡寫一些東西放在QQ空間裡,並將自己的QQ號告訴給了記者。

  談到自己的離開,張坪坦言自己挺喜歡演戲的,儘管收入不高但都不是最後選擇放棄的理由。

  「群演90一天,前景220元一天,特約300到500一天。6、7月份還好,到了8月份整個橫店只剩下十來個劇組,我6月演戲25場,3400多元;7月24場戲,3000多一點;8月13場戲,公會戲只有五六場,現金戲(非演員工會)6到7場,1000多元。但是現金戲沒有保證,可能會不給,是私人的,所以公會不鼓勵大家去搞現金戲,但是戲又特別少的時候,還是會有群演去接現金戲,生活所迫,房租都快交不起了,總不能睡大街。」

  真正讓張坪離開的原因是這個行業沒有保障,也看不到發展前途。

  「有一次和武行對打,他們打起來很猛,一個不小心直接打到我眉心了,鮮血直流,痛得我眼睛一黑,就下場去休息了半小時,後來眉心貼了創可貼不方便再露面,就側身躺在地上演躺在地上的屍體,不過躺屍可以多拿10元,就當醫藥費了。感覺群演也好,武行也好,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經常有人受傷,也只是簡單包紮。」

  「原本也希望能得到好的機會,像周星馳那樣可以指導劇本改改台詞,但群演和專業演員差距還是很大的,真正能從群演走出來的沒有幾個。」

  張坪說到這就匆匆結束了採訪,目前在金華做快遞員的他還要趕著上工,雙十二剛結束他表示又可以多賺點錢了。

  


  (二)資深組:我們嘔心瀝血,卻只能勉強度日

  04

  四妹 編劇 三十而立

  「單親媽媽 孩子五歲 月薪5000 房貸3000 我的人設」

  記者採訪她的時候,她剛將自己團隊做好的宣傳片提交送審。目前她自己成立的團隊一共有四個人,她負責對接項目和寫腳本。但她表示壓力非常大,一天都不能懈怠。

  「一個宣傳片3萬,四個人分,製作周期一個多月。下個月就沒有了,下個月就沒飯吃了。」

  她表示今年也考慮過回歸公司發展,薪資壓力會小一些。但和幾個公司談過後發現,自己一個月只寫一個腳本可以拿5000,去別的公司一個月要寫七八個方案,好幾個業務也就拿七八千。

  「這樣算起來,還是自己做更划算,省下來的時間我還可以多對接幾個項目。」

  關於影視方面她表示回暖再說,目前不會碰——「今年影視特別不好,明年肯定還是冷年,先拍宣傳片這些,活著最重要,其他都是扯淡。」

  談到為什麼不去大城市發展的時候,四妹坦言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更高,在北京拿八千和小城市拿五千其實是一樣的,儘管大城市平台機遇好,但優秀的人才也特別多。此外考慮到個人因素,四妹也表示不會輕易挪地。

  「女孩嫁人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對方家裡,有時候時間太短看不出本質……」在說到個人生活上,四妹似乎不願多言,只有著無限的感慨。

  「扎心啥,我都不扎心,早點結婚,這樣你就能和孩子一起長大。」

  05

  孫盛 影視演員 戲齡四年

  「身高是硬傷,但不應該成為一個硬傷」

  「我從大一就開始接通告,做演員大概四年左右,但接到的戲有一半都沒法去面試。因為很多戲會對身高會有過於嚴苛的要求,有些角色我看了人物小傳覺得我很適合,可以把握。但就因為身高問題就沒有資格去參加面試,我覺得是很不公平的。」

  陽光帥氣的孫盛,172cm的身高在南方不算一個特別矮的標準,但卻成為了他進軍銀幕的絆腳石,對此他一直覺得十分無奈與惋惜。

  「很多劇組都要求男演員凈身高175cm以上,我覺得這個標準特別沒有必要,因為我覺得演員只要是這個角色他把握的好,那麼差了幾厘米這個問題是可以改變的。就比如,你矮了可以鞋裡墊一點東西,你高了那你站的時候你就站矮一點,或者是攝影師站高一點,這個是可以去解決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沒有必要的限制。」

