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生病吃完藥去廁所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尿液變色了呢?那麼,到底是哪些藥物會改變我們尿液的顏色呢?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藥師來盤點一下這些讓我們「見色起意」的尿液吧~
前段時間,遇到一個病例:一位老大爺得了骨結核病,按醫囑在吃著抗結核藥。可是最近大爺擅自把藥給停了,醫生問他為什麼不吃了,他說吃了這藥都出現血尿了,醫生感到很詫異,經詳細詢問,才發現大爺的尿液是橘紅色的,且停藥後也漸漸恢復正常了,做了相關檢查也未發現什麼異常。
查房時,醫生與藥師向大爺解釋了出現「血尿」的緣由,他欣然接受,並繼續按原方案抗結核治療。
其實,我們的尿液正常情況下為淡黃色,清晰透明,無渾濁或沉澱,大量飲水稀釋後可呈無色透明,而飲水過少則顏色加深。當尿液顏色出現異常,可能提示全身性疾病或泌尿系統疾病,而排除疾病的影響,夜尿顏色的改變也可由藥物或食物中的色素引起。
紅色
利福黴素類:包括利福平和利福噴汀,服藥後,尿、唾液、汗液等排泄物可呈橘紅色,尤以尿液明顯。長期大劑量服用利福昔明,尿液可呈粉紅色。
硝基咪唑類:包括甲硝唑、奧硝唑和替硝唑,服藥後,其代謝產物可使尿液呈紅色至深紅色。
左旋多巴:其代謝產物可使尿液變紅(也有可能變為黑色或棕色)
華法林:鹼性尿液者服藥期間,尿液可呈紅色至橘紅色;當酸化尿液至PH4以下時,若顏色消失即可排除血尿。
抗腫瘤藥:包括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柔紅黴素及伊達比星,用藥後1-2天內可出現紅色尿,一般在2日後消失。
柳氮磺吡啶:可使尿液呈橘紅色。
美沙拉嗪:該藥代謝成為 N-乙醯基-5-氨基水楊酸後,經尿液排出,為無色,但與含次氯酸鹽的清潔劑結合後可顯紅棕色。
甲基多巴:該藥用於高血壓的治療,主要以原形經腎排泄,也可以與含次氯酸鹽的清潔劑結合,呈棕色,甚至紅褐色。
亞胺培南西司他丁:兒童用藥時常出現非血性紅色尿,是藥物著色所致,不應與血尿混淆。
依帕司他:服用後尿液可能出現紅褐色。
酚酞片:服用後可使尿液變紅,尤其在鹼性的尿液中更甚氯丙嗪(冬眠靈):服用後可使尿液變紅至紅棕色
棕色
磺胺類抗生素:服用後可使尿液呈呈棕色或銹黃色
氯喹:服用後可使尿液呈棕色或銹黃色
伯氨喹:服用後可使尿液呈棕色或銹黃色
呋喃唑酮:服用後可使尿液呈棕色或銹黃色
呋喃妥因:服用後可使尿液呈黃至棕色
黃色
核黃素:大量使用本藥後尿液呈黃色(或黃綠色)
黃連素:服用後可使尿液呈黃色
甲硝唑:服用後可使尿液呈深黃色
維生素B2:服用後可使尿液呈黃色
復合維生素:服用後可使尿液呈黃色
大黃:服用後可使尿液呈黃色
綠色/藍色
阿米替林:服用後可使尿液呈藍綠色
西咪替丁:本品可使尿液呈綠色或藍綠色
亞甲藍:該藥為解毒藥物,大部分不經代謝隨尿排出,可使其尿液呈藍綠色
氨苯蝶啶:本品可使部分患者的尿液發出淡藍色的螢光
黑色
高價鐵製劑:服用後可使尿液變黑
山梨醇:服用後可使尿液變黑
服用以上藥物使尿液變色,屬於正常現象,不影響繼續用藥。
應注意的是,如果沒有服用以上的藥物,而尿的顏色發生變化時,應到醫院去檢查。
若服藥後尿液色澤出現異常,則很有可能是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
如長期大量使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物吲哚美辛(消炎痛),對肝臟會造成損害,發生綠膽素血症,尿液呈綠色;服用抗瘧藥奎寧,其毒性為急性溶血反應,會產生黑褐色的血紅蛋白尿;化療藥環磷醯胺可能會引起出血性膀胱炎;以及慶大黴素、絲裂黴素、萬古黴素等,這些藥物腎毒性較強些,大量使用易損害腎小球血管,表現為血尿等。
當出現這些尿液顏色的異常變化時,應立即停用相關藥物,並及時就醫,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輯:趙然然 責編:陳廣泰
轉發分享
給身邊的親人朋友~
投稿看這裡
歡迎各醫療機構藥學人員以
個人的名義或集體(醫院、科室)的名義投稿。
來稿方式:稿件發至郵箱pharma_jiali@163.com;
聯繫電話:李佳 137-1103-0785
稿件請務必署名:
作者或單位名稱+聯繫人及聯繫方式,以便及時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