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澤州的10大理由:春澤大箕,實在神奇

2021-04-20     朱文鑫

原標題:我來澤州的10大理由:春澤大箕,實在神奇

山西澤州,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好去處,那就是大箕,這裡歷史豐厚,民風淳樸,物產豐富。隨村村播工程一行,走進 的那一刻,就想留下來不走了。

不走,當然有不走的10大理由。

理由之一:一座孔莊,蘊藏著儒家文化

走進村裡,書記告訴我,這裡村村有傳奇,莊莊有特色,戶戶有來歷,人人有故事。孔莊村孔氏族人就是孔聖人的後裔,孔莊書院,給這裡增添了儒家文化和古代文明的神秘色彩。

巍巍太行,古韻雄渾澤州,秀美大箕山川。孔莊有16個自然村莊,村村有故事。星羅棋布的小村落,鑲嵌在南太行的大山深處,構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從天然溶洞到奇山秀水,從茶馬古道到孔莊書院,無不秀示出天然的美和底蘊厚重的悠久文化,同時展示出孔莊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

理由之二:大箕的紅色基因

在抗日戰爭時期,晉城東部抗日革命根據地開闢後,中共晉東縣委、縣抗日民主政府在南莊(即鄧家莊)設立第四區區分委、區公所,其中兩任區長趙連孩、張生元英勇抗敵,雙雙為國捐軀,譜寫了一曲曲激情悲壯的紅色讚歌。共和國成立後,老區人民繼承先烈遺志,團結一心,建設家鄉,留下了許多戰天鬥志的壯麗場景。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歷任黨支部帶領孔莊人民緊跟黨中央戰略部署,立足村情,不懈奮鬥,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山區村變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文明村。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紅色文化的締造者,現代文化的啟蒙者,在孔莊幾代人的奮進下,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這三種文化,已深深印刻在孔莊人心中,並升華為三種精神,即傳承文明、永跟黨走、勇攀高峰的「孔莊精神」,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歷任黨支部的堅強領導下,堅守初心,勇挑重擔,充分利用地理和環境優勢,帶領廣大村民砥礪前行,勇攀高峰。從攔水發電,架橋鋪路,到鄉村振興,開辦農家樂全域旅遊等,闖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理由之三:一座車站貫東西

青山之間,還延伸著一條太焦電氣化鐵路,孔莊站,將太行澤州的資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各地,而且,這座車站,還享有許多國字號的優秀傳統和榮譽。

如今,動車飛馳,貫通太行。隨著鄉村振興的發展,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富裕文明、亮麗和諧的新孔莊一天只需要花40元,保准管吃住的農家民宿吸引了周邊游和各地遊客前來度假避暑。

理由之四:一座小紫禁城泰來輝煌

王泰來故居坐落在現在太行山脈一個普通的村莊。然而,在三百年前康乾盛世時,這裡可是鼎鼎大名,風光一時。那時候,在整個澤州府,說起秋木山莊,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王泰來故居位於大箕鎮南溝村村北,是王璇時期專為王氏內府區而建,依就北低南高的地勢,以石為坪,坪上建宅,城周為橢圓形走勢,城設南北二門,北門外有一單層建築,據村民介紹,此建築為接官廳,接官廳旁為吊橋(已毀),是往來外界的主要通道。

春天裡,走進秋木山莊,只見遺存的堅固的城牆依舊在,那棵迎接文武百官的老樹依舊繁茂。秋木山莊承載著山莊內森嚴的高牆及精緻的屋宇,承載著如山的糧倉和充棟的詩書,承載著一個大家族內每個成員的喜怒哀樂和生生死死,承載著鮮花著錦般的興盛和無可奈何的沒落。

王氏故園「秋木山莊」在數百年前,曾是怎樣的生活場景呢?想必是極盡奢華。秋木山莊是一個總稱,其遺址、遺蹟主要分布在今澤州縣大箕鎮的秋木窪和南溝兩村,包括有:王氏住宅別墅區、魚池、花洞以及「小北京」,也被譽為「紫禁城」。原有建築大多無存,僅剩少量房舍和基址,我們只能從殘磚碎石間去追憶王氏一代豪門曾經的繁盛輝煌。

