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保潔員的「艙內六小時」: 工作四班倒,每晚處理50桶垃圾

2020-02-24     生命時報



有這樣一群人,雖不是醫務人員,卻同樣在抗疫一線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是城市的「美容師」,也是病毒的清掃者。從消毒、打掃到生活、醫療廢棄物處理,他們堅守崗位,保障著醫院各個角落的衛生。

2月22日,生命時報赴武漢特派記者來到漢陽國博方艙醫院,記錄了方艙保潔員們的「艙內六小時」。

本文作者丨本報赴武漢特派記者 董長喜 張 健

本文編輯丨王冰潔 楊 萌

視頻製作丨趙子瑩

聽保潔員陳阿姨講述她的工作日常

視頻加載中...

跟保潔員趙樟一起體驗艙內6小時

今年37歲的趙樟,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在漢陽環衛集團已經乾了17年,現在是一公司副經理。

他說:「方艙里情況特殊,進艙人員需要做嚴格的培訓,上了歲數的、體力不好的、文化程度不高的都不行,我進方艙最合適,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

18:00

趙樟乘坐的班車準時從酒店出發,將他和另外8名同事送至漢陽國博方艙醫院。他們晚間的方艙保潔工作開始了。

自2月11日漢陽國博方艙醫院開始收治病人以來,34名保潔人員便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四班倒,24小時保證艙內潔凈。趙樟是任務最為繁重的晚班組組長。

18:20

班車抵達國博,趙樟走進更衣室,和所有進艙的醫務人員一起,開始進艙前的準備工作——隔離衣、防護衣、口罩、鞋套、手套、護目鏡……一樣都不能少,每一步都不能馬虎,所有穿戴留下的縫隙還要用膠布粘上。

趙樟形容他就像套了一層不透氣的鎧甲。即使有護士的幫助,他們每次完成這套防護流程也至少要耗時半小時。

19:00

站在方艙的門口,趙樟展開雙臂轉了一圈,接受完護士的最後一遍安全檢查後,穿過兩道門,進入了方艙的隔離區,和下午班的同事們進行交接班。

交班後,開始對全艙進行第一遍消毒。消毒工作是方艙內部最重要,也最繁瑣的工作,大到大廳、走廊、過道、護士站的地面,小到扶手、桌面、書架、工作檯等,全部都要消毒一遍。

漢陽國博方艙醫院的清潔面積約一萬平方米,一共有960張床位,分了49個單元,4個護士站。趙樟和8位同事共同行動,全面消毒一遍,要用1個小時。

20:00

病人們陸續吃完晚飯,到了開始收拾垃圾的時間了。

「艙內收治的都是輕症病人,和我們的關係處得比較和諧,所以他們大都會主動把垃圾收好。」趙樟的晚班組是6男3女,他是組長。他通常會專門分出幾個人,在艙內志願者的幫助下,將每個患者小桶里的垃圾倒進大桶(240升)。他和幾個比較強壯的男保潔員要負責把大桶拖出去。

這是每天最累的工作。艙內有900多個病人,隨著供應物資的不斷到位,現在病人伙食比較豐富,除了盒飯、飲用水,還有牛奶、水果,因此每天晚上的垃圾量非常大。大桶裝滿之後,還要一遍又一遍地噴洒消毒液,最後封裝起來。

「每個大桶至少有100斤重。這個重量在平時倒沒什麼,可穿著防護服,動作幅度受限,不敢用太大力氣,怕把防護服弄破;戴著口罩呼吸也不暢,干體力活就比平時慢好多。」趙樟對《生命時報》記者說,這樣的大桶有130個,輪流交換使用,他和同事每天晚上要運出艙外50桶。

趙樟在艙外的其他同事,會將這些垃圾統一放在存放間,用專門的清潔車收運到垃圾處理廠進行特殊處理。

21:30

廁所的清潔工作開始了。艙內廁所的衛生保潔要求非常高。為了方便患者,漢陽國博方艙醫院內設有專門的洗浴場所,因為人流量比較大,再加上廁所比較密封,空間的消毒和保潔工作總體要求比較高,因此每個廁所保潔至少需要30分鐘。

目前方艙內共有4個廁所,國博原有3個,後來又加了1個移動廁所,每個廁所由一男一女兩人負責清理。

22:30

開始第二遍全艙消毒,這次會將微波爐、用餐車等設備進行消毒。

這個時段病人一般都洗完澡了,廁所過道難免有積水,「積水是絕對不能有的,所以每次拖的時候都很仔細。」趙樟說,為了做好保潔,他們將拖把升級了3次——剛開始是普通拖把,後來用棉拖把,現在用的是自動擠水拖把。

23:30

病人們差不多都睡了,可趙樟的工作還沒結束。他們還要在全艙進行一遍檢查,將犄角旮旯的細碎垃圾收拾起來,裝進大桶運出艙外。

「在艙內基本沒有閒的時候,再加上幾個小時不吃不喝,到了晚上這個點兒,大家都很疲憊了,但越是這時候越要咬牙堅持一下。」趙樟進入環衛集團前,在遼寧當過兩年兵。兩年的部隊生涯,給了趙樟一個強壯的身體,也給了他不怕吃苦、絕不妥協的內心。

00:30

凌晨,交接凌晨班的時候到了,趙樟和同事們開始出艙。

出艙的程序比進艙更為繁瑣,要經過3道門——進第一道門,脫鞋套;進第二道門,摘護目鏡,脫手套、防護服;進第三道門,脫帽子、口罩、隔離衣,再用棉簽蘸著酒精清潔鼻孔、耳朵,清潔面部,用生理鹽水漱口。

整個過程,每道程序前後都要洗手,總共要洗8次。最後一步,戴上口罩,才允許出艙。

1:00

趙樟出來時,衣服基本都濕透了。為了不著涼,他在更衣室里備了一套乾的內衣。換上乾爽的衣服,坐上回酒店的班車,趙樟一天的工作才算結束。

為了防止傳染,進艙以來,趙樟和同事們都住在專門的酒店裡。「越是到了晚上,就越是想念家人,可這時候她們早就睡了。」

十幾天了,趙樟最想的就是他10歲的女兒,第二天中午醒來,他會和女兒視頻一會兒。「家人肯定會擔心,但出來的時候他們都挺支持我。」趙樟說,「今年武漢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作為共產黨員,作為環衛工人,主動站出來是應該的。」

都說武漢是個英雄的城市,十幾天來,記者眼中的武漢英雄都如趙樟一樣,沒什麼豪言壯語,只是在工作的每一刻默默付出,堅定地行動著。他們有醫生,有護士;也有志願者、快遞員、環衛工人……

特殊時刻,守望相助,每一個平凡崗位上的平凡人,在這個時候都是不平凡的英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_KXe3ABgx9BqZZIKS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