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墓葬的習俗,從皇宮貴族到黎民百姓都要講究死後能夠安穩,都十分注意死者為大的講究,因為那時候的人們認為人死後是有靈魂的,我們要對他們十分尊重,這樣他們才會庇護我們,而如果對於死者不夠尊重被他們看到了,那麼以後將會厄運纏身。
所以墓葬對於任何階層的人們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然,我們知道以墓葬的大小確實能夠判斷墓主人身份地位的尊卑,但這些也都是我們通過現代的考古挖掘工作才發現的,如果不進行,發掘又怎麼能發現一個古墓究竟是大是小呢?這一點盜墓賊們有著自己獨到的心得,那就是看墓前栽的樹,這其中又有什麼玄機呢?
對於墓葬的講究不只是規模的大小,還有風水地理位置的好壞,而風水這一點上除了背山靠水之外,還有一些別的要注意的事情,就比如在墓前種的樹,盜墓賊們能夠通過辨識這些樹的種類以及年齡,來分辨一下這個墓到底值不值得去偷?或者是下面的財寶有多少。
首先是樹的種類,因為古代君王借著儒家思想的影響,將人們的等級分為三種,首先是帝王,帝王的墓前是松樹,因為帝王是處於第一等級的人,身份至高無上,而王侯將相是第二等級,他們是可以栽種柏樹的,但是如果是普通的黎民百姓,是不允許種松樹柏樹的,普通百姓只能栽種柳樹的。
至於為什麼要在墓前種樹,這是因為古人們認為種樹是能夠改變風水的,是風水能夠變得更好,這樹如果說是種一棵就是在墳墓後方栽種,如果是種兩顆,則是在墳墓兩邊一邊一棵,第二個原因則是種樹有樹蔭,樹蔭有著蔭護後人的意思。
就開始的時候,人們在墳墓周圍種的樹一般是松樹和柏樹,因為松樹柏樹有著長壽的寓意,他們希望長輩能夠蔭護自己這些後輩們能長壽,後來在皇室的影響下,逐漸分開的階級,才有的先前所分的三級。
於是這一習俗也就成為了盜墓賊們區分這個墓到底該不該盜的依據,首先可以根據樹木的種類來判斷,這個墓是權貴的,還是百姓的,如果說是平民百姓的,盜墓賊是不會選擇去偷盜的,這樣的墓一般是沒有什麼貴重物品的,而且如果去偷的話,還會有損於自己的陰德。然後可以根據樹木的年輪以及樹皮的長勢來判斷這個墓有多久,判斷出墓的年份後採取相應的對策進行盜墓。
到了如今這個社會,人們崇尚人人平等,所以在埋葬時也就不會有人要求你不能種什麼樣的樹,不能種什麼樣的樹,現在的人們也都是在長輩的墓前種上兩棵松柏,表達一下自己對生活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