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子」是中華民俗中一個常見且極具趣味的活動,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都樂在其中。一般而言,「對對子」就是由一個人出上聯,另一個人出下聯或者是有一個人出下聯,另一個人出上聯。
這種文字智力遊戲,對於習作古體文十分有幫助,對對子講究上下聯字數相等、內容相關,詞性也不能差太多,講究平仄韻律之美。
對對子的水平高低,在古代經常作為考察一個人是否有文學修養的體現。古文中在一些文人聚會中,就有一些「以文論武」的形式出現,也曾經出現過比武招親時,以「對對子」的形式作為其中一輪的選拔,來考察來求親之人在文學方面的修養。
古代詩人們極富才學,都是出口成章,按照當時所見所感,觸景生情,大筆一揮便寫作一首首動人的詩篇,供人們欣賞討論。然而,「對對子」是一個非常老少皆宜的活動,他不要求每一副對子都極其考究,裡面含有許多典故,只需要對出來的上下聯之間相呼應即可,因此,更多人把它當做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在民間也有「對對子」博弈的活動。
許多因為「對對子」的美好佳話流傳至今,有的人因為「對對子」還成就了一段金玉良緣。有一個秀才姓王,在山東的一個小縣城裡,因才學有些名氣。但家境貧寒,平時就靠給人家寫對子來維持生活,為了能夠改變這種生活的困境,王秀才飽讀詩書,一心想要考取功名。
這一年他從山東向京城前進,在進京趕考的路上,王秀才一路風塵僕僕向目標前進,然而,有一天王秀才實在是走的又餓又累,想要找個地方落腳。王秀才走了一段路後好不容易看到了一戶人家,王秀才趕緊敲響別人家的門,向他們說明自己是進京趕考的學生,希望借宿一晚。
這家人一看這是進京趕考的學生,便十分熱情地招呼他到家裡來坐。還讓自己的女兒做了一桌熱騰騰的飯菜供小伙子吃喝。
在酒足飯飽之際,這戶人家的姑娘便想著這是位進京趕考的男子,想必頗有文化,難得家中有這樣的文化人。於是便想對對子來解解悶兒,也見識一下才子的對對子水平。便向王秀才提出了邀請,王秀才在村裡也是以寫對子為生,自然在這方面頗有自信,也見姑娘興致勃勃,於是沒有拒絕這位姑娘的邀請。
姑娘看了看秀才的穿衣打扮、隨身行囊,便給出了上聯「一人一碗一口鍋」,王秀才聽得出這是姑娘在打趣自己呢,但他也不氣不惱,緩緩的說出了下聯:「單人單床單身人」。姑娘一聽便知道王秀才也在戲謔自己,羞得面紅耳赤但又情愫暗生,頓時被他的才學和反應迅速所吸引。
王秀才一別這戶人家後心中始終感恩那一晚的招待,上天有好生之德,王秀才一舉中第,可以揚眉吐氣、光宗耀祖了。他回到那戶人家那裡,向那戶人家的女兒提親,於是這樣一個由「對對子」而成的佳話流傳至今。
對聯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它文學性強,修辭瑰麗,雖寥寥數語,卻高度概括,意境深遠。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所喜聞樂見。因為其形式特殊,所以在創作的同時往往多了幾分遊戲的風味,使得寫對聯這一韻事更加妙趣橫生,也因此引發出數不清的動人故事。
《中華對聯故事》這本書精選了歷史上的百餘篇對聯故事,我們在領略中華文化博大糈深之餘,還能解茶餘飯後之閒悶,進而有所收穫。
參考資料:
李政民.《古今對聯故事》
張翔麟.《中國對聯故事集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1d1sXIBiuFnsJQVrF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