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太美,儘管再催肥,總有人圍著小攤排著隊

2019-08-30     成都Big榜

還是那句老話,成都的夜太短,怎麼耍也耍不夠。有人選擇在九眼橋蘭桂坊的酒吧里蹦迪共度良宵,有人喜歡在24小時營業的書店看書再來杯咖啡,還有人像大榜一樣,愛去夜市吃香喝辣。

成都的夜市是一個巨大的江湖,遍布全市各個方位。不管是新城市的夜貓子,還是川師的半邊街,又或者更遠一點,三環外的犀浦夜市,大源夜市,團結夜市,川音夜市……

總有一家夜市在距離你三五公里的距離,攤主嘻嘻哈哈,每晚準時等你打卡。

夜幕之下,一雙人字拖,洗過澡後剛換的松垮的T侐短袖。逛起來舒服,一路敞開肚子吃,也方便。掃碼付錢,收款的聲音此起彼伏,最後扶腰從某個口出去。

各取所需,不管老闆還是顧客,都在心裡給對方打了一個好評。五花八門的夜市攤位,有口碑良好的十年老店,也有新來的網紅攤位。

他們的交集是,排隊者甚多,東西,好吃。一看這陣仗,想不跟風排隊都不行。

成都的夜市江湖,排隊最長的那幾家店,都是誰,都有什麼來頭?為了得到答案,大榜夜市小分隊在某晚八點半,分別前往了成都四家最火的夜市一探究竟,大概兼顧了東西南北。下面,請看我們的彙報演出。

建設路夜市

排隊者:門牙

攤位:臭豆腐;排隊:19人

晚上8:30,鍋巴土豆門前的長隊排進了第43個人,沒過兩分鐘,店員出來遞給她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今日已售完。

再往裡面走,爪爪店門前排了19人,肥腸店14人,腦花店14人,雞翅包肥腸19人,左手邊的排骨店門口不到20匹石磚的街沿邊差不多站了30個人……

一個男生從人群中倉皇鑽出,對著視頻電話的那頭說:「你看你看,這兒就是成都有名的建設路,只賣得嘛!你看這兒,全是人!每天晚上老闆兒賣都賣不贏,外賣跑也跑不贏!」

他的手一直穩穩地捏著電話,然後朝著自己的背後轉了3個大於360°的來回。整條建設路好像被他這兩三句話照得更亮堂了。

在建設路夜市排隊人數第二的臭豆腐店門前,我邁不動腿了,實在有點香,排隊的人們像是一群待哺的小雞仔,墊著腳,聳著肩,探著頭,氤氳著一種躍躍欲試的爭先恐後。

大概15分鐘之後,終於排到了我。豆腐是一份一份做的,店員大姐清楚地記得「小份10個,中份16個,大份20個」的口訣,你多問她兩句,她可能會小聲地回答你:對不起搞不贏。

你再追問,她耐著性子回答之後又接著從油鍋里撈出豆腐:「哦豁你看嘛,又數岔了!」

豆腐外酥里嫩,軟糯藏心,只需搭配一小撮海椒、花椒麵,幾顆蔥花、折耳根,就已經是人間美味。然後三個並做兩個地往嘴裡送,一口咬下和盤托出的快感還沒過,豆製品特有的香氣混著麻辣味已經在舌尖交裹。

這家店在建設路開了10年,店招上赫然寫著: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好多人都是慕名而去。大姐說,太陽小了人就多了,每天晚上十一、二點的時候,人是最多的,一直賣到十二點半,幾百份,絕對是有的。

