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富養不如讓孩子有教養,勝過留金山銀山!40條教養細則,共勉

2019-09-18     積木育兒

最貴不過教養,最難不過修養。有教養,是最沒門檻的美譽,也是最難得的美譽,對孩子來說如此,對父母來說更是如此。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身上,藏著父母的修養。孩子宛如一面鏡子,透過他,就能看到父母的樣子。

天津地鐵上發生這樣一幕:

一位男子在車廂內肆意地剝起了大蒜,蒜皮掉了一地。

周圍的乘客紛紛說起了意見,這個時候一個女孩蹲下來把這些蒜皮一一撿了起來,將蒜皮放在手中,隨後帶出了車外,前後不超過1分鐘。

一個舉手投足的細節足以看出一個人的教養,而教養,大抵是一個人靈魂的樣子吧。

當別人感嘆女孩的舉動時,女孩卻只道是平常:

「其實我沒有想那麼多,只是看到地鐵內有垃圾,影響城市面貌,平常我父母就是這樣教我的。」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的教養里,藏著父母的修養。

李玫瑾教授在綜藝節目《圓桌派》上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孩子的所有表現基本上是一個折射,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一輛江蘇開往南京的動車上,一位奶奶帶著孫子孫女乘車,小男孩不小心把飲料灑在了走道上,5歲的小女孩連忙蹲下,細心把地面擦乾淨,將紙丟進垃圾桶中。小女孩說:「弟弟弄髒的要擦乾淨,不然叔叔阿姨要討厭的!」

廣東潮汕,一個過馬路的小女孩看到司機為她讓路,對司機叔叔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然後才過馬路。

雲南昆明,一個小女孩和媽媽一起坐公交,上車時手裡還有半隻雪糕沒吃完。為了不把雪糕弄到公交車上,小女孩蹲在垃圾桶邊上吃雪糕。

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指出,孩子的自我意識從3歲起開始顯現,在這個階段的學習特點最主要的就是模仿,他模仿的對象可能包括了父母以及周圍所有人的言行舉止。

他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中》中也提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3對新婚夫婦在教堂祈禱,「上帝啊,請賜我一個寶寶。」上帝將三個天使變成三個可愛的孩子,在三個家庭同時出生。

可是二十年後,第一個家庭的孩子暴力蠻橫又貪婪,第二個家庭的孩子膽怯自卑又無能,第三個家庭的孩子熱情聰明又可愛。

上帝讓他們審視自己,發現孩子的一舉一動正是自己生活的折射。

教養,與貧富無關,只關乎生活的細節

窮養富養不如教孩子有教養,勝過給孩子留金山銀山。下面這些教養細則,記得教給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VTMrW0BMH2_cNUg641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