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林華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自己的魚塘轉轉,向各區域的魚塘管理了解魚塘情況;莫玉婷處理客戶、銷售問題,利用網絡等各種途徑了解市場信息。
莫玉婷與丈夫林華攜手創業打拚26載,從一窮二白到千畝知名魚苗養殖大戶;致富不忘回饋社會,幫助周邊農戶提高收益,解決困難婦女創業就業問題。目前,夫妻倆的大兒子林俊繼承父母衣缽,在養殖技術上不斷創新。今年,莫玉婷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同甘共苦,創業發展魚苗養殖
莫玉婷與林華在一次偶遇下相識,不久後兩人相戀。由於林華是水上人家,吃住都在漁船上,對此莫玉婷父母並不看好「窮小子」林華。
莫玉婷卻看中了林華敢闖敢拼的性格,以及懂得開車技能。莫玉婷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司機行業特別吃香,丈夫有這麼一門手藝,而且他也有生意頭腦,以後日子肯定能過得好。1993年,兩人結婚組建了家庭。
莫玉婷隨著丈夫一起販賣成品魚為生,每天早上5點起床開車到肇慶買魚,再轉赴廣州的各農貿市場、酒店賣魚。1995年,莫玉婷與林華決定自主創業,向親朋好友借錢,湊齊了一筆創業啟動金,投包了幾十畝魚塘,開始養魚之路。
莫玉婷與林華一家四口,共同經營和諧溫馨的「全國最美家庭」。/受訪者供圖
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莫玉婷與林華雖對魚的種類很熟悉,但對如何培育、養殖魚是一竅不通。兩人唯有向其他養魚農戶請教,自行翻閱相關的養殖書籍,通過不斷借鑑、學習,慢慢地摸索出了一些門道。莫玉婷說,創業過程中總有摩擦與意見相左,但彼此相互聆聽對方的想法。丈夫學習能力很強的,也是技術控,在養殖上以丈夫為主導,而推廣銷售以自己為主。
賣魚商販出身的林華時刻關注市場。1999年,夫妻倆瞄準銷售市場,拓展產業鏈條,開辦了水產孵化場、健漁冰水店,購置運輸車輛,延伸發展集魚苗供應、商品魚養殖、水產收購、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
如今,莫玉婷夫妻倆互相扶持,打拚26年,從一窮二白到千畝知名魚苗養殖大戶。回想起創業的艱辛,莫玉婷笑笑地說,創業路上兩人同甘共苦、為理想而共同奮鬥,是讓人感到最溫暖的回憶。
致富幫帶,熱心公益回報社會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這是莫玉婷夫妻倆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2011年,莫玉婷與丈夫成立了三水第一家以水產養殖、種苗孵化、水產品銷售流通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三水華淼水產專業合作社,為社員提供水產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示範、水產種苗的孵化繁育、技術指導諮詢、產品流通信息中介服務,讓農戶掌握科學養殖方法,提高農戶養殖效益。
林華說,他在養魚上碰壁,當時有經驗的農民給他傳授經驗,他希望通過合作社幫助其他農戶,而且在幫助他們的同時自己也受益良多,收益也有所上漲。
合作社帶動周邊養殖戶500多戶,養殖面積30000多畝,養殖筍殼魚、桂花魚、加州鱸魚等優質魚。「合作社+農戶+市場+流通」的經營模式使農戶養殖成本降低了5%-8%,平均帶動農民每戶增收1萬元以上。養殖戶梁永才說,農戶在合作社低價買育苗,養殖水產品後賣給合作社。合作社兜底,降低了風險,農戶放心養殖,受益比過去好了很多。
創業有成不忘回報社會。莫玉婷投身於婦女工作中,擔任三水區農村女能手協會的副會長一職,在各大公益場合中總有她的身影,遇到村貧困婦女有就業、創業問題總是熱心主動幫忙解決。2017年,莫玉婷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莫玉婷說,力所能及幫助他人,每個人都有不如意時候,能幫則幫。
在朋友們眼中,莫玉婷和林華總會樂觀迎接生活中挑戰,大家有問題都願意找他們來商量、解決。夫妻倆都熱心公益,常常帶頭捐資並發動身邊人獻愛心。
數據來源:佛山日報
整理:文明三水微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