犀浦夜市

排隊者:彭主任

攤位:火爆烤粉絲;排隊:9人

還沒有開學,依舊水泄不通。做指甲的做指甲,買狗的買狗,稱水果的稱水果。尤其是夜市入口的前三分之二段,各色小食攤扎堆。

路中段的僰都烤魚、缽缽雞和旋轉小火鍋之類擺在壩子裡,更是將整個犀浦夜市的鬼飲食推向高潮。

8點30,樂山缽缽雞門前排了5個人,香香土豆門口排了7位,不如建設路瘋狂,但能始終穩定在這個人數,還是相當可以。僅僅是和炸洋芋隔了一兩個攤位的香飄飄秘制香腸總部排了9個人,分成里外兩層。

它還有另一個招牌,火爆烤粉絲。緊湊的攤位面前,支出一張小板兒,裡面一層的人先吃著,後面的一層守著烤架上自己的那一排扇貝。口水滴答,目不轉睛。

能看見的是排了9個人,實際遠不止這個數。打過招呼,「我來20塊錢的扇貝,烤好我過來拿」,話音剛落,人又慢悠悠再到夜市那頭打包一份缽缽雞。

賣烤扇貝和烤腸的老闆姓李,老家黑龍江,剛來犀浦夜市不足三月,和老婆一起守著這個小攤。下午三點出街,一直將賣到凌晨兩點。

之前老李也在青島賣過,特地轉到成都的犀浦夜市,全都因為「別人說這裡生意好做」。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僅僅是扇貝,一天就能賣掉7箱,也就是700個。順便還做做加盟生意,說起現在徒弟都帶了12個,老闆娘很是滿意。

扇貝10塊錢可買5,生蚝是3個。炙烤,放油、加蒜蓉,老闆再貼心問一嘴能吃辣否要香菜不。扇貝、生蚝和煮的粉絲,每樣都嘗試了一份,我很喜歡。咸香入味,生蚝尤其新鮮肥嫩。

只是苦了老闆娘,生蚝在炙烤中有時會發出砰的聲音。嚇得不輕,但她總是用東北人特別的幽默化解,「你看我是冒著多大的生命危險在烤,萬一毀容了怎麼辦」。嘴上說著再也不賣了,其實不然。

每天晚上7、8、9點生意最好,從排隊點餐到吃完了我要的所有的東西,時間是25分鐘,消費27塊。如果遇到生意更好的時候,排隊30分鐘都不一定能吃上。

說話間,又有幾個小伙打包了百八十塊錢的扇貝,抱著一件酒,準備再找個好地方吃吃喝喝。每一位客人離開後,別人都是「慢走」,他們家是「再見」。

新城市夜貓子夜市

排隊者:赫赫

攤位:爆漿玉子燒;排隊:16人

夜貓子是比較年輕的夜市,正式紅火也才兩年光景。逛了一圈,人很多,燈火通明,平均每家店都會有四五個人圍著,但大概還沒有一家能真正排起特別長的隊。

我轉了兩三圈,邊轉變數,有十人以上排隊的攤位有6家,五人以上圍著的有18家。晚上8點半,擁有最長隊伍的是一家爆漿玉子燒,有16個人正在排隊。

還有2位點好餐就離開去排別的隊了, 精靈的還想著老闆會給他留到,一會過來直接來拿,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一旦有做好的後面人就會直接買走。

