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強勁 中國經濟內在向上

2020-04-05   中國品牌雜誌


「中國經濟韌性強勁,內需空間廣闊,產業基礎雄厚,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特別是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這番鏗鏘話語,在疫情期間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中再次得到了印證。3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前兩個月國民經濟運行主要指標數據。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有所回落,但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總體可控。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

如果說快速復工,是鼓舞了士氣,那麼著手應對疫情衝擊,讓經濟實現平穩發展則是在中國經濟韌性強的一個表現。


「兩手抓」暖企實招頻出

一手要打好疫情阻擊戰,一手要推動經濟平穩運行。聚焦企業當前面臨的返工人員和防疫物資不足、產業鏈上下游不配套、資金壓力大、交通物流不暢等諸多難題,相關部門形成合力,推出政策組合拳,全力支持企業抗擊疫情,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地方也紛紛採取管用辦法、創新務實舉措,給企業復工復產注入「強心劑」,吃下「定心丸」。

復工復產,首先要破解員工返工返崗以及復工後防護難題。國家發改委表示,要分批有序推動錯峰返程返崗。

復工復產,還要打通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工信部提出,要分類分批推進企業復工復產。要推動大企業重點項目順次復工復產,要對復工復產的要素進行保障。

交通順暢也是復工復產的關鍵保障。交通運輸部日前要求保障農民工輸入輸出地的相關客運線路順暢運營。

地方層面,雲南等地也紛紛出台應對疫情有序推動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在推動減輕中小企業負擔,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推出一攬子實招。山東不少地市則簡化企業復工備案流程,「一企一策」指導幫助企業制定復工生產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協調解決原料採購、物流運輸等困難問題,增強企業復工復產的信心。

疫情發生以來,在傳統產業受到較大影響的同時,網上購物、網上訂餐、網上娛樂等各種新消費和新動能層出不窮,從一個側面詮釋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練內功」應對疫情衝擊

在大批製造業企業開始陸續復工復產後,企業苦練「內功」,成為另一場迫在眉睫的戰役。

在面對疫情的時候,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工業企業通過「機器換人」和「工業大腦」,以技術代替人力,往往能降低企業在疫期的風險。

以廣州為例,目前,廣州已集聚了廣州數控、瑞松、明珞裝備等一打批龍頭企業,形成了從上游研發設計到中游生產,以及下游系統應用集成的完整產業鏈。2019年,廣州工業機器人製造業產值增長9.8%,居全國前列。

在待工期間和復工期間,如何滿足企業各地經銷商的需求,方太的應對措施包括:一方面,將在一季度無條件向經銷商返利3900萬元;另一方面,計劃撥給經銷商約5200萬元的房租和人員補貼;此外,針對某些具體的產品線,還會給出有針對性的補貼。

與經銷商共同「抗疫」,對他們進行「鬆綁」以及支持,同樣也是汽車行業抵禦這次「黑天鵝」的方法。比亞迪方面指出,他們已經積極與經銷商和供應商夥伴調整銷售及採購排產目標,同時也對消費者線上看車、購車採取了多項舉措。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巨大的市場優勢是中國經濟的潛力空間。相信在疫情結束後,中國經濟的後續增力仍十分充沛。(武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