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的蘑菇不要采 危險的毒蘑菇需警惕

「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穿鞋的蘑菇千萬不能採食。」雨季來臨,毒蘑菇中毒事件進入高發期,為了進一步普及蘑菇安全知識,切實保護公眾生命健康安全,湖南省食品安全辦、湖南省市場監管局近期舉辦毒蘑菇專題科普活動,並發布消費警示。

記者從湖南省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了解到,2019年1月1日至至7月7日,全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監測系統共收到報告有關毒蘑菇中毒事件報告88起,中毒307人,死亡10人,3項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上升。湖南今年6-7月雨水多於往年,利於野生菌類生長,而毒蘑菇中毒事件也會隨之增多。預計8-9月降水量仍然很大,亂采亂食野蘑菇中毒事件還會高發。

湖南省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作紅教授介紹,在湖南導致中毒的毒蘑菇種類有30多種,可產生7種不同的中毒症狀類型。其中由鵝膏菌屬種類的毒蘑菇引發人員中毒頻次、數量及死亡人數最多,應引起足夠重視。

在湖南農村,許多農民有採食野生蘑菇的習慣,但他們缺少識別毒蘑菇的能力。陳教授介紹,不少人覺得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事實上,我國的一些劇毒蘑菇,如灰花紋鵝膏、亞稀褶紅菇,是灰色的,而致命鵝膏、裂皮鵝膏,是純白色的。至於其他辨別毒蘑菇的土法,也大多不靠譜。比如把蘑菇跟大蒜、大米、銀器等放一起煮,若這些東西變黑即判定蘑菇有毒,這種方法也是錯誤的。

在我國,蘑菇中毒平均病死率高達21%。由於鄉鎮等基層醫療單位缺少對劇毒蘑菇的認識,特別是缺少治療劇毒鵝膏和亞稀褶紅菇中毒的經驗,對其有效治療方法和解毒藥物不甚了解,導致許多中毒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如何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湖南省寧鄉市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該市政府相關部門採取多種形式進行蘑菇知識宣傳,比如要求「村村響廣播、戶戶貼畫冊」「進山有警示」,在學校搞關於蘑菇知識普及的「小手拉大手」活動等,讓老百姓都知道毒蘑菇的危害並掌握辨識知識。同時,寧鄉市還進行全方位監督管理,一是嚴禁學校食堂、集體食堂、建築工地食堂、城鄉婚喪宴請等群體聚餐場所使用野生菌做食材;二是定人定時對城鄉野生菌交易市場進行監督檢查,發現有毒或不能識別的野生菌現場進行銷毀處理;三是加強農村集體聚餐管理,強化指導、督查、通報,嚴防有毒野生菌上餐桌;四是把學校作為重點監管單位,要求校方嚴守食品質量安全承諾,嚴禁學生食用野生菌。

湖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梁進軍建議,食安委作為牽頭部門負總責,衛健委組織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救治、組織疾控中心提供中毒事故調查處置和防控技術支持,各級政府、食安成員單位協同做好監管以及科普宣教工作,共同提高食品安全防範意識,保障百姓的健康安全。

(來源:中國質量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fxuK2wBmyVoG_1ZHUO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