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退休,相差非常關鍵的一個月?

2020-03-18     暖心人社

退休養老金待遇高低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退休的很多因素影響著養老金待遇的高低,比如說退休時間的早晚。如果是2020年12月與2021年1月份退休,前後相差一個月,養老金會不會相差很大呢?讓我們看一下,前後退休差這一個月,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差別吧。

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呢?

關於養老金的計算,似乎對很多老人來講是一個謎題。但實際上,目前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已經基本統一了,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為了凸顯各地區之間的差異,退休人員的基礎養老金跟當地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實際上,也是跟當地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相掛鉤。不過,2019年5月我國正式採用全口徑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作為社平繳費基數,有關養老金計算方案的銜接辦法還在出台中。

一般來講,如果我們按照10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40年就是領取40%。

如果繳費檔次比較低,是60%,那麼每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是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300%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是2%的社平工資。


個人帳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帳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帳戶的錢數,是按照社保繳費到帳以後,每月繳費基數的8%劃入的。

個人帳戶每年還會根據國家公布的記帳利率計發利息,近年來一直是7%~8%。

計發月數是跟退休年齡相關,全國統一一張表,從40歲到70歲都有。60歲是139個月。

除了上述兩種養老金,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是指國家建立統籌帳戶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以前,有關的實際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由於缺少個人帳戶養老金和年金制度的一種補充

過渡性養老金全國多數省市都跟社平工資相掛鉤,但是計算方法各省市有所不同,過渡係數是從1%~1.3%。有的地方是以平均繳費指數相掛鉤,有的地方是以一與平均繳費指數的平均數掛鉤,較為複雜。

山東省過渡性養老金等於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建立個人帳戶前的繳費年限×1.3%×平均繳費指數。


為什麼說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相差非常關鍵的一個月。

主要就是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2020年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是2019年的社平工資,2021年使用的是2020年的社平工資。

由於我國過去經濟社會在發展,大家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工資收入水平每年再增加8%~10%。

如果某個老人退休後與社平工資掛鉤的部分,可以領取到30%的社會平均工資,假設2019年社平工資是5500元,2020年是6000元。這樣基礎養老金就分別是1650元和1800元,相差150元。

前後相差一個月,養老金就每月相差150元,確實很鬱悶吧?尤其是12月31日出生的老人和1月1日出生的老人,出生日期差一天辦理退休差一個月,養老金卻差150元。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為此,國家每年會對已經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進行調整。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國家每年會根據社會工資增長情況和物價變動情況,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進行調整。因此,國家每年都會對上一年度12月31日前辦理了退休手續,並領取了退休待遇的人進行養老金調整。近年來平均增長幅度在5%左右。

不過,養老金調整的具體方案是各省市自行制定的,一般通過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進行。養老金較低的人群,增加的錢數雖然較少,但是比例會有所傾斜。這是國家確保低收入人群養老金保值增值所做的努力。

假設上述老人是繳費30年,退休養老金2000元。按照山東省2019年養老金調整方案,這位老人會養老金增漲定額調整50元,工齡調整55元,按比例調整34元,合計139元。實際上,調整後的養老金差距就只有11元了,差距不大的。

結論

卻是2020年12月退休和2021年1月退休養老金會有社會平均工資上的差距,但是經過養老金調整以後,最終大家的養老金待遇差距不大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f31LnEBfwtFQPkdLG2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