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集團實控人馮鑫涉案被捕事件正在持續發酵。
7月28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暴風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受此影響,7月29日,暴風集團開盤一字跌停,全天股價被釘在了5.67元上,7月29日晚間,深交所緊急下發關注函,要求暴風集團說明實控人被抓原因、子公司暴風智能股權轉讓是否涉及關聯交易等:
今天(7月30日),暴風集團股價繼續開盤跌停。超過30萬手賣單封在跌停板上,暴風市值僅剩16.8億元。而這也是暴風集團爆雷後,收下的第二個跌停板:
從7月29日暴風集團的龍虎榜數據來看,當日暴風集團成交量僅為1262萬元,全部買賣席位均為證券營業部席位,這也意味著此時在場內炒作暴風的股票,就剩遊資和市場資金:
退市危機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暴風集團旗下網際網路金融平台暴風金融也傳出因實控人被抓而出現產品兌付危機的消息,暴風的「黑天鵝」仍在盤旋。
連續兩日,暴風集團股票收下兩個跌停板,市值蒸發近4億。更讓投資者擔心的是,這樣數跌停板的日子可能還沒結束——
在周末上市公司披露實控人被抓消息之外,暴風集團當日同時公告了準備將其控制的核心子公司暴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轉讓他人。放棄暴風智能的控制權並不再納入暴風集團的合併報表範圍,也被市場解讀為公司準備「保殼」策略之一。
在此前公告中,暴風集團宣布,暴風控股將其持有的暴風智能6.748%股權轉讓給北京忻沐科技,股權轉讓價格為1000萬元。對於該筆股權轉讓,原本暴風集團享有優先認購的權利,但是這次暴風集團董事會放棄了行使該項權利。
公告顯示,2015年7月,暴風集團與暴風控股簽訂《一致行動協議》,深交所要求暴風集團說明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否約定了一致行動關係的具體期限,本次解除一致行動關係的原因,是否存在違反《一致行動協議》相關約定的情形。
目前,深交所要求暴風集團說明:
這次轉讓價格是否公允,公司放棄優先受讓權的原因,忻沐科技與公司或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是否存在關聯關係。
此外,深圳風迷投資合夥企業委託暴風集團行使暴風智能董事會提名權的具體內容,深交所問詢暴風集團是否已簽署相關協議,是否已約定具體委託期限,本次提名權委託撤銷的原因,是否存在違反相關約定的情形。
換句話說,交易所質疑暴風集團替代風迷投資作出放棄暴風智能提名權的決策的合理性,而除了喪失暴風智能的控制權之外,暴風集團旗下的其他子公司也開始出現各種問題——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天辰智投累計出借金額9936.63萬元,借貸餘額1840萬元,累計出借用戶數6278人。天辰智投2018年凈虧損313.2萬元,2017年凈虧損105.6萬元:
暴風方面稱,暴風金融針對此事已成立緊急事件應急小組,第一時間向相關監管進行積極溝通,並且將定期以公告形式通報該事件進展及暴風金融平台運營情況。與此同時,受此消息影響,部分產品將延遲兌付。
據了解,暴風金融旗下的產品主要通過網貸平台天辰智投開展業務。2019年2月11日,暴風金融通過官方微信發布「存管系統上線」公告,天辰智投正式接入新網銀行存管系統。
據官網信息顯示,暴風金融是暴風集團旗下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服務平台、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員。從目前已有的產品來看,其網貸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至12%。
據天眼查信息,暴風金融的主要運營主體是北京暴風成信科技有限公司,是暴風集團參股的子公司,2016年10月註冊成立。從股權關係來看,暴風成信公司是暴風融信科技的全資子公司,其中暴風集團持有暴風融信16.91%的股權,融信風暴持有43.4%的股權,其餘宇信天津和天津宇沃分別持有24.68%和15%的股權。
從高管任職來看,韋振宇和史化宇是暴風成信的實際控制人,史化宇為暴風金融CEO,韋振宇則在暴風體育任職。而暴風集團的馮鑫擔任暴風金融執行董事職務。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因馮鑫被抓而受牽連的網際網路金融平台,此前曾被工信部點名整改。7月1日,工信部官網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電信服務質量的通告。該通告指出,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對100家網際網路企業106項網際網路服務進行抽查,發現18家網際網路企業存在未公示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規則、未告知查詢更正信息的渠道、未提供帳號註銷服務等問題,並責令相關企業整改。其中,暴風金融因存在「未公示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規則」和「未提供帳號註銷服務」等問題被點名。
