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停下了外出的腳步,也掀起了一股在家做飯的熱潮。
在開火做飯之後,置身煙火氣里,專注於每一次洗、切、炒、燜、蒸煮、煎炸的步驟,才能把不安一點點放下,體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快樂。
但隨著宅家的時間越來越長,普通的家常菜已經漸漸無法滿足人們的口腹欲。本期,《生命時報》採訪專家,教你5招把家常菜做出新花樣。
受訪專家
中國註冊營養師 陳彩霞
澳大利亞註冊營養師 曾綺媛
著名廚房美食專家 文怡
本文編輯丨王淑穎 羅榕
1、豐富食物品種
疫情期間,不少家庭開啟了「囤菜」模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天應至少攝入12種食物,每周25種以上。
以蔬菜為例,種類其實很多,如葉菜類、根莖類、茄果類、瓜類、花菜類、甘藍類、菌藻類等。每個大類還有很多食材,如菌藻類有干有濕,至少十多種。疫情期間列好採購計劃,儘量讓菜籃子品種多樣。
推薦菜:什錦大拌菜
材料
黃瓜半根、黃椒半個、圓生菜半個、紫甘藍半個、聖女果10個、雞毛菜20克,香醋、生抽、香油、鹽適量。
做法
1.所有蔬菜清洗乾淨,黃椒去蒂去籽,切成圈。圓生菜、紫甘藍撕成片,聖女果對半切開,黃瓜切片,雞毛菜去老根備用。
2.將所有準備好的蔬菜放入一個大的容器中,倒入調味料拌勻即可。
2、同類食物互換
同樣營養價值的食物可以互相輪換,通過食物品種互相交換,豐富家庭餐桌,享受不同食材的花樣營養美食。
主食可以用穀類、薯類、雜豆及富含澱粉的蔬菜互換。
薯類可以紅薯、紫薯、土豆、山藥等互換。
瘦豬肉、牛羊肉互換;雞鴨鵝互換。
魚蝦貝蟹等互換。
牛奶可與酸奶、奶酪、奶粉互換。
推薦菜:糙米南瓜粥
材料
糙米150克、山藥30克、小米50克、南瓜120克、胡蘿蔔半根。
做法
1.糙米先浸泡4~5小時,與小米一起淘洗乾淨;南瓜、胡蘿蔔和山藥洗凈切小塊。
2.鍋里加入適量的水,放入糙米和小米。鍋蓋要留有縫隙,以免溢鍋;定時攪拌鍋底,以免粘底;煮開後改小火,放入南瓜繼續煮,期間繼續攪拌。
3.南瓜煮軟後再加入胡蘿蔔和山藥,煮熟即可。
3、改變搭配方式
不同食材之間搭配,可以碰撞出別樣的「火花」。把水果加進菜里,更加清爽開胃。
如選擇質地稍硬的菠蘿、蜜瓜、木瓜、火龍果、蘋果等水果入菜,可以做成菠蘿蝦球、火龍果牛柳、木瓜燉排骨湯等。
為了更好地保存維生素,可先烹炒其他食材,起鍋前再放入水果翻炒調味即可。
推薦菜:芒果蝦球
材料
芒果1個,蝦仁150克,青椒30克,蔥、姜、鹽、雞粉、糖、干澱粉、水澱粉、橄欖油適量。
做法
1.芒果去皮除去核,切成菱形塊;青椒切成菱形片;蔥姜切塊泡水。
2.蝦仁開背後剔除蝦線,用少量鹽和雞粉腌入味,用干澱粉上漿,淋少許油抓勻備用。
3.鍋內水燒開,放入蝦仁焯水瀝干。
4.鍋內放油,放入青椒煸炒一下,放蔥姜水、糖、鹽和雞粉調味,放入蝦球翻炒後,加入芒果,淋入水澱粉勾芡出鍋即可。
4、不同調味方法
傳統烹調有:爆、炒、炸、酥、烤、燜、燒、煎、氽、蒸、燉、拔絲等,建議多用蒸煮燉焯汆,少用煎炸燒烤,減少高溫用油,最大限度保留食物的本真和營養價值。
另外,多用天然食材提香提味。做菜時多加點洋蔥、尖椒、蔥、大蒜、乾貝、蝦米、胡椒、檸檬、醋等,提香同時還能減少油鹽攝入。
推薦菜:黑椒洋蔥雞柳
材料
雞柳250克、洋蔥1個、雞蛋1個、蔥、蒜、黑胡椒適量。
做法
1.雞柳切絲,用生抽、老抽和糖腌半小時。洋蔥去皮切成條,蔥切段,雞蛋打散。
2.鍋燒熱下油,把蔥和蒜泥炒香,再放雞柳炒至金黃色。
3.放進洋蔥炒2分鐘至變軟,加水焗2分鐘,轉小火。
4.蛋漿里加進黑椒,淋在鍋中間,等30秒後慢慢把蛋漿推開炒熟。
5、自製花樣飲品
可以選擇耐儲存的食材,做健康飲品調劑生活。
熱飲如玉米奶昔、芝麻糊、黑豆黑米漿、燕麥核桃漿、紅棗玫瑰花茶、枸杞茉莉花茶、金桔檸檬茶等暖胃助消化……這些既可當飲品點心,也可當做早餐組合其他食物。
推薦菜:雪梨蔬果汁
材料
雪梨1個、胡蘿蔔1根、枸杞子20克、開水250毫升、檸檬汁20克、蜂蜜適量。
做法
1.枸杞子洗凈,冷水浸泡;胡蘿蔔削皮切成小塊;雪梨削皮去核,切小塊。
2.雪梨、胡蘿蔔和枸杞子放入攪拌機中,加一半水,開機榨成汁。
3.再把另一半水、檸檬汁和蜂蜜加進攪拌機中,開機攪拌至均勻後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