  


  對於現在的寒冬狀態,孫盛坦言他也非常難,但還在堅持。但在最近的幾場試戲中他發現了一個不好的現象,大部分的劇組對演員的台詞功底似乎沒那麼看重。

  「我是一個對台詞比較偏執的人,如果一個演員台詞抓不准,外行觀眾可能會買你的帳,會覺得好像差不多呀。但是我們作為表演系出身的科班看到你的台詞抓的點不好,不能通過你的台詞讓我明白你想表達的意思,這個是不對的,像他們老一輩的演員孫紅雷、黃渤,他們的台詞就是抓的很對,你閉著眼睛聽他們的作品,你也能體會他們表達的意思。」

  


  (三)用人單位組:傳統與新興行業陷入冰火兩重天

  06

  劉宇 製片人 三十二歲

  「影視圈是個圍城,在裡面的人想出去,在外面的人拚命進來。」

  對於影視寒冬求職難的困境,劉宇表示用人單位招人也有苦衷。

  「招製片人我們主要看資源和經驗;編劇主要看作品;演員不好說,有時看外形有時看演技。當然任何一個行業對高顏值都不會有反感。」

  但劉宇也表示這兩年公司裁員大於招人,保持公司的正常運轉是重中之重。

  「我們更願意招實習生,沒有自己的一套工作邏輯反而聽話好用。適合崗位的人很多,但適合公司的人很少。」

  當提到手裡的項目時,劉宇則是連連搖頭,表示無奈。

  「奉勸那些即將畢業的充滿熱血的影視大學生們,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別入這行。我手裡壓的一個片子,前前後後投入了三年的心血,到現在還是上不了。還有一個項目,資金都到位了但是不敢開拍,玄幻盜墓的題材放到明年基本過不了審。」

  記者離開的時候發現劉宇的公司在樓下還開了一家藝術培訓機構,也屬於公司的業務範疇。用劉宇的話說現在什麼賺錢做什麼,走藝考想當明星的學生仍不在少數。

  


  07

  小倩 短視頻編導 25歲

  「到處都在找主播,沒上過學的都要。」

  「我現在特別困惑,明明我們的影視業發展還不成熟,電影電視劇怎麼就成為傳統行業了?哪傳統了?」但隨著短視頻、直播的崛起,短平快的消費模式正變得空前強大。據記者了解,在深圳杭州這種科技發達的地方,遍地都是拍短視頻的公司。小倩坦言儘管她不願接受,但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畢竟做短視頻的周期短,成本低,變現快。

  「寫個腳本,過不了審就寫下一個,一點不肉疼。什麼流行做什麼,不像電影電視劇製作周期好幾年,有些東西也許現在流行,但等放映的時候市場風向早變了。」

  對於招人標準,小倩表示這個行業的要求會比傳統影視業低。「對於網紅,沒有學歷限制,長相可以包裝,才藝可以培養。只要你有網感,有創意,懂美妝穿搭差不多就符合了大部分用人單位的要求,當然如果你的號粉絲百萬,以上要求全都可以沒有。」

  小倩向記者透露,做短視頻的公司正在瘋狂的增長,也在瘋狂的招人,但同樣的競爭也變得空前激烈。

  「很久都沒睡一個好覺了,每天都在不停的想創意,想策劃。一旦你不能給觀眾更豐富有趣的內容,粉絲量就會銳減。」

  誠如小倩所言,短視頻行業的興起成為了許多大學畢業生的首選,這個行業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不僅有飯可吃還有可能爆紅。人才的湧入更進一步推動了短視頻行業的壯大,在5G到來之際,不少傳統的影視公司也都紛紛轉入其中推廣新業務。

  


  但仍然很大一部分的從業者堅守在自己的領域,用孫盛的話來說,寒冬也許不是一件壞事,淘汰掉那些不專業的人,這個行業才能更加成熟。但凡還在這個行業堅守的從業者,大都深信中國影視仍希望無限。未來影視業仍將體現多領域、多層面的發展體系,具有高質量、精品戰略且具備資本實力的公司才有希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ccQJm8BMH2_cNUgLw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