「漫漫風雨三百載,誰料此間留輝煌。」 秋木山莊遺址是一個歷史見證,它把當年王氏家族的繁榮興盛物化於此,濃縮於此。

王泰來,晉商的先驅人物,他富可敵國,逢災必賑,傾巨資而不分地域。三百年後的今天,秋木山莊中那些殘缺的墓碑與石馬,雖繁華落盡,卻映襯著輝煌。

如今的秋木山莊,繁華一夢已隨王氏先人一起逝去。從巷口望去,富貴氣的高大門頭,威猛的鎮宅石獅,雄偉壯觀的牌樓高閣,漂亮的紫銅門釘雕花窗欞,都已成為了昨日的輝煌和文物遺蹟。腳下一段段印痕深深的石路,又是春天花開時,尤其是隨著全域旅遊的大發展,在大箕鎮這塊黃色的土地上,王泰來的創業精神,會一代代傳承下去!

理由之五:留得住鄉愁的南河底村

澤州大箕鎮南河底村的村口,一棵千年國槐在春風裡搖曳著不朽的身姿,與藍天下的奎星樓相依…

南河底村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村南大槐樹掩映下的古閣樓了。閣門上方寫著「南鄰孔轍」四個楷書大字,據村裡一位老者介紹說,這裡歷史上曾經是晉豫古商道中的一站,從這裡往北通過坡頭、道口、茶元,就進了城;往南十多里就是天井關,是孔子回車的地方。再往南一直到河南的清化鎮。並說「古道為王泰來所修,青石上多來來深的騾蹄圪窩,現在還在。」

沿著村裡的古街向南走,村裡的老人一邊曬著太陽、一邊嘮嗑說著過往的青春故事。一對76歲的老人告訴我,她倆從小就一起生活在這座古老的村落里,孩子們成家立業了,也時常回來看看父母和家鄉,70多年了,這對不是姐妹勝似姐妹的快樂老人,讓我們看得見鄉愁。

理由之六:茶馬古道上的歷史印記

茶馬古道大都形成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那麼,在太行山脈的晉城澤州也有一條以茶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文旅商品線路,在澤州南河底村,這條重要的貿易通道,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南河底村是歷史上萬里茶馬古道上的重要一站。查閱民國《分省地誌·河南》一書,專門列出河南清化鎮至山西晉城縣之太行山道,所經道路和里程:「自清化起十里至許良鎮,十五里至新店口…一百一十五里至河底,一百二十里至道口,一百三十五里至茶元店,一百四十五里至晉城。」河底為其中重要的一站。

村書記告訴我,清末民初,這條古道上往來所運貨物,除了茶之外,還有由清化過來的多為竹器、紙、糖、布、煤油等,而運往河南清化者,則為生鐵、鐵器、酒、麻、蛋粉等。你可以想像一下,當年的古道,驢來騾往,蹄聲噠噠的繁忙熱鬧的景象。

穿過河橋,再向南行約百餘米,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條由大大小小高低不平的青石塊鋪砌而成的茶馬古道。堅硬的青石上留下了一個個深淺不一的坑窪蹄印。這正是古道千百年滄桑的印跡。古道像一個閱盡滄桑的老人,安詳而坦然。

抬頭可以望見,一條特大高速公路橋凌空而起,與古道立體相交,與古道形成鮮明對照,這就是晉濟高速南河特大橋。橋上不時有大大小小的車輛急速馳過。朋友說,如果弄幾匹馬和毛驢來,在古道上來回行走,照出相來,一定會是一幅絕美的風景。

沿著茶馬古道一路向上,一個個清晰可見的馬蹄印,映襯著春天的小花,我好像又看見了舊時商幫,好像又聽見了駝鈴,商旅不絕於道,遊人不絕於途的盛景.....

理由之六:一座教堂一部電影

山西晉城澤州是一個值得旅遊的好地方。來到澤州大箕,那座建在石頭上的「聖母玫瑰教堂」是一定要去打卡的。

春天裡桃花開,綠油油的小麥在春風裡無聲的拔節生長,一座古堡似一座戰艦式矗立在大箕鎮大箕村西南半山坡上。這座歐式古堡型建築,它始建於1902年,是澤州縣以及晉東南地區的一座天主教堂,也是山西省一座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

大箕鎮是當時古道上繁華的商鎮。一座防禦古堡,從晉城至澤州大箕鎮的公路與古時的晉豫古道基本重合。尤其是小寨山門,一坐西朝東的磚砌拱門,拱門上有三層閣樓式建築,古樸典雅;進出小寨只有山門前盤旋而上的小道,地理險要,易守難攻。古堡的實際功能是防守,厚厚的城牆像古代武士手持的盾,而這教堂哥德式鐘樓如同十字軍騎士揮舞的長矛,具有進攻性和侵入性,進攻與防守兩種文明在小寨這座古堡教堂之間不期而遇,兩種文化的寓意十分深刻。

