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鳴是遼寧青訓救星?一人之力恐難改變,觀念轉變才能拯救未來

2020-05-24     籃球歸之路

原標題:楊鳴是遼寧青訓救星?一人之力恐難改變,觀念轉變才能拯救未來

遼寧的青訓已經嚴重青黃不接,自趙繼偉和高詩岩之後,已經沒有表現搶眼的新人。而上調的新人如鄢手琪、郭旭和孫鍇祺,都在板凳上度日如年。而他們上調時都已經至少21歲,一般來說青年隊隊員在21歲之前沒有升一隊,就屬於要被放棄轉行的;如果上一隊後兩三年還沒有爭取到上場時間,也是多數要被送走的。然而遼寧的青訓就是如此奇特,苦熬到21歲才讓上一隊,上一隊不給上場也不讓轉會租借。

這樣其實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新人得不到機會-家長不願讓自己孩子加入青訓-沒有新血液輪換太少-傷病來襲為保成績不敢用新人。看看被遼寧這幾年的陣容就知道,核心就是雙外加郭艾倫、韓德君,輪換隻有李曉旭、趙繼偉、高詩岩、劉志軒、叢明晨和賀天舉,如果一個狀態不好或傷病,其他人的時間就會增加,最終導致又一個惡性循環。

這個狀況終於開始有了改變,不但是因為楊鳴的上任,籃協的新政策也是助因之一。下賽季起青訓投入將設最低線,如果達不到最低線將要徵收青訓調節費給投入大的俱樂部,徵收比率將逐年增加,在2022年將會達到100%,也就是說假如最低線是一千萬的話,俱樂部今年只投入八百萬,將會被罰款兩百萬。

遼寧飛豹以往依靠的是體育局屬下的阜新籃校,招收學生花的是納稅人的錢,並不用投入太多。但去年終於把阜新籃校作為自己的人才基地,好處是籃校里的人才不怕出走,壞處是要自己投資進去了。有點可笑的是有的遼寧球迷還以投入低為榮,到處嘲笑別人是金元籃球。

楊鳴上任後,為了彌補青訓的缺口留住人才,和不少人才基地簽訂了培養協議,在遼寧各地方奔波招攬人才。只是這方法未免也太過落後,招攬人才應該是球探的工作,總經理要一覽大局,在重要的人才上才親力親為。

但是楊鳴也非常無奈,以往體育局模式是靠基層逐級推薦。但是在市場大潮下,有人才的基層往往先把優秀苗子推送給價更高的俱樂部,對看上去一般但潛力不錯的苗子沒有動力挖掘。從劉雁宇竟然是球迷在貼吧閒聊時發現,被記者推薦來遼寧梯隊來看,球探系統早已是人浮於事。楊鳴也只能是自力更生,對比朱芳雨親自跟著三隊打比賽,和在北京手裡虎口拔牙搶下徐昕,楊經理還需要更多的學習。

籃球職業化是大勢所趨,老是用舊觀念本土鄉情來套在人才上,是跟不上潮流的。就像NBA喬丹不是芝加哥人,科比也不是洛杉磯人,GDP有兩個連美國人都不是。眼光就應該放長遠,唯才是舉,像周琦也不是遼寧人嘛,范子銘在廣東出生也不妨礙球迷把他當成是遼寧人。

人才就算挖掘出來了,但主教練不肯用,照樣是長坐板凳。這點楊鳴也沒辦法。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總不能自己把主教練都兼任了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u5oWXIBnkjnB-0z4X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