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和棚戶區的改造,近年來在征地拆遷總會提到,大家也是比較熟悉這兩個詞了。但實際上,對於一般被拆遷人來說,他們基本上認為「城中村的改造」和「棚戶區的改造」是同樣的事情。
是這樣的嗎?即將到2020年。政府是否會採用其中一個的改造標準來拆除另外一個呢?
律師說:這是不會發生的。城中村的改造和棚戶區的改造是有一些聯繫的,但它們也有各自的含義。在拆遷中,也有不同的程序和標準。在這裡,律師將告訴你如何區分2019年的城中村改造和棚戶區改造。
2019年,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仍是拆遷的重點工程。但是,在徵收過程中,兩者都沒有統一的法律規定。到目前為止,國家也沒有出台新的法律或政策。所以,棚戶區和城中村的改造仍然採用以往的標準。
由於人們不清楚二者的區別,他們不確定最終拆遷的補償標準。然而,在實踐中顯而易見的是,二者的補償都是偏低的,這樣合理嗎?對於這種問題,律師告訴你,首先要區分城中村改造和棚戶區改造。
首先,我們看看什麼是棚戶區?
棚戶區:一般指簡易房屋和建築物,房屋集中區域狹窄。城市缺乏規劃導致房屋的分布結構過於簡單。抗災性差(防震、防火、防洪能力差)。功能較差、生活環境差、無路無綠化、無公共場所、陽光和通風不良的地方。一般情況下,絕大部分的棚戶區占用的土地都是國有土地,居民都是城鎮戶口。拆遷補償相對也是較少的,其主要的法律依據就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主要補償方式分為兩種,房屋置換和現金補償。
具體補償配額比例主要依據當地的徵收和拆遷。常見的置換的比率是舊的比新的為1: 1.5,現金補償也相對低於市場價格。此外,在棚戶區改造項目中,並不意味著被拆遷房屋面積多大就置換多大面積的房子。一般來說,有效面積是根據某一年的土地分配額確定的,或者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政策確定的。對居民個人來說,補償是非常少的。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什麼是城中村改造?
從狹義上講,城中村是指農村正處於城市化過程中的村莊。由於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徵用,農民已經成為居民,但仍然居住在原始村莊,這也被成為城市中的村莊。「從廣義上講,城中村指的是城市的快速發展,落後於時代發展的步伐,在現代城市管理的外的生活質量較低的居民住宅區。由於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的特殊性,城市中的大多數村莊屬於集體土地。
但是,在實踐中,應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標準予以補償。與棚戶區相差不多的補償標準。這規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徵收農村集體土地時,沒有給予被徵收土地上的房屋和不動產進行補償的,補償安置時房屋所在區域在城市規劃內的,土地的權利人請求按照國有土地房屋徵收的標準進行補償的,人民法院通常情況下是支持的,但是要扣除已經獲得的補償費用。」
在拆遷的意義中,城中村是因為區域的發展逐漸納入城市管理體系,或者因為區域被城市包圍。與棚戶區的區別就屬於集體土地性質,居民戶籍是農村戶口。村裡的大多數建築都是建在自己的宅基地上,擁有完整的土地使用權和部分住房產權。因此,在城中村中,如果被拆遷,村民通常會獲得相對比較多的補償。
因此,總的來說,棚戶區改造與城中村改造補償項目有很大差距。但兩者都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好,更方便,更符合城市規劃。
但兩者之間存在本質區別,絕對不能混淆,避免單方面被認定為棚戶區!國家必須首先使人民受益,任何想要傷害人民的行為都將記錄在歷史書中,將受到後人的責罵!老百姓需要的利民工程,而不是展示某些成就的工具!因此,無論是棚戶區改造還是城中村的改造,只要有違法拆遷,或者不合理的補償,被拆遷人的利益受到了侵害,被拆遷人必須及時採取法律武器予以捍衛自己的權益。
征地拆遷、拆遷補償、農村拆遷、國有土地拆遷、拆遷知識交流與分享。
袁曼曼征地拆遷律師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有用的拆遷知識,幫您識破拆遷背後的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