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凍」的道理沒錯,但年輕人即使體質好也應「凍」得適度,「秋凍」不當,會招來「裙裝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關節炎;名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膚病,也常常會襲擊那些為了美麗而不顧氣溫低穿著單薄的女性;光腳穿涼拖或光腿穿短裙的女孩,還會「寒打腳上起」。
早睡早起宜養收
中醫認為,從立秋開始,氣候由熱轉寒,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轉為陰盛的關鍵時期,人體陰陽的代謝也開始向陽消陰長過渡。因此,秋季養生,要以養收為原則,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夏季人通常心血難安,睡眠不安穩或多夢、易醒,而秋季由於陽氣容易泄漏,更要注重睡眠的調整。早睡能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則可以使肺氣得以舒展,對預防秋冬季節的呼吸道病變大有裨益。
先調脾胃後進補
夏季人們普遍食慾不佳,脾胃虛弱,此時大清潤調養抗秋燥
秋天時,儘管每天都會喝夠幾大杯水,可有的人嘴皮照樣干,鼻腔依舊燥,臉上還起皮。其實,這都是因為酷暑消耗完了人體的津液,而秋燥又進一步來襲。針對這種情況,當下最應該做的就是補足津液,在此特別提醒,一是補,二是防丟失。特別要注意以下問題:少吃過油、過甜、過鹹的東西,並儘可能少食用蔥、姜、蒜、辣椒等辛味之品,少喝甜味飲料。多吃粗糧和富含纖維素、礦物質的東西,促進排便。多運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津液自然充足。飲食調養應以清潤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忌情緒過激。問問自己,情緒是不是不穩定,心情煩不煩?這些都會產生心火,灼燒津液,使自己口舌乾燥。
輕鬆平緩去運動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鍛鍊」。秋天是鍛鍊的好季節,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周身微熱而不出汗為好,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如登山、散步、做操、慢跑等項目。
生活規律除「秋愁」
人的大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充足的陽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這種激素能誘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但入秋之後,光照時間減少,特別是碰到陰雨連綿時,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就會相對增多,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就會受到抑制,人體細胞就會「怠工」,情緒也就低沉消極,精神萎靡不振。
怎樣防止「秋愁」呢?
首先,生活要有規律,按時作息,晴朗的日子裡,多做戶外活動,接受陽光的沐浴。其次,要適當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和豆類等,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腦產生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消除抑鬱情緒,還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