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輪故障後的完美迫降,回顧東航MU586機組冷靜處置挽救137條性命

2019-08-26     顧氏造船廠廠長

參加#盤點退役裝備#活動

《緊急迫降》中的B-2173號機劇照

1998年9月10日,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所屬的一架MD-11型寬體客機(民航註冊編號B-2173)執飛從上海虹橋機場經首都國際機場至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的MU586航班。機組成員構成為:機長倪介祥、副駕駛嚴寶弟、機械師趙永亮和報務員魯舸,乘務組為由乘務長徐煥菊為首的十三名空乘。此時飛機上搭乘有120名旅客。

東方航空B-2173號MD-11客機

傍晚19時38分,MU586航班從上海虹橋機場順利起飛,但在飛機飛離跑道、融入夜空後,機組照例執行起落架收放作業,機長倪介祥發現前起落架紅色信號燈不滅,說明飛機的前起落架沒有收到位。

中國東方航空公司「飛燕」標誌

當飛機升到900米時,機長倪介祥按照麥道MD-11客機的檢查單程序又做了一次收起落架動作,但是完全沒有效果,紅色信號燈依然閃亮不止(事後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因製造質量問題導致前起落架鎖鏈杆螺旋折斷丟失,所以前起落架根本不會對機組的操作起反應)。倪介祥意識到飛機故障的嚴重性,已經無法執飛本次航班,遂通過無線電呼叫虹橋機場空管塔台要求返航。虹橋機場塔台管制員在第一時間同意機組的返航要求,在返航請求得到通過後機長隨後通知正在機艙內忙碌的乘務長徐煥菊,要求乘務組做好返航迫降準備並維持客艙秩序、安撫旅客情緒。

本廠長繪製的東方航空B-2173號機二視圖

在返航過程中,機組又進行了幾次放下前起落架的嘗試:經虹橋機場塔台管制員同意,倪介祥要採取在空中「甩放」的辦法。操作飛機做了一套急上升、側滑、大坡度盤旋動作,希望用離心力的作用將前起落架「甩」下來,但一套動做完,前起落架毫無反應。

「甩放」方法行不通,倪介祥機長指示擁有二十年機務經驗的老機械師趙永亮冒險去查看前起落架的情況,必要情況下用手動排除前起落架的故障。趙永亮拿起一把斧子,用尼龍繩拴著腰部鑽進前起落架艙,從前起落架艙門口探出身體,並用斧頭將起落架敲打起落架出現故障的地方,費了很大的勁卻不見鬆動。

(本廠長繪製的東方航空MD-11客機左舷前部細節,飛機前部上方有紅色的繁體中文「中國東方航空」字樣,東航的典型塗裝為寬紅、窄金、中藍三條腰際色帶,機鼻一點黑,機腹為灰色)

(本廠長繪製的東方航空MD-11客機左舷後部細節,飛機機體後部上方有藍色的英文「中國東方」字樣和黑色B-2173機號)

(本廠長繪製的東方航空MD-11客機右舷後部細節,垂直尾翼和主翼翼尖小翼側面繪有東方航空的「飛燕」標誌)

「甩放」不成,人工排除故障的努力又失敗了,倪介祥機長決定採用主起落架「試著陸」的方法,即駕駛飛機按正常著陸,讓主起落架在跑道上接地時的衝擊力量把前起落架「震」出來後再駕機重新升空。在虹橋機場塔台空管人員的精心指揮下,倪介祥駕機先後進行了兩次「試著陸」操作,但是前起落架依舊卡在原來的位置紋絲不動。機組被迫放棄了放下前起落架的努力,唯有強行迫降。

決定迫降後,倪介祥機長通知徐煥菊乘務長組織乘務組安排旅客儘量往飛機的中部和尾部轉移(麥道11型客機最大載客量可達410人,實際只登機了120人,滿座率不到三分之一,所以允許進行轉移作業,如果是客滿狀態就徹底沒戲),反覆教旅客應對迫降的正確動作(將腳和膝蓋併攏,雙腳牢牢地放在地板上,或者手臂環抱於膝下,避免小腿和大腿受傷。身體儘可能地往前彎曲,並將頭靠在前座座椅上,把手放在後腦勺上。手掌交疊、手指不要扣住,手肘塞在兩側,頭儘可能地低於座椅。這個姿勢可以避免手臂被甩開造成手指受傷,也可以保護頭部被移動的物件砸到)。

