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發了一篇文章,講了樓市「供需錯配」的問題。
比如,3線以下城市的施工面積,占到了整個房地產的6成以上,而大部分地市和縣城,最近幾年人口凈流出、空置房增多的態勢一直在加劇。
比如,上世紀90年代,潘石屹馮侖撤離海南時,北京的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0平米。20多年過去了,儘管北京的環線一直在擴張,城市群的規模越拉越大,人均居住面積依然不到20平米。
沒辦法,雖然小城市房子賣的好、蓋的多、漲得快,但大家還是喜歡往大城市裡擠,用腳去投票。
由此,我想起一句老話來:與人不睦,勸人造屋。
啥意思?擱以前,跟誰的關係不對付,一定要勸他多蓋房子。
一方面,想要蓋房,必然會牽涉左鄰右舍、屋檐高低之類的瑣事,口角之爭由此而起,一家人不得安寧。
另一方面,蓋房子工程浩大,家庭財富被消耗尚在其次,高樓一起,必須要配以精美器具,吃穿用度日漸奢侈,透支了對方的財氣與精力。
這句話用到現在的小城市,不也是很貼切麼?
小城市本來就掙不了多少錢,在收入沒有提高的前提下,買房、首付、月供、裝修、家具,強行的拔高消費,與「勸人造屋」沒有任何區別。
10月份的時候,統計局公布了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京滬、江浙粵均突破3萬元,甘肅、雲貴、黑龍江、河南均在1.5萬左右。
西南、東北、西北、中西部人均收入連東部的一半都不到。
與此同時,從央行測算的居民槓桿觀察,2018年末,我國居民槓桿率已經達到60.4%,到2019年底,這個數字可能達到65%。
即便如此,前赴後繼在三四線買房的人,依然攔不住。
拿今年來說,參考70城房價指數的表現,6月的洛陽、7月的平頂山、8月的紹興,還有臨沂、秦皇島、唐山,各領風騷幾個月,引其他城市競折腰。
明知道小城市是個坑,為啥還這麼多人往裡跳?
因為大城市更買不起。
去年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現在已經沒有100萬以下的房子了,今年馬上要結束,形勢依舊。
一線不必多說,北京的西城,深圳南山和福田,上海的浦東和徐匯,平均值全部在700萬以上。
二線城市中,杭州的濱江與西湖區,武漢武昌區,成都青羊區平均值全部在200萬以上。
三線城市中,揚州廣陵區,洛陽的洛龍區,包括南昌的東湖區,單套房產平均值全部在100萬以上。
這種情況下,按照50萬3成首付,利率上浮20%來計算,選擇的餘地已經很小了,動輒六七千以上的月供,一般人也很難承受。
50萬首付,7000月供,對三線以下城市來說,是什麼概念?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網友發出來的招聘,坐標華北某縣城,全國百強縣TOP20,小學和幼兒教師,底薪1650元+績效。
按一個月掙2000塊錢,可支配收入800元來算,家裡沒礦的話,50萬需要存52年,7000月供需要攢將近9個月。
這絕不是孤例,而是絕大部分小城市的常態。
大城市的房子高居雲端,沒有任何機會,小城市裡多淘一淘,找找熟人,買個老破小二手房,哪怕是小產權房,靠父母周濟,親戚朋友轉借,還是有可能買到的。
這是一個讓人感到無奈的現實:大城市根本買不起。而幾千個縣城,幾百個地市,則需要掏空整個家庭,背著普通家庭難以想像的負債,才能勉強買到。
人一旦背上了負債,收入卻沒有任何盼頭,就只能去大城市拼機會。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重點:供需錯配的背後,是愈演愈烈的「人戶分離」。
房子買在老家,消費強行被拔高,月供還不起,只能選擇去一二線熱點城市打拚,一邊還老家的房貸,一邊在大城市省吃儉用租房住。
這就是「人戶分離」。
前幾天有位朋友在文章下面留言,在上海工作,想回長春買房,對比絕大部分城市,長春也不算小了,但他依然糾結出手的時機,還有工作、回家、收入、月供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首套隨時買都沒事,但是,在沒想明白回家做什麼工作之前,還是暫時放一放為好。
李迅雷之前發過一個數據,即便是人口流入量最大的廣東省,在可獲得的19個城市人口統計數據中,居然有11個城市的常住人口扣除自然增長人口後出現了負值,也就是人口凈流出。
廣東尚且如此,其他省份的中小城市,可以想像會是什麼樣子,尤其是鄭州、武漢、成都、西安此類省會首位度較高的地方。
所以,我非常理解年輕人為啥會變的越來越「佛系」。
按經濟學家梁中華的統計,現在我國農村地區有3000多萬光棍,不想打光棍,就要去城裡買房,買房就要背上債務,想還債就需要去大城市找高收入的機會,擠在合租屋裡感慨,奔波半生,不知道哪裡才是落腳之地。
這種生活,沒幾個人想要,還不如不結婚,不生孩子,不買房,能在大城市裡混一天就算一天,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房地產飛速發展了20年,演化出這樣的結構,著實讓人哭笑不得。
但是,作為個體,我們在大勢面前是無力的。
冬至來了,以後白晝漸長,黑夜漸短,希望在大城市租房的「有房族」們,能早點找到回家的路。
降低負債,提高收入,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最好的應對辦法,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該加的班還要加,996吐槽幾句就行,別真以為自己是公司的主人翁了,遇到難纏的客戶也別跟他置氣,絕大部分人只是大城市的過客,現在一切的委曲求全,都是為了房子。
假如下次有人問你「租房」還是「買房」,不妨淡定的回答一句:謝邀,人在北上廣,房子在鶴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c46Km8BMH2_cNUgDK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