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害怕一些事物
3個多月前,糖豆出現了一個讓我很是頭疼的狀況:怕蟲子。
看到地上的蟲子就會尖叫大哭,若是身上不小心被爬了蟲子,那就崩潰了,他能一直哭,哭到喘不上氣來,哭到渾身發抖,半天才能緩過勁兒來。
如果僅僅是怕蟲子就算了,誰知到後來延伸到怕各種與蟲子相似或有關的東西,一看到就身體顫抖崩潰大哭:
看到衣服上有黑色的點點,就開始大哭!
看到牆上有個蜘蛛網(都沒有看到蜘蛛),就開始大哭!
看到書上有蟲子的圖片,就開始大哭!
看到地上有個形似蟲子的雜物(可能是他自己掉落的食物殘渣),就開始大哭!
甚至在洗澡盆中有任何的漂浮物,他都會認為是蟲子,一看見就各種哭,非得讓我把它撈出來才行。要知道,小孩子整天摸爬滾打於任何的角落,且有些衣服就是容易起小球球的,所以浴盆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形似蟲子的東西,這種東西在水面上飄來飄去是很難被抓住的,好不容易抓住一個,他又發現了另一個,洗一個澡都不讓人省心,經常大哭著要爬出浴盆不要洗澡了!
受他影響,整天弄得我也神經兮兮的,嚴重影響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
正確看待「孩子恐懼」這件事
孩子突然有開始怕一些東西的現象,其實是很常見的。一歲後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慢慢地脫離了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狀態,會開始害怕一些讓你哭笑不得的事物。
就像我表姐家上了小學的壯壯一樣,直到現在他還會怕一些東西,比如之前帶他去動物園看動物,當看到玻璃屋中的黃金大蟒蛇後,回到家鬧騰了很久都不肯睡覺,他說害怕床下會有蛇……
相信許多父母都會經歷這樣的事情,因為孩子還小,人生閱歷很有限,難以判斷事物是否真的危險,所以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基因中的記憶會起作用——例如怕聲音響,怕黑,怕蟲子,怕被人一直盯著看等。
孩子再大一些,想像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小孩子就容易分不清想像與現實,會害怕一些由自己想像出現來的情節,例如:之前曾看到網友說,幼兒園裡進行安全教育,說在著火的情況下不能進電梯,他家孩子從此就開始害怕坐電梯了。
不要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恐懼」其實是人類最基礎的一種情緒,它保護著我們人類繁衍至今,若是沒有「恐懼」這種情緒存在,那人類早在十幾萬年前就滅絕了。相比害怕的孩子來說,什麼都不怕的孩子其實會讓你更加頭疼,因為他無時不刻都在被自己的好奇心置於危險的境地。
大部分家長在看到孩子害怕時,第一個反應就是給孩子講:「這有什麼好怕的」,之後再給孩子講道理,試圖說服他「這個一點都不可怕」,廢了半天口舌發現孩子並不為之所動,就開始亂扣帽子,說孩子「膽子太小,一點都不勇敢」。
還有一部分家長會過度保護孩子,由著孩子,從此再也不讓孩子接觸到他所害怕的事情、從此就固定下來了某種與恐懼有關的習慣,例如:有些孩子從小到大房間內都開著長明燈。
這兩種方式都比較極端、都是錯誤的,前者否定了孩子的情緒,後者則加重了孩子的恐懼,這些對於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甚至會有相反的效果。
恐懼就是恐懼,它來自人的內心,與開心、生氣一樣,很難從理性上進行抑制。所以,作為家長,我們的關注點不要再集中在孩子害怕的那件東西上了,而是要集中關注在孩子的心靈感受上。
那麼,遇到孩子害怕的情況,具體又該怎麼做呢
一、承認孩子的恐懼
不要和孩子長篇大論講道理,向孩子辯證這個東西沒什麼可怕的,這樣做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感受被否定,認為你不理解他。
在一開始,我也告訴害怕蟲子的糖豆說:「你幹嘛害怕它呀,你可比蟲子大多了,它應該怕你才對啊」,說完,我心中還暗暗為自己的機智鼓了掌。後來我發現這個說法對糖豆一點作用都沒有,他依然害怕蟲子。雖然我說得很巧妙,但依舊否定了糖豆恐懼的感受。
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講任何的道理都是蒼白無力的,你要做的是:飛快地跑過去,給孩子一個踏實的擁抱,告訴他:「寶貝怕了對不對,媽媽在你身邊保護你,不怕哦……」
若是孩子堅持要離開令他害怕的地方,請順從他的請求。
孩子獲得了安全感後,才有克服恐懼的可能。
二、嘗試讓孩子認識令他感到恐懼的事物
產生恐懼的最大原因就是未知與陌生,人很難對已經很熟悉的東西產生恐懼,所以,可以運用各種方式讓孩子去認識令他恐懼的東西。但要注意,不要強迫他們去做。
就像糖豆害怕蟲子,我開始會捉幾隻小蟲子放進透明的盒子中讓他看,當然,一開始他會拒絕看,我也不強迫他,就把蓋子蓋上放在桌子上,沒過兩天,糖豆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慢慢敢接近盒子觀察裡面的蟲子了。
之後,我還給他看了一些有蟲子的繪本書,一開始他能接觸一些Q萌版的蟲子,我給他講這些毛毛蟲有多麼可愛,蝴蝶有多麼的漂亮,在熟悉之後,就逐漸給他看一些真實的蟲子圖片了。
能接受圖片中真實的蟲子後,他對於現實中比較安靜的蟲子就沒有那麼害怕了。
最後又看了一些有關蟲子的動畫片,再到後面看科普片中真實蟲子的視頻。等他連這個都不排斥了,對於再見到的真蟲子也就不那麼害怕了。
三、給孩子「脫敏」的機會
當孩子因為恐懼而突然有的小怪癖,不要急於去「改毛病」,也不要特別的去「維護人設」,要嘗試做一個刻意「健忘的媽媽」。
無論你認為孩子有多麼害怕這個事物,也不要刻意去幫孩子清除這個事物,就讓它在生活中按照平時出現的頻率出現,刻意健忘孩子的怪癖,但要記得:在孩子因為恐懼做出來害怕的表現時,你要做出積極的反應。
例如,糖豆害怕洗澡水中有不明漂浮物,我也不會專門把水中的東西撈出來讓什麼都沒有。若是糖豆在表示害怕時,我會立刻盡全力去抓這些東西,當然,要花費好一段時間才能抓住一個(故意的)!而這個過程,也就是讓他「脫敏」的過程,他會知道媽媽在一旁在努力保護他,也就能放下心來,能有心情去觀察令他感到害怕的事物了,時間久了,自然就發現「這東西也沒什麼好怕的」!