在1914年,由荷蘭人在大箕小寨這塊巨石上,教會建設了一座「歌德」式大教堂,這就是聖母玫瑰教堂,其建築風格獨特,教堂、房舍渾然一體,從基礎到房檐大部分為中式建築體,尤其是拱形的窗戶和窗欞,中西兩種建築文化兼收並蓄,相互融合,為中國少見的城堡式教堂。

中西文化以及建築風格相結合中,運用了巴洛克式建築風格,頂端的「M」和兩個小三角形所組成的「A」是拉丁語聖母瑪利亞名字「MARIA」的第一個字母和最後一個字母,整個建築還有羅馬式拱形的窗戶和拱形窗戶上方尖尖的圖案以及哥德式的鐘樓。

這裡還是影視拍攝基地。2009年反映清末民初富可敵國的山西票號「天成員」的電影《白銀帝國》、2011年反映抗日戰爭期間河南大旱千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電影《1942》、2012年反映陳雲同志70年革命生涯的傳記電視劇《風雲歲月》,都曾先後在大箕鎮小寨天主教堂拍攝取景。

理由之七:賈辿村牛皋寨賽江南

進來牛皋寨,眼前,一片片黃色的油菜花與蔥綠的麥田相呼應,「好美呀!」來自南方的小佳被眼前的景色驚艷了——只有我們南方採用的景色這太行深處也藏著江南,是的,在這北方的大山深處,原來藏著一個小江南——牛皋寨,花田的陰柔與大山的雄偉,和諧相融交匯,也是體現了道法自然的道理了。

穿越一片片油菜花田,登高望遠,就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牛皋寨,藏於大山之中,不為人知。

牛皋寨建於南宋時期,抗金名將牛皋(1087—1147)曾在此立寨抗金。北宋末年,金軍入侵,在大難關頭,牛皋決定加入抗金隊伍,保衛家鄉。曾兵敗逃回太原,相傳途中在此躲避並休整收編隊伍5000人繼續北上。史料上記載,秦檜殺害岳飛後,十分懼怕牛皋,牛皋最終被秦檜毒害。目前,牛皋寨仍有寨門、石碑、少量城牆等遺存。最近幾年,有村民進行了局部維護並有投資商開發,吸引了一批批「驢友」前來賞花、探險。

因為坐落在賈辿村,在這四周花田裡突兀起一座柱狀孤山,山上有石寨的牛皋寨。寨門石刻"安福寨″三字,是為寨名。但有意思的是當地百姓均稱為"牛皋寨"。"牛皋寨"的險峻,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之勢。難入之處在於半山腰一條小道,上懸峭壁下,臨深淵,原路之窄,僅容一人。宛沿至一絕壁處,直立數丈之後才再次有路。這處絕壁底處原來斜靠一梯,梯的盡頭是三、四尺方的古崖柏根盤,根盤深扎於崖縫之中,攀登者需翻身上盤,藉助樹木,才能踏住壁上的小路。

理由之八:讀懂三教殿的石碑,知足當下

山下就是賈辿村,一座三教殿,廟裡還有一幢石碑,"奇荒碑記"碑中框上正中「人吃人」三字十分顯眼, 記錄了在光緒二年(1876)的那場災荒, 30餘個州縣受重災侵襲。第二年農曆丁丑年間,絕大部分州縣絕收絕種。光緒四年旱災依然不減,野外樹皮全無、村中門窗拆去,城門外裸屍成垛,整村整鎮死亡者日以數計。幾百年過去了,在鄉村振興的今天,一塊石碑告誡人們要不忘過去,珍惜當下,何必凌勢?簡約做人。

理由之九:黑小麥,延年益壽麥

這裡生產富硒黑小麥,奇妙的富曬黑小麥,稱為益壽延年麥。具高營養成分、高滋補養生、高免疫力之作用而身價倍增。黑小麥的模空出生,在翠綠色的大箕大地面上又增加了一道靚麗的風影線。黑小麥的綜合利用,使大家的未來一日三餐「食黑」「補黑」、身心健康益壽延年,增加了新的希望,引入了更大的魅力。

