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煙粉虱這樣防治,只需防治2~3次,一季不發生

2020-04-07     睢陽農科

白粉虱、煙粉虱已經成為夏秋季發生最普遍,防治最困難的害蟲,由於危害作物廣泛,繁殖速度快,遷飛能力強,不得不定期噴施農藥,為此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成本和生產投資成本。防治效果也不理想。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白粉虱最新防治方法,一季只需防治2~3次,就可徹底控制白粉虱的危害。

煙粉虱

危害特點

白粉虱,煙粉虱都屬於同翅目粉虱科害蟲,二者只是在個體大小上有少許區別,往往同時發生。都是以成蟲、若蟲聚集在葉片背面刺吸植物汁液,葉片被害後,引起葉片光合作用降低,使葉片褪綠、變黃、萎蔫、乾枯,嚴重時植株枯死。使植株落花落果,產量降低,品質下降,葉片上大量的排泄物還容易誘發煤污病,污染葉片和果實。

白粉虱、煙粉虱成蟲還是一種病毒病的傳播媒介害蟲,在刺吸植物汁液的同時,還會傳播黃化曲葉病毒病等30種植物上的70多種病毒,使植物誘發黃化曲葉病毒病、銀葉病毒病等多種病毒病,造成的損失更大。

白粉虱


發生規律

白粉虱在溫室條件下,一年內可發生10餘代,世代重疊現象明顯,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白粉虱繁殖的最適宜溫度為18~21℃,冬季在溫室18~20℃條件下完成1代一般需要30天左右,在27 ℃條件下,完成一代,平均只需22.8 天。以26~28℃為最佳發育溫度,在此溫度條件下,卵期約5天,若蟲期15天,完成1個世代僅需19天,成蟲壽命30~60天。成蟲羽化後1~3天可交配產卵,也可進行孤雌生殖,其後代均為雌性。白粉虱的種群數量,由春至秋逐步發展到高峰。秋季是白粉虱、煙粉虱繁殖速度最快,種群數量最大,危害最嚴重的時期。入冬後,隨著溫度的逐漸降低,成蟲潛入溫室內越冬,並繼續危害溫室內越冬茬作物。


防治方法

(1)土壤處理法:番茄、辣椒、西瓜、黃瓜、豆角等作物播種移栽前,用2%噻蟲嗪顆粒劑2000~4000克/畝,或2%噻蟲胺顆粒劑1500~2000克/畝,加30~50公斤腐熟有機肥,拌勻後進行撒施、溝施或穴施,由於噻蟲嗪、噻蟲胺顆粒劑具有很好的內吸傳導性,在土壤中溶解後,均勻分布在作物根系周圍,被根系吸收後,傳輸到植株的葉片、花、果各個部位,將白粉虱、煙粉虱等害蟲殺死,具有殺蟲徹底,持效期長等特點,持效期最長可達30天,持續保護作物不被白粉虱危害。

(2)追施法:番茄、辣椒、黃瓜、豆角等作物在作物開花結果期,結合追肥,將2%噻蟲嗪顆粒劑或噻蟲胺顆粒劑1000~2000克/畝加20~30公斤復合肥,拌均勻後一起追施,噻蟲嗪在土壤中溶解後,被作物根系吸收並傳輸到植株地上部分,有效保護莖葉花果不被白粉虱、煙粉虱危害,持效期也可達80天左右,一季只需使用2~3次,即可解決白粉虱、煙粉虱的危害。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農業實用技術,或有任何疑問,歡迎加入「睢陽農科服務圈」進行諮詢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6o1eHEBrZ4kL1Vi1sY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