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門後 第十代雅閣又爆「失速門」考驗鄭衡的新難題來了

2019-08-02   依點資訊

作為客服出身的鄭衡好像又有表演的機會了。

在鄭衡的領導下,廣汽本田在2018年成功躲過「機油門」的影響,只是「出來混,遲早要還」這一點,對誰都是公平的,從「機油門」到「失速門」,我們可以看到所謂本田技研的短板,以及為何豐田早在幾十年前就放棄了渦輪增壓技術,轉投混合動力的研究。(近幾年又拿起使用,完全是因為中國市場的需求。)

想悶聲發大財的廣汽本田,現在終於要感受到去年東風本田的焦頭爛額了,去年東風本田因CR-V爆發的機油門,廣汽本田沒有對應車型,最終逃過一劫,而最近,網上曝出了廣汽本田當紅車型第十代雅閣再次出現嚴重威脅行車安全的故障。

有網友拍攝視頻反映:在高速上駕駛十代雅閣,前後4次失速,發動機抖動後故障燈亮起,且油門踏板失效,發動機轉速失速,後停車到緊急停車帶,重新啟動車輛後,故障碼消失。

至今,4s店和廣汽本田官方都沒有任何回應與說法。隨後,出現了廣汽本田大量車主的投訴。

這一次廣汽本田無法躲在東風本田之後靜觀其變了,客服出身的鄭衡會如何應對這次危機呢?

第十代雅閣的失速


是的,第十代雅閣失速了,這並不是說其銷量下滑,最為今年上半年銷量完成率最高的合資企業,原本鄭衡的心情會是十分愉悅的。

公開數據顯示,主流汽車企業當中,廣汽本田以39.45萬輛、同比增長16.4%和53.2%的完成率,排在今年上半年銷量目標完成率的首位。

同時,第十代雅閣擔當了廣汽本田增長的第一引擎,6月份雅閣銷量為19,549輛,1-6月份銷量為111,968輛,同比增幅高達57.3%,其中中高配車型占比達到了89.1%,繼續占據B級車銷冠寶座。

在這樣一個整體車市下滑的大背景下,廣汽本田能夠拿下第一的寶座,除了得益於去年被東風本田機油門波及較少之外,還要感謝中國消費者的不長記性。

客觀上,如今主流消費群體以80、90 後為主,汽車品牌口碑的影響主要源自其父輩50、60後,而事實上,父輩們對於汽車的口碑印象,主要都是進口車的品質,例如凱美瑞的口碑來自於當年四五十萬的「佳美」,雅閣則是5代開始進口,6代國產同樣使用進口件的結果。

事實上,合資企業生產的凱美瑞與當年的進口「佳美」除了英文名一樣,用料和做工都存在巨大的差異,雅閣也是越本土化越「水」。

同樣消費者對於本田的品牌印象,基本在發動機耐用性上,同樣也是上世紀90年底以各種方式進入大陸市場的「進口」車和摩托車的表現,這些與如今的廣汽本田製造的產品,並不是一回事。

據網上公開的信息:雅閣車主是7月11日提的新車,7月13日雨天在高速正常行駛中,出現4次發動機失速,整車直接失去動力,猛踩油門無反應,只能依靠慣性速度,滑行到應急車道。

車主還表示,隨即熄火重啟後車輛恢復正常,所幸當時並未在隧道內,否則車毀人亡。視頻記錄了車主在故障發生後,多次深踩油門,發動機轉速表有提升,但車速不會隨之提高,一直處於滑行狀態。

車主還表示,4S店方面已對車輛進行過檢測,但沒有發現故障碼,也就是大多數維權車主找到經銷商反饋後,4S店一貫的回覆:「沒有問題」,4S店建議車主到正規加油站加油並繼續使用觀察,言下之意,發生故障的可能性在油品。

另一位雅閣車主發帖描述自己6月提新車,7月14日雨天高速行駛突然發動機故障燈亮起,車子失去動力,無論怎麼踩油門車速也上不去。

7月21日車主將雅閣送往4S店檢修,並表示「技師用電腦檢查,查不到故障碼,拆了火花塞,進氣口,電子接口,都沒有發現問題,開上路試跑、模擬高轉速高壓水槍噴水,都沒有出現故障碼」。

由於檢查沒有發現故障碼,車主表示:廠家目前給不了處理方案。


當然,這樣的投訴並非個案,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自行去各大論壇搜索,在這裡僅列舉一二。

最新的情況則是,車主回應表示:「目前4S店裡已同意退車」。車主曾先生在電台維權節目中還透露,4S店緊急聯繫了他並基本達成協議。隨後,車主在論壇及微博的相關投訴內容全部刪除。


這令人想起當年依點小編同事採訪過的大眾EA888燒機油爆料者某位途觀車主,也是發現途觀燒機油問題所在並曝光後,最終上汽大眾悄然對其退車的情況。

大眾燒機油最後解決了嗎?這個問一下身邊大眾車主就知道了。

本田的技術難題靠客服?


或許「不長記性」是中國汽車消費者的共性,所以廣汽本田的中方第一把手選擇了客服出身的鄭衡。

在去年「機油門」爆發時,廣汽本田在鄭衡的領導下,憑藉「文字遊戲」般的公告,幾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消費者依然「踴躍」的購買本田已經爆發各種問題的「地球夢科技」的產品,原因除了迷信所謂本田技術之外,也有僥倖心理,認為自己不會中招。

我們此前討論豐田和一汽豐田問題時,發現有不少讀者總是混淆概念,認為「豐田=一汽豐田」或者「本田=廣汽本田」,事實上,合資企業只是一個產品導入和本土化生產的過程,除了裝配工藝和材料選擇之外,期間無論發生什麼技術難題,基本都沒有辦法解決。

這也是很多大規模質量問題,比如大眾的燒機油、斷軸;豐田的劣質鋼材;本田的「剎車門」、「機油門」和如今的「失速門」等,都是合資企業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都是用「拖」字訣來應付中國消費者,4s店和企業售後兩邊踢皮球的方式,直到消費者沒有時間和精力消耗,最終不了了之。

然後,新一批的車主繼續「上當」。

因此才能理解,為何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兩位中方一把手、執行副總經理,一位是客服出身(鄭衡),另一位是發動機工廠製造出身。

同時也可以理解,為何最終像鄭衡這樣的客服系管理人員能夠成功轉型成營銷高管,並最終成為廣汽本田中方一把手,因為市場和消費者需要這樣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