黑小麥中的蛋白、人體脂肪、木薯澱粉、乾物質、18種碳水化合物總產量均高過普通小麥,身體必不可少而又不可以生成的七種碳水化合物都大大的高過高品質麥子,在其中蘇氨酸比普通小麥高35.56%,纈氨酸比照高66.07%,蛋氨酸比照高33.33%,亮氨酸比照高69.5%,苯氨酸比照高44.30%,磷酸氫鈣比照高50%,組彼岫員雀9.30%。

硒是身體健康很重要的示跡原素,食材中缺乏硒會造成肌萎縮、心腦血管病和肝膽疾病等,硒在身體不但能祛毒還能夠阻攔腫瘤細胞生長發育,碘是抑止甲狀腺囊腫、乳腺癌,又保證嬰兒生長發育一切正常的寶貴原素。黑小麥面世後往往以倍受青睞,便是由於其有以上的高品質營養成分,將來針對婦保男女老少身心健康生長發育、抗癌看病、益壽延年,是求之若渴的極好商品。

理由之十:穿越萬年,與隕石相伴

到了大箕,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隕石,與你穿越萬年.......

從澤州縣城驅車不到半小時,就到了大箕鎮。任老師早早在鎮門口等我,一行四人就直接走進了隕石遺址。《詩經》雲:「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此「箕」即指大箕的星宿(隕石),大箕亦故名。 箕,星宿名,中國神話中的二十八宿之一,源於中國古代人民對星辰的自然崇拜。

千百年來,大箕百姓口口相傳,稱其村東河灘內埋有一顆星宿(隕石)。2016年秋,經過數月發掘,終使這一天象奇觀揭開神秘面紗,世人得見真容,百姓傳說也成為現實。

這顆星宿通體原高6.9米,周長17.2米,總重148噸,經有關權威機構鑑定並認證,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月球角礫岩隕石。2018年,為了對這一天象奇觀加以保護,也為了讓更多的人見識它的真面目,使之更好地發揮作用,專門在五指山文化主題公園的星宿文化廣場內建一球形陳列廳,作為星宿的新家。因在搬運過程中發生破損,故發現其內藏隕泥,經專家檢測鑑定,為世界首例。

這是當年發現隕石的遺址。巨大的隕石坑,依舊在像人們敞露著胸懷,迎接著四方來客探尋著萬年的奧秘。大箕鎮位於澤州縣南部,北距晉城市區15公里。被發現的巨石位於大箕鎮大箕村東的河床內。

1976年以前,這塊河床里的巨石還露出地面1米多高。到了後來,村裡填河造田,就用土把巨石埋到地下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巨石之事逐漸被村裡人遺忘。從2016開始,隨著全域旅遊的興起,村裡有老人想起在村東頭的那塊巨石。從去年夏天開始,組織人員在河床里尋找埋藏巨石之處,2016年7月初才找到巨石的準確位置。直至冬季,整個巨石才又重見天日。

大箕村降下這個「星宿」相當於20級的地震。仔細勘察巨石四周環境,發現許多「紅燒土」地質土層及其他地形地貌,而在這些地質土層上,還保留著紋路清晰的河床地質層。天外隕石墜落到地面時,由於溫度極高,炙熱燃燒後形成的。這塊巨石無疑是「天外來客」,「是類似冰川沉積岩隕石。」

古人地名中包含著玄機,澤州大萁呈大簸箕形狀,就和隕石坑有著關聯性。就像已公認的遼寧岫岩縣的隕石坑一樣,那個地名叫『羅圈裡』。大箕確有大圓坑地形存在,國內權威部門對大箕發現的這塊隕石進行權威認定,這樣有可能改寫世界有關隕石的歷史。

目前世界上最重最大的隕石為納米比亞的霍巴隕石。這個以發現地命名的隕石,表面積超過6.5平方米,重量在60噸左右。而國內最大最重的隕石為在新疆清河縣發現的名為「銀駱駝」的鐵隕石,其外形呈不規則圓錐體,體積為3.5立方米,重約30噸。大箕這顆星宿通體原高6.9米,周長17.2米,總重148噸,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月球角礫岩隕石。

時光走過了千年萬年,大箕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大箕隕石,只有在詩經上有著簡單的記載。大箕隕石正在刷新世界有關隕石的新紀錄。

春澤大箕,處處美妙神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xqp7ngBrsvY2_UuCA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