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癌症之後,你會選擇開刀做手術嗎?醫生們都選擇了這條路

2019-09-22     康愛多網上藥店

我國的癌症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主要是與環境污染和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有關。目前我國的男性最易發的癌症是肺癌,女性是乳腺癌。很多癌症如果在早期發現都是有很大的治癒希望的,特別是乳腺癌治癒率非常的高。但是由於國內大家的體檢意識並不是非常的高,很多人確診癌症基本都是到了晚期。

有些老人家在晚年身體不好,被親人帶去醫院確診了癌症,便被立馬安排上了手術,一系列的化療流程便接踵而來。很多晚期的癌症即使手術之後也很難根除,癌細胞在化療期間也很難保證不擴散。

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朱正綱,2015年起,開始四處去"攔刀",他在不同學術場合央求醫生們說,"不要輕易給晚期胃癌患者開刀。"現在中晚期胃癌患者一到醫院,首選就是開刀,然後再進行化療放療。"就是先把腫瘤主體切除,再用化療放療把癌細胞清理掉。"晚期腫瘤擴散廣,轉移效果不佳,結果在手術打擊之下,腫瘤自帶的免疫系統受到刺激,導致它們啟動更強烈的反撲,所以晚期胃癌患者在術後幾乎都活不過一年。"

其實很多兇險的癌症到了晚期治癒希望很低,但是家屬們總是希望能夠看著親人在世上多留一會,總會使用所有治療手段來保住性命。很多病人再忍受了很多痛苦之後會想要放棄。但親人們總會想著鼓勵他,以為這就是愛他。到最後,已經很難有清楚的意識,卻又被各種醫療設備強行將生命召喚回來。

很多醫生在親身接觸了許多死亡後,對於死亡總是比常人多一份淡然,他們不會選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被這些科學儀器侵入自己的肉體,勉強支撐著自己的薄弱的意識。很多醫生會在生前就與家人說明,一旦自己患上絕症,就用緩和的治療方法,最大限度保證生存質量。其實我們都還沒有學會去面對死亡,死亡其實是無可避免的,有質量的死亡比無質量的苟延殘喘更有意義。

目前高昂的癌症治療也會拖垮一個家庭,能將一個中產家庭拖入赤貧,如果在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其實可以採用保守治療方法,減輕癌症的痛苦,去享受生命的最後時刻。每個成年人都應當有選擇的權利,可以為了生的希望去忍受痛苦,也可以為了活的質量去選擇死亡。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_AMWW0BJleJMoPMy-w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