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的灸法操作在吱聲的多篇文章中都略有提及和介紹,不過沒有專篇去寫,今天抽出時間,專門寫了一下,當您在看到文章中有提及提隔姜灸時,可以閱讀本篇文章詳細的了解。
隔姜灸
隔姜灸顧名思義就是隔姜艾灸。屬於隔物灸(間接灸)的一種,艾灸常用灸法之一。隔姜灸,在明•楊繼洲的《針灸大成》即有記載:「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
類經圖翼
在明•張景岳的《類經圖翼》中提到治療痔疾「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和李學川的《針灸逢源》等書籍中亦有載述。
現代,這種艾灸方法由於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已成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艾灸方法與古代大體相同,亦有略加改進的,如:在艾柱中增加某些藥物或在艾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層藥末,以加強艾灸的效果。
隔姜灸的艾灸操作方法
1、選一鮮老薑清洗乾淨,晾乾表面因清洗留下的水分;
2、根據艾柱大小,切取稍大的薑片,厚度為2-3毫米左右;
在薑片上插些洞
3、將切好的薑片用牙籤多扎一些洞洞,放於穴位上;
4、點燃艾柱,對準穴位放於薑片上艾灸即可。
隔姜灸的注意事項
隔姜灸的艾灸注意事項
1、隔姜灸選用的薑片應選用新鮮的老薑,宜現切現用,不可用乾薑或嫩薑;
2、薑片的大小根據艾柱大小決定沿生薑纖維是縱向切取還是橫向切取,切取時多備用一些;
薑片厚薄根據情況決定
3、薑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證情況而定。一般而言,較為敏感的部位,薑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證,薑片可切得薄一些。另外,要根據自身是否能夠承受,如果感覺過燙,可以更換艾柱或者加厚薑片,也可以將薑片和艾柱拿起再放下,還可以一起挪動圍著穴位移動灸;
4、給薑片所扎的洞孔區域與艾柱大小相一致,也可以整片薑片都多扎些洞洞,這個在艾灸時,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
5、剛開始用隔姜灸艾灸的人,不要灸的過多,單穴用常規艾柱艾灸1-2柱,時間大概在15-20分鐘左右;
皮膚起水泡
6、在艾灸過程中若不慎灼傷皮膚,致皮膚起透明發亮的水泡,如果較小,可以自行吸收;如果過大,可以用針消毒後,在水泡底部扎幾個小洞(洞孔不可過大),然後用棉簽輕輕將膿水擠出。切記不可挑破,注意防止感染。
7、在起水泡(艾灸方面稱為灸花)時,可以減少艾灸,也可以停灸。若有傷口,切記傷口處不可艾灸,待傷口癒合後,再進行艾灸;
8、若有過敏史或者屬於過敏性皮膚的患者朋友禁忌艾灸,或者在醫師的指導下艾灸;
增強艾灸活血化瘀功效
9、艾灸完後可用正紅花油塗於艾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的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
吱聲提示:
1、有的人用三棱針,也有的人用牙籤給薑片扎孔,這個沒有什麼特別的爭議;
2、如果您用的是艾條,用刀片將艾條切成2-3厘米長短,點燃後就可以直接艾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