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身體」是所有人一輩子都在追求的事情,而在追求健康的這條路上我們總需要拒絕某些東西,對於某些食物同樣如此。作為一名營養師,經常會有人問我:哪種食物您不吃(碰),其實我更想將這句話調整為「哪種食物您不常吃」。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都在無形中誘惑著各位,但有些東西真心不可過分青睞,不然就會受其「傷害」。文字的力量是厚重的,用文字告知您「那些本該少吃的食物」。
這些食物要少吃,最好可以「不碰」,常吃它們會誘發慢性疾病:
- 爆米花、糖果、果脯蜜餞等甜食:
無論是糖果還是果脯蜜餞,再或是各種各樣的「甜口兒零食」,總會對味蕾產生極強的誘惑。沒錯,嗜甜本身就是人的本性,幾乎無人能夠「繞甜而行」。
然而,糖吃多了必然要付出代價,它不僅會增加機體患齲齒(甚至會導致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風險,還會由於攝入較高的熱量(能量)增加肥胖的發生風險;值得注意的是,肥胖則是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這其中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問題。
因此,沒事的時候少吃「甜」,特別是「甜度較高的零食」,不給牙齒找麻煩,不給身體埋雷。
- 薯片、辣條等「重口味類零食」:
對於孩子而言,常吃各種重口味食物無疑會導致其養成挑食、偏食等壞習慣,影響他們的正常發育;對於成年人而言,本身的生活中並不缺乏蛋白質和脂肪,再加上鹽、油和糖的摧殘,必然會增加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甚至是胃癌(食鹽攝入較多會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
零食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它們有「調料的精準配比」,但是好吃的背後很有可能埋雷;吃清淡的飲食,選擇新鮮、低鹽低糖的零食,身體會感激你。
- 以炸雞為代表的各種「高脂食物」:
經過生物化學當中「美拉德反應」的烘托,炸雞的魅力在於它誘人的顏色、酥脆的口感以及口水爆棚的味道;然而,經過油炸、煎烤等高溫烹調方式加工出的食物當中均含有較多的脂肪,油脂攝入較多,無疑會增加機體患肥胖、血脂異常等問題的風險;換而言之,食物經過油炸等高溫烹調方式後,本身容易產生丙烯醯胺、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質,這對於身體同樣是一種摧殘(增加致癌風險)。
- 各種加工類食品,特別是「加工肉類食品」:
相比新鮮肉類食品,有較大一部分人偏愛食用香腸、臘肉、醬肉等加工肉類食品;這些加工肉食之所以好吃,一方面是由於它們的口味重,另一方面是由於它們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了亞硝酸鹽等「食品加工助劑」。口味重對身體的影響不在多提,糖、油、鹽本身是威脅現代人健康的主要物質;單說亞硝酸鹽,它本身是一種致癌物,吃得太多、經常吃無疑會增加機體的致癌、致畸風險。
想說一句話:能吃新鮮、衛生的蔬菜,就不建議大家食用經過腌制的鹹菜和酸菜;能吃新鮮的肉類食品,就不建議大家品鑑各種熏醬烤(肉)類食品。
- 沒有加工成熟的食物:
切記,沒有完全加熱的食物中更容易存在細菌等有害物質,攝入即會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影響身體健康。
包括雞蛋在內,無論你吃哪種食物,完全加熱後方可品鑑,拒絕一切危害因素。
人生在世,「身體的健康」一定是更寶貴的東西,沒有了健康,一切都將灰飛煙滅;用智商去吃好每一頓飯,用理性去看待每一個關於健康的話題;希望大家都可以儘量少吃那些威脅健康的食物,希望人人皆健康。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