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視訊(董輝、唐惠)「年輕帥氣、能力強、有幹勁」是他給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他是一位沒有「架子」的領導,是同事們的良師益友,大家都親切的稱呼他「朱博士」。他就是8358所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天津市國防工業系統「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朱猛。
圓夢航天 丹心無限志蒼穹
「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時,舉國歡騰,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里程碑,那時都有一個航天夢。後來,由於所學專業,我更多地了解到每一次發射背後的感人故事,更加堅定了我投身航天事業的決心,要把自己所學應用到航天實際工程中,為航天事業做貢獻,做一名合格的航天人!」每當談到自己當初的夢想時,朱博士眼中總是透露出一份堅定。
朱博士畢業於天津大學光學工程專業,2013年,博士後出站的朱猛懷揣著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的夢想來到了航天三院8358所。從入職那天開始,七年間初心不改,七年間春華秋實,朱博士在新型紅外成像探測、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8項,擔任十餘項重大項目負責人,藉助紮實的理論功底和技術實力,帶領項目團隊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完成了多項重點任務的研究、試驗與驗證任務,極大地加快了8358所光電探測專業的發展步伐。
開拓創新 乘風破浪正當時
第三研究室80後占比76%,朱博士總是說,「年輕人需要機會、需要磨練,才能更快的成長起來!」
2019年,朱博士帶領團隊開始了某新型光電成像項目的探索研究工作。由於技術領域前沿,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資料,一切幾乎都是從零開始的,沒有人知道該從何處入手……朱博士給團隊打氣:「『理論上不徹底,就難以服人』,咱們要把國內外的相關理論同咱們的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從需求導向上來攻克關鍵技術……」從此夜以繼日的研究國防裝備現代化以及光電產品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提煉出本專業發展的瓶頸技術,最終帶領團隊成功實現了某新型光電成像項目的重大突破,在態勢感知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為完成某重點項目的立項工作,團隊深入開展設計方案研討,朱博士總是嚴格把關,從模型到指標、從設計到研製、從集成到驗證,每一個環節都秉承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為驗證某一重要指標,他連續十幾天加班至深夜,圓滿完成了設備的邊界條件驗證,儘管工作辛苦、試驗條件艱苦,但隊員們從無怨言。正是這些沒有吃過苦的年輕人,在這些艱苦條件下取得的寶貴試驗數據,為後續的新技術攻關和產品改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化危為機 披荊斬棘再輝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朱博士和團隊成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更多的是對「化危為機」的思考和快速行動。在一次周例會上,朱博士對團隊成員們說:「新冠肺炎疫情對於我們的科研生產工作影響很大,但年初既定的計劃不能變,我們最終的目標還是競標成功、完成年度任務,我們的信心也不能變。要比別人更加利用好這段寶貴的時間,背水一戰、爭取反超……」大家相互配合,忙中有序,辦公室、會議室、試驗間、環試中心、外場……到處都有三室人員忙碌的身影;出計劃、定方案、寫報告、做試驗,室里多個項目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絲毫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
在朱博士的帶領下,2020年的三室一路高歌,三個月內7次競標取得了3個第一名的成績,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航天人的使命和擔當,以「戰時狀態」和「戰時作風」堅決打贏「三大戰役」。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在實現航天夢的道路上,有千千萬萬個像朱博士這樣的航天猛士,懷揣報國志向,奮勇拼博、揮灑汗水,披荊斬棘,一路向前……他們的外表也許並不偉岸,他們的樣貌可能普普通通,走在人群中,如同一滴水溶入大海。但是,他們所具備的紮實的專業基礎、戰士的果敢堅強以及航天報國的擔當,註定了他們的不平凡,相信星光不負趕路人,中國航天事業將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