此時副駕駛嚴寶弟根據機長的指示打開放油開關在空中放油,同時機長駕機繞著虹橋機場空域盤旋等待燃油消耗到降落允許的安全數值(滿油狀態進行迫降無異於自殺),隨後打開了機上廣播,向客艙內的旅客播放了事先錄製好的廣播詞:「女士們,先生們;我是本架飛機的機長,現在飛機發生了機械故障,無法繼續飛行,決定採取陸地迫降。我們已與救援單位取得聯繫,現在請聽從乘務員的指揮,在各自的位置上坐好,系好安全帶,在著陸的一剎那,我將通知您。在飛機沒有完全停穩之前,身體要保持用力狀態」。

完成了油量放低到允許迫降的安全數值任務的副駕駛嚴寶弟把持著油門,他的新任務是:待主輪一接地後立即拉第一發動機和第三發動機反噴至慢車位置,機械師趙永亮將負責拉下減速板和所有發動機總開關,並對發動機實施滅火,當飛機停穩後立即接通緊急撤離電鈴。

在飛機在作迫降準備的同時(晚上22時10分),機場也沒閒著:虹橋機場附近的公安幹警和幾個消防中隊的消防車全體出動,民警迅速的在機場外圍拉起警戒線,禁止閒雜人等進入跑道;一部分消防車在機場跑道亦噴上防火泡沫,減低起火的機會;另一部分消防車時刻準備應對萬一迫降失敗後引發的火災,急救車也及時到位,應對可能出現的傷員。

晚上23時07分,倪介祥駕駛飛機下滑,飛機以「輕兩點」姿態在前端噴上防火泡沫的跑道上著陸,機長首先讓後起落架先觸地,之後機頭在跑道上摩擦,並且跟地面拖出一條火花,當滑行了380米後,飛機終於穩穩的停了下來。隨後待命的消防車一擁而上,對著飛機噴水和泡沫,以防可能的起火。

飛機挺穩後,主出入艙口和應急逃生艙口打開並放出逃生充氣滑梯,乘務組立刻組織旅客撤離飛機,旅客依次從逃生滑梯離開了飛機,在確認全部乘客撤離飛機後,機組人員隨後撤離。在撤離過程中有六名旅客和三名乘務組成員因過於緊張和逃生滑梯漏氣而跌傷,但都無生命危險。

B-2173客機空中遇險的原因是飛機前起落架的銷子斷裂導致起落架收放失效。有關專家鑑定後認為,該飛機銷子中某種金屬成分含量過高,成分構成不合理,導致金屬產生裂縫。

迫降後的B-2173號機

這次迫降,機上120名旅客、17名機組人員,除6名旅客和3名乘務員在緊急撤離時受輕傷外,均安全撤離,飛機未起火,保護了國家財產安全和旅客的生命安全,為民航贏得了榮譽,得到了中外旅客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在這次成功迫降中,倪介祥機長和機組其他成員正確處置,精心操作,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慘烈空難,同時空管人員的準確指揮,地面公安、消防等其他人員的密切協作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8年10月30日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民航總局為東航召開了表彰大會,為B-2173機組人員慶功、晉級及授獎。

迫降主角B-2173號機在迫降後退出客機運營,被改裝為貨機,隸屬於中國貨運航空繼續服役。現已退役。

中國貨運航空標誌

改裝成貨機繼續服役的B-2173號機

本廠長繪製的改裝成貨機的中國貨運航空B-2173號機二視圖

此次事件後被改編成電影《緊急迫降》(出品時間:2000年,出品方: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張建亞;主演: 邵兵,徐帆,尤勇,丁嘉元,魏宗萬,池華瓊等)

電影《緊急迫降》海報

改裝成貨機後的B-2173號機的機尾特寫,「CARGO」為貨運的意思

退役後停場在浦東國際機場的B-2173號機,機身尾部整流罩已經被拆除

性能數據

機型:MD-11

設計商:麥克唐納-道格拉斯飛機公司

乘員:機組2-4人+載員410人(最大)

長度:61.21米

翼展:51.66米

高度:17.6米

空重:12587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273300千克

最大商載:55655千克

發動機:三台普拉特·惠特尼PW4460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226.9千牛/後期換成三台通用動力CF6-80C2D1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273.6千牛

經濟巡航飛行速度:876千米每小時

實用升限:10670米

最大航程:12450千米

最大載重航程:10900千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rLyN20BJleJMoPMrH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