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換份工作吧」,孩子因母親職業被老師訓斥,無奈回家哭訴

2019-08-31     陳青青說育兒

文|陳青青說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孩子上學以後,老師就是孩子每天接觸最多的人,老師有教書育人的職責,所以老師的素質很重要,好老師很容易教育出好學生,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不僅會讀書,更懂得如何做人,但如果老師的素質很差,孩子不但不能受益,反而會產生心理陰影。所以家長應該多多關注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狀態,多和老師溝通,看看老師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以免孩子受到錯誤影響。

小琪是個六年級的孩子,她的媽媽在殯儀館上班,以前小琪從來沒覺得媽媽的職業有多麼丟人,也沒覺得媽媽和別人不一樣,但是老師卻給小琪上了特殊的一課。一次考試中,小琪的成績退步了,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訓斥了小琪,言辭極其惡劣,她說「你媽在殯儀館上班,你沒資格當我的學生,太晦氣,班級成績都被你拉低了!」聽到這番話,小琪回家大哭了一場,還求著媽媽換一份工作。

每一個職業都是平等的,而每一個媽媽都不應該被詆毀,媽媽做任何工作都是正常的,只要是自食其力,無論是老師還是其他人都沒有資格歧視。這樣的老師思想認識和品德素質都不過關,她才是沒有資格教書育人的。在日常教育中,家長應該讓孩子正確看待父母的職業,樹立平等的觀念,同時也要讓孩子遠離低素質的老師。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做什麼的。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職業普通,不敢告訴孩子或者覺得孩子沒有必要知道,其實孩子有知情權。家長想讓別人平等對待自己,首先自己就不能看低自己,要有職業認同感,然後把這份認同感傳遞給孩子,告訴孩子,自己並不丟人,每一份工作都是有意義的。

家長要讓孩子學會平等待人。

家長也要讓孩子樹立平等的觀念,讓孩子不要以貌取人,不要因為別人的長相、家境等條件差而歧視別人,孩子應該單純、善良的,不應該有等級觀念。家長的教育會對孩子身心發展有重要意義,正確觀念會是孩子成長中的護盾。

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孩子長時期情緒低落或者態度變化大,家長要詢問孩子是何原因,看看孩子是不是在學校受到了同學或者是老師的影響。家長要告訴孩子不要懼怕別人的嘲笑,要敢於面對,嘲笑別人的人才應該覺得自卑、羞恥。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遭到歧視、嘲笑、諷刺,家長要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讓孩子的內心世界可以豐富起來,這樣孩子才能夠抵擋住這些消極傷害。

您會把自己的職業告訴孩子嗎?您會如何教育孩子抵擋別人的嘲諷與傷害呢?

------------------------------

青青專注於育兒經驗的乾貨分享和觀點碰撞,關注【陳青青說育兒】,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幫您解決在帶娃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問,讓您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期待您收藏、轉發和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Qf16GwBJleJMoPMRq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