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趣談:鍋蒸 鍋炸 鍋貼

2019-07-11   江湖饕客向東

川菜中也有一款甜菜,最早的名字就叫『三不沾』。原本是成都皇城壩清真館子的一道甜菜,用麵粉先調成泥漿,再下鍋炒制,酥香翻砂後,再定碗,放進蒸籠保溫,出堂時取出翻扣在盤中,撒上白糖,如此先入鍋炒,再進籠蒸,名曰:鍋蒸。後被川菜館採納,改用細米粉(肥兒粉)炒制,雖現炒現出堂,不再入籠,但約定成俗,仍沿用「鍋蒸」之名。

而最先的『三不沾』原為北京同和居的一道名甜品,以蛋黃、綠豆面、白糖、化豬油為原料炒制而成的。成品色澤金黃、似糕非糕、似羹非羹,以綿軟蜜甜、清爽美口,一不沾盤、二不沾匙、三不沾牙而得其名。而川菜中這款甜品『八寶鍋蒸』,『八寶』二字就亮出身價不凡。

八寶鍋蒸,熱菜、甜香風味,酥香滋糯、香甜不膩。其配料有多種。通常是將慈姑去皮切指甲片,蓮米去皮去心,扁豆去皮,連同百合上籠蒸熟軟;桃仁泡漲撕皮、炸酥、剁碎;蜜櫻桃對開;蜜瓜、蜜棗切成碎丁、橘紅、核桃仁均切成碎粒;然後鍋置旺火上,下菜油,燒至六成熱,下米粉、麵粉(以前多用溫江肥兒粉)炒香(呈淺黃色),加沸水攪勻,然後下白糖、果料粒、化豬油、蓮子扁豆、炒至呈沙粒狀盛入盤內,將櫻桃擺在上面即成。炒時動作要快,不斷翻炒至翻沙酥香。另有用米粉、輔以麵粉,加薏仁粉、蓮米粉、山藥粉的,總之,八寶配料可以情況而定,不拘一格。但總的效果應該是沙酥香甜,油而不膩、滋糯潤口、爽而不沾。

八寶鍋蒸

鍋炸,在川菜中鍋炸作為一款菜式,多用糖粘技法烹制而成。像玫瑰鍋炸、鮮熘鍋炸、糖粘羊尾、醬酥桃仁等。糖粘技法,即把半熟或制熟的條、塊食料,放入炒制好的糖汁鍋里,使其裹上一層糖汁逐漸冷卻凝結、起霜而成。只是糖粘菜炒製糖汁,多用水炒糖汁,也就是白糖加水(不用油),中火炒成棕紅色糖汁,翻大泡,出細泡時為最佳下料時刻,料下鍋後要不斷輕輕翻撥,待原料均勻裹上糖汁後,將鍋端離火口再翻炒,直到湯汁完全粘附在原料上,並凝固起霜時,即可起鍋裝盤成菜,撒上熟芝麻,其風味為咸甜或香甜,稱為糖粘菜。像:糖粘羊尾、玫瑰鍋炸(糖粘鍋炸)、醬酥桃仁、怪味花生、麻園肉等,既叫糖粘菜又叫鍋炸菜。

玫瑰鍋炸

鍋貼,乍一看來,很容易誤解為鍋貼餃子、雞汁鍋貼類。鍋貼在川菜中既是一道菜式,又是一種烹飪技法。是將幾種原料粘合在一起呈餅狀或厚片狀,放入鍋中煎制,使貼鍋的一面酥脆,另一面柔嫩的方法,故而稱其為「鍋貼」。鍋貼菜是半煎半烙制熟的,通常多用於底面為肥膘、吐司,或上面可糝和鮮嫩原料烹制的菜肴。烹制時,用小火或中火,熱油,油量宜少不宜多,還要提鍋輕輕旋動,是鍋貼受熱均勻,又不至於底面巴鍋,使其底面色呈金黃、質地酥脆即可。像金錢雞塔、鍋貼蝦仁、鳳眼鴿蛋、鍋貼魚片、鴛鴦鍋貼都是川菜中的經典鍋貼名菜。

鍋貼鴿蛋

《四川省志•川菜志》編委會副主編 川菜文化人 川菜撰稿人

《百年川菜傳奇》《路邊的川菜史》《辣麻誘惑三百年》作者

圖文原創·江湖饕客 向東 2019.07.07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