果然,兩個月過去了,糖豆終於能無視洗澡水中偶爾會出現的不明漂浮物了。
在帶他在室外玩時,也會看到蟲子,當有蟲子爬到他身邊時我會裝作什麼都沒看到,只有在他表示害怕時,我才會馬上把蟲子趕走。糖豆在一開始還是會大哭,但過了1個多月後,也只就哼唧兩聲了事了,最後就算看到蟲子也不會有什麼反應了,並且有時候還會自己動手轟!哈哈~~
四、家長要以身作則,與孩子一同進步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家長身上首先要有正能量,這樣才能傳遞給孩子。
曾經糖豆是很喜歡狗狗的,但我怕狗狗身上不幹凈或會突然襲擊人,而我本身也有點害怕狗狗,之後每當糖豆要去稍大一點的狗狗身邊時,我都下意識地拉住他,時間一久,糖豆就突然害怕起了狗狗。為此,Z先生還吐槽我說:「你自己害怕狗,這下帶得孩子也害怕了,之前見到狗狗他都是一副無比開心的樣子,現在見到狗狗就像老鼠見了貓……」
之後我想了想確實不應該這樣,最起碼見到可愛的小狗狗是沒必要害怕的。
後來當我在小區在看到有小狗狗出現時,我就會主動與狗主人打招呼,摸摸小狗狗,並鼓勵糖豆也這樣做,一來二去糖豆也不怕了,我也沒之前那麼怕了。
其實我之前也是很害怕蟲子的,像知了、蚯蚓這些更是不敢碰,自從養了娃後,現在也不太怕這些了。
五、循序漸進,鼓勵為主
像在前面說到的那個怕坐電梯的例子,我是這樣建議的:首先家長要承認孩子對電梯的恐懼,之後再鼓勵孩子進電梯:
「邁出一步進去可以嗎?」若是可以,就使勁兒夸孩子。
等下一次可以嘗試在裡面待2/3秒,在電梯門關之前就出來,若是孩子沒哭,繼續誇他。
之後試著讓孩子只坐一層電梯就出來,循序漸進,逐漸增加。在這個過程中,儘可能不要強迫孩子,保持與孩子的肢體接觸,給孩子足夠多的安全感。
這樣的訓練方式,一定會比那些不顧孩子感受強逼著坐電梯,或直接迴避電梯只用步梯的方式要積極得多。
表姐家壯壯怕蛇是這樣收場的
表姐說那天上了一天課很累,非常想要休息,無論怎樣給壯壯解釋「蛇不會進家裡的,更不會跑到你床下」,壯壯死活就是不敢睡覺。
表姐有些不耐煩了,想要離開壯壯的房間。結果壯壯就大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哽咽道:「媽媽不要走,我真的很害怕!」
表姐停下了腳步,意識到自己可能犯了錯誤:「孩子就算已經8歲了,就算能懂得些道理了,但依舊還會感到害怕呀!」
之後表姐抱著壯壯說:「媽媽不走,就在這裡陪你,不要怕!」
剛才還在哭鬧不願意睡覺的壯壯馬上就躺在了床上,表姐就一直拉著他的手在一旁陪他。
「我總是想到蛇,想到了就害怕,媽媽我該怎麼辦?」壯壯睜著眼睛說。
表姐說:「那你就想點其他的事情,想點去遊樂場的事情怎麼樣?」
「我還是會想到蛇,怎麼辦?」壯壯過了一會兒說道。
「那你想點上次在學校演出的事情?」表姐說。
壯壯想著就笑了,過了一會兒他又說:「可是媽媽,我還是會想到」
表姐說:「那你數水餃吧,一個水餃兩個水餃三個水餃……」
之後壯壯就數了起來,數到四十多時,他突然對表姐說:「媽媽,我不怕了,你可以走了,但不能走太遠哦!」
表姐會心笑了,因為她知道,壯壯找到了能讓自己克服恐懼的方法了。
結語
因為每個孩子不同,害怕的事物也不相同,克服恐懼的方法也可能不盡相同,每個家長都可以動腦想出一些適合自己家孩子的方法。
但在實施之前,請先回到自己的童年,想一想當年你在害怕一些事物時,最需要得到什麼樣的幫助,你會更容易得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不要說小孩子了,即使是成年人也有害怕的時候,而在害怕時,最渴望的不是有人給你講大道理,而是希望有來自親朋好友的理解與陪伴。恐懼之餘,還能有一個可以帶來安全感的懷抱,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擁有這份幸福!
文|王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