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節清晨煮粥忙,炊煙風散萬家香。」兒時的記憶中,一進入臘月天,日子似乎過的比以往都要快,年關越來越近了,年的味道也越來越濃了,人們都在東奔西跑的忙碌著,不少人已經開始為過年做著準備。
長大了,那種感覺還在麼?臘八臘八,凍掉下巴,那碗暖身又暖心的臘八粥,勾起多少甜蜜記憶。
那麼,為什麼臘月初八要喝臘八粥呢?
臘八節除了喝臘八粥還有哪些習俗呢?
今天就讓玉環旅遊君
跟大家好好聊聊
關於臘八的那些事兒~
臘八節的起源
臘八節因臘日而來,是農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在我國上古時期,人們把冬季祭祀神靈、祖先稱為「大臘」,舉行冬祀日子被稱為「臘日」。慢慢的每年農曆臘月初八作為「臘日」逐漸被確定下來,成為祈求豐收和吉祥的傳統節日。
臘八節的習俗
說起臘八節的習俗,很多人首先想到臘八粥。其實除了臘八粥,臘八節還有許多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
1、臘八粥
臘八粥,起源於古代臘祭,用來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禮記·郊特牲》:「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有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產有所不同。
2、臘八蒜
泡臘八蒜,主要流行於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
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密封的罐子或瓶子之類的容器里,倒入醋,封上口,放置於陰冷處保存。
泡在醋中的蒜會慢慢變綠,最後通體碧綠,如同翡翠碧玉。
3、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入口鬆軟,味咸帶甜,又香又鮮,是安徽省黟縣臘八節的民間小吃。明清時期,每年臘月,勤儉創業的徽商都燒制「臘八豆腐」,外出經商時可以吃一年。臘八豆腐用小黃豆做成豆腐,中間挖洞放入食鹽及配料,在溫和太陽下烤曬而成,使鹽分慢慢吸收。
4、臘八面
陝西大荔和臨潼、鳳翔一帶,臘八節這日人們煮麵敬神,稱「臘八面」。將豆類和多種蔬菜,以及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蓮子、木耳等調成湯麵,同麵條同煮,營養豐富,十分美味。
5、臘八豆
臘八豆,是湖南的傳統食品之一,有數百年歷史。臘八豆以黃豆、花椒、鹽為原料,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腌制,至臘月八日後食用。成品具有特殊的香味,異常鮮美,深受百姓喜愛。
6、臘八飯
寧夏、河南等地的臘八節習俗是吃臘八飯。用八種以上的穀物乾果,製作臘八飯,慶祝一年的辛勤勞動碩果,祈求來年五穀豐登。
7、臘八冰
民間有「來年成不成,先看臘八冰」的說法。臘八前一天,人們用鋼盆舀水結冰,到了臘八節將冰脫盆,並敲成碎塊。據說臘八冰能治百病,大人和孩子都要吃,而且怎樣吃,都不會拉肚子。
8、臘祭
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被蒙上神佛色彩,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成為臘八節的主要活動,祭祀的神主要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等。
借這一碗香甜的臘八粥
祝您新年諸事「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