實際上,除了網貸業務之外,這幾年馮鑫還在小貸、區塊鏈等金融業務方面進行布局。以暴風融信為例,這也是暴風集團在金融業務布局上的重要平台,旗下公司包含了融資租賃、金融信息科技等多種業務。此外,暴風集團還曾經宣布進入網際網路小貸業務並成立相關小貸公司,但隨後由於受監管要求而被中途停止。
第一財經採訪馮鑫資料照
這陣暴風的「驟停」,也驚動了央視。7月29日當天晚間就上了《央視財經評論》:
畢竟,2015年,暴風集團股價最高曾達到327.01元/股。這次,截至29日,暴風集團市值從最高時的400億跌至如今的不到20億,縮水超過95%。
暴風集團為何深陷風暴,又能否走出困境?工信部互動媒體產業聯盟專家包冉和財經評論員萬喆圍繞這些問題,為投資者提供意見參考。
包冉:盲目多元化 是眾多科技企業的致命陷阱
工信部互動媒體產業聯盟專家包冉表示,今年5月8日,暴風集團公告稱,光大浸輝及上海浸鑫,以公司及董事長馮鑫未能履行回購協議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賠償損失7.5億元。
該次訴訟其實起於2016年,當年2月,暴風集團出資2億,光大證券出資6000萬元成立浸鑫基金,並撬動其他出資方募資50億元,用於收購歐洲體育版權公司MPS65%股份,希望通過此舉進軍體育產業。不過最後結果卻是兩年後MPS宣告破產。
包冉認為:其實,若大規模的併購,一個盡職的調查是非常客觀且必要的。暴風上市以後,很難說是不是隨著資產泡沫的催化迷失了自己——
「一個本該提供科技產品和基於科技產品網絡服務的科技公司,上市後卻搞了一系列盲目多元化,又要做VR,又要做大屏,還要做內容,包括對MPS體育內容的聯合收購,讓人眼花繚亂,終於走到自己完全不能把控的懸崖邊上。」
所以,暴風「跌下巔峰」的關鍵問題基本可以被理解為:這個時候,公司也沒有抵抗風險的能力,最終損失公司聲譽、商譽以及市值,最後傷及了普通股民。
萬喆:財務崩 管理崩 暴風崩是必然
很多投資者認為,收購MPS這件事「是壓彎暴風的最後一根稻草」。財經評論員 萬喆 就直說道「首先在財務上就是高槓桿。」「自己拿2個億,光大出一部分錢,50億都是撬動其他渠道資金,本來就隱藏了極大風險。另外,這是在非常短時間內做的決定,後來連續爆出問題。」
「當時的收購對象(MPS)——其作為一個版權公司,有很多版權要到期,這是明眼能看得見的事;整個交易完成的時候,沒有簽同業競爭協議,也沒有業績承諾,什麼都沒有,感覺就是迫不及待籌了一大筆錢,非常草率地把錢花出去了。
在缺少進一步事實的情況下,我們不好猜問題出在哪兒。但表現出來的,就是財務管理、公司治理上都像崩盤一樣。」
錯失風口 「暴風」將往何處去?
財經評論員 萬喆:風口確實某種程度上代表著趨勢,但什麼時候會有爆發點和突破點?這個是大家都無法知道的。
「如果沒有這麼多的公司、資本來搶風口,未來就不可能有突破,所以搶風口本身沒問題,但真正能突破的畢竟是少數。所以,一旦要做這樣的決策,首先要意識到,搶風口本來就是高收益、高風險的事。
對暴風來說,當時資本的追捧讓它站到了一個高光時刻,對管理者來說,可能才是真正的考驗,公司現在的高度到底是自己的本事,還是泡沫堆上去的?」
萬喆說,硬實力是一個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軟實力是指市場溝通和市場拓展能力,巧實力指資金融通能力。在新經濟背景下,一個現代化治理公司不僅要有這三種能力,而且要很好地平衡。
「資金融通能力這方面,一般企業是為沒錢發愁,但對邁過初級門檻的科技公司來說,可能更需要面對的,是突然來了一筆錢,該怎麼用?不僅不能被沖昏頭腦,還要有充足的定力和戰略眼光,把錢用到刀刃上。」
這方面,工信部互動媒體產業聯盟專家 包冉點評得更犀利,他認為暴風集團這些年出過很多戰略,追了很多熱點,「但現在來看,他們其實並沒有看清真正的風口是什麼。」
「風口這個東西,有時候是用戶的需求來了,比如從CRT電視換到平板電視,從功能手機換到智慧型手機;有時候是資本催生的,比如搞外賣、搞共享經濟。
但真正的風口是依靠技術創新,而恰恰在這點上,暴風這些年搞內容,因為當時國內影視劇比較火;後來搞體育……實際上這些都是別人口中的風口,不是基於技術創新能力打造的風口。」
包冉說,目前,整個信息科技與通信行業,全球興起的公司和倒閉公司太多了,但很多公司,即便倒了也依然很有價值:
「很多企業還會一窩蜂跑過去要收它的資產,像摩托羅拉。為什麼?他們留下了有價值的遺產,一是專利,二是有忠實的用戶。如果這兩者都沒有的話,實話實說,在科技企業的維度上,這家公司的價值就不是很高了。」
包冉說,現在,科技行業大量新概念出現,比如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都帶來了很多機會。面對這些機會,又有資本在後面助推,誘惑真的非常多,能不能堅守住初心?
「就像華為一樣,這麼多年做通訊行業,一個事做到世界老大,做到專利世界最強,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基業長青。而不是狗熊掰棒子,一看風口來了,馬上再掰一顆玉米,又掰一顆玉米,反而迷失了自己。」
作者:你髮姐
編輯:侯憶楓
監製:王俊稷
聲明:本文系「第一財經廣播」微信公眾號獨家內容,轉載前請聯繫後台授權。本文涉及個股僅做參考,不推薦買賣,不對個人收益負責。
「第一財經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