排隊長,其實速度很快,大概十分鐘就排到我了,看到他們的案台上大紅字寫著「好評如潮,口碑最高 // 八寶街小吃快餐熱門榜第一名!」

老闆說他們這家玉子燒是去年冬天才開張的,開了一年,生意還算可以,正常的話一晚上賣120份,最多能賣到300份,平均半分鐘做一份,連續不停要做到夜市熄燈。

招牌玉子燒一份賣15塊錢,製作過程很講究。金色蛋黃煎了一層又加一層,中間再淋上魚籽跟醬,裝在粉紅色的塑料小盒子裡。看起來就軟嫩可人。

老闆告訴我說:「這個夜市算是成都最熱鬧的夜市之一。小吃的種類比建設巷都多,以後一定常來。對了,玉子燒一定要趁熱吃哈!」

大源夜市

排隊者:大毛毛

攤位:烤麵筋;排隊:8人

往回摸索回了大源北二街,在農貿市場門口找到了真正的大源夜市。每家店都是統一的小車車,還給編了號,雖然規模不大,看起來絲毫不混亂。

夜市經營的小吃除了炸土豆、烤麵筋、滷肉卷之外,也有缽缽雞、滷菜拌菜、泡椒雞腳。來往的人大多是住在附近的居民。

大概是因為最近天氣太熱,賣刨冰冰粉的攤子前總是圍滿了被家長帶出來遛彎的小朋友。

晚上八點半整,大源夜市排隊人數最多的就是開在角落的烤麵筋,排了8個人(還有兩個先喊了單,就跑別隔壁去買其他小吃的)。爐子燒得旺,走過的時候體感溫度都高兩度。

問了問老闆娘,大源夜市的人流高峰期大概是在六、七點的下班時間段,而我今天來點,下班的人已經散了,吃夜宵的還沒出門。剛好是人不多的時候。

兩口子做一個攤檔,家就住在附近,前來買麵筋的有不少跟老闆都認識。有個老客人一露臉,老闆就知道別個要點2串麵筋,1串臭豆腐。

別看就這麼小一個攤位,夫妻兩個從女兒四年級時候開始擺攤,一直擺到今年孩子上高三。老闆娘說等到下個月就擺滿整8年了。

老闆在一邊附和,他們攤檔在附近好幾個口子上都擺過,直到前兩年被統一划到了專門的攤位,才過上了每天下午四點開檔,晚上十點準時收攤的規律生活。

我買了串麵筋邊吃邊跟他們擺龍門陣,結果還沒擺盡興就又點了串。正等著烤,有個常來的小伙子路過問今天有沒有五花肉?老闆娘也耿直,直接說「太貴咯!等過兩天便宜了,我再給你串嘛!」

另一邊,一對東北夫妻經營的滷肉卷+烤冷麵攤子也圍滿了人。排隊的隊伍里有一半帶著北方口音,什麼都不加的一份烤冷麵只賣6元也很良心了。

晚上九點半,準備離開,備貨基本上賣空的店家陸續開始收拾攤位,也有一些晚歸人趕到攤位上點一兩樣小吃,再匆忙離開……

我們知道有些好吃嘴喜歡說,怎麼沒寫哪家,怎麼哪家會漏掉喃,都好吃到爆,排隊排得凶,大家還能說出個一二三。

所以,大榜在這裡又要重申了,這些是我們當天晚上統一八點半逮到的成果。就像大毛毛逛大源夜市一樣,剛吃完這家準備往回走,哎喲,怎麼這家的隊伍排得比我吃的這家還多。

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能說明的是風水輪流轉,夜市上的每家店都有忠實的食客,他們可能不同時間出沒,但從來不會缺席。每天的進貨,總是會賣得一乾二淨,笑把票兒數。

每家攤位都是火爆爆的,這種熱鬧又輕鬆的氛圍,已經讓逛夜市成為成都旅遊一大特色。水泄不通的夜市入口,你總是能看見不少外地牌照的車輛駐足打卡。

每一處夜市,每一家攤位,也可以說都是成都夜間經濟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一個逛的人的參與,都共同造就了成都夜間經濟的繁榮。

夜市的人山人海也說明,成都這種夜間經濟是不分層級,全方位的。既要有像酒店民宿之類輕奢的高附加值的東西,也要有像夜市這樣接地氣,覆蓋更為廣闊人群的存在。

這些夜市啊,值得專門去吃,每晚夜跑跑到一半就自動坐在小店門口吃,也習以為常。說起來還是有點氣人,錢花了,還肉長了,兩頭不落好,但每次還是管不住嘴。

成都人天生具有吃貨屬性,買買買和吃吃吃讓人愉悅,哪還管什麼其他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Ult9WwBJleJMoPMxIY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