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里從不表達自己的需求,不是愛,而是病

2019-08-17     婚姻諮詢師範俊娟

01

這個二十四孝好老公,

卻給了她當頭一棒

by Nader Sharaf

有一對小夫妻,來諮詢的時候,男方什麼話都不說,一臉冷漠,女方一直在哭著認錯:是我太任性了,我之前不該這樣對你,都是我的錯,不要跟我分手。

原來,兩個人剛結婚2年多,男方對女方可謂是百依百順,女方要吃什麼,要幹什麼,怎麼花錢,男方從來沒有任何反對,一律聽從。

男方是所有人眼中的24孝好老公,可就是這個24孝好老公,卻突然堅決地提出了離婚。

女方徹底蒙了,覺得我沒犯什麼大錯啊,你為什麼要跟我離婚?

她一直沉浸在自己婚姻幸福的美夢裡,曾經以為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出軌了,離婚了,自己的老公都不會,可是現實給了她當頭一棒。

後來,她提出一點:你一定要離婚的話,告訴我一個離婚真正的理由。她甚至懷疑,是不是你心裡有了別人?

男方後來就談到她的種種「罪狀」:任性、自私,什麼都以自己為中心,卻從來沒有關心過自己。

他給出了三件在他心裡的標誌性事件:

剛結婚的時候,自己事業到了低谷期,整個人特別灰心挫敗,卻從未聽到過女方一句安慰的話,也沒有任何鼓勵和支持。

從那時候起,他就開始懷疑,這個女人到底愛不愛我,我為她做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

後來他發現女方有很多異性朋友,經常在一起喝咖啡聊天,雖然沒發生什麼,卻從不注意分寸,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在意這些。

他就越來越心灰意冷,覺得自己在她心裡可能並不重要,甚至只有她需要時,才會想到自己,不需要的時候,她壓根想不到自己的存在。

還有一次,自己生病的時候,整個人渾身無力,躺在床上,打電話期待她能來照顧自己,結果她在忙著和閨蜜看電影,自己渴的嗓子冒煙,想喝杯水,卻下不了床,她卻在跟別人開懷大笑。

那一刻開始,他下定決心,一定要離婚。

女孩子在聽的過程中驚呆了。

她第一次知道原來那些看似無心的細節,竟然一點點演變成了男方心裡的一本壞帳,他一筆筆都記得那麼清楚,之前卻從未向自己提起過。

她覺得最可笑的是,在他心裡自己已經累加了如此多的負分,以至於感情帳戶都透支了,自己竟然都不知道。

她當時就提出了一個關鍵性問題:既然在你心裡關係已經這麼糟糕了,為何你之前從不說?

這樣的關係模式,絕非而然案例,而是一種婚姻中普遍存在的狀況。

02

你表達需求的策略,

把自己困在自己以為的世界裡

by Nader Sharaf


一方覺得很幸福,感覺自己被愛著,另外一方卻覺得特別壓抑,非常不滿意,甚至在暗暗計劃逃離。

當問題真正爆發出來的那一刻,再回頭研究這些關係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關係中其實有很多「錯過」。

比如,男方前面講到的那些女方傷害到自己的地方:

當自己生病的時候,女方在陪閨蜜看電影;

自己感覺被忽略的時候,女方在跟男性朋友聊天;

自己事業遇挫折的時候,女方是完全感覺不到的等等。

這一系列事件,最終的指向都是在:男方的需求,在這段婚姻中沒有得到滿足而這段關係很多時候都變成了在滿足女方的需求。

但這樣的狀態,絕非一個人就能做到的,而是兩個人合謀的結果:男方有意無意的配合,並隱藏起來自己的需求,女方忽視對方並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最終才達成了這種結果。

我們今天來看男方這邊,很多男人其實是不懂得如何在婚姻里表達自己的需求的。

許多嚷嚷著要離婚,要擺脫家庭的責任,為自己而活的男人,其實都是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導致的。

他們面對自己的需求,有三種策略:

第一種是:壓抑自己,覺得能不麻煩別人,就不麻煩別人,能自己解決就自己解決;

第二種是:攻擊型表達,像是穿上了盔甲,拿上了武器,只為了讓對方給自己一個饅頭。


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覺得如果我不做這樣,我的需求是不會被滿足的,他不相信如果我好好說,會被重視。

我聽過一個妻子抱怨說,丈夫像個炸藥包,一大早起來看到早飯沒有他愛吃的包子,就火冒三丈,氣急敗壞,讓自己感覺特別難受,好像自己欠他的似的。


這個妻子說,如果他好好說,自己是願意聽的,但是他的表達方式,上來就指責,讓自己覺得特別不舒服,索性就跟他對著乾了。

第三種是:試探性表達,故意弱化自己的需求。

比如像開頭講的那對伴侶,男方生病在家的時候,聽到女方已經在外面跟閨蜜在一起了,他並沒有直言相告自己情況的危機程度,試探性的問一下,你能不能過來?如果對方說有點困難,他馬上就會妥協,不再堅持。

因為他不想給別人惹麻煩,更怕堅持了也沒有用,對方依然不在乎,不會為自己做出調整,那樣自己就會更受傷。

當他嘗試了這三種策略發現都沒有用的時候,就會在婚姻中越來越壓抑,找不到一個出口可以讓自己感覺舒服一些。

最後只好通過切斷關係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並且把所有對錯都推到對方頭上,覺得是對方不夠愛自己才會這樣。

但他看不到:正是因為自己表達需求的時候,都是在隱秘地進行,並且帶著太多得修飾,對方沒有接收到自己原汁原味的需求,所以才沒有給到恰當的回應,只會覺得她果然不愛我,世界果然是不可靠的。

當然,我並不是洗白案例中的妻子,我更想表達的是:所有的關係出了問題,對方有責任,並不能證明自己就沒有責任。

對方有錯也不能證明自己就沒有錯,如果因為認為妻子有責任,就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反而失去了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03

這才是婚姻是人的第二次投胎的正解

by Nader Sharaf

從依戀的角度來講,像男方這種不表達需求的狀態,被稱為:迴避型依戀。

迴避型依戀的人,內心最核心的地方常常像個孤島,因為在內心的最深處,他們有兩個堅定的信念:

第一、這世界是不可以依賴的;

第二、我是不會被照顧和滿足的;

帶著這兩個信念,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常常會做一件事,那就是:凡事靠自己。

自己照顧自己,自己安慰自己,自己陪伴自己,他們可能成為社會精英,成為高知人群,給社會帶來極大的價值,但是他們內心最底層是不信任的。

回看這種類型的人成長環境,你會發現他們小時候常常會面臨被拒絕,被嘲笑,被忽視甚至被遺棄。

當他們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學到的是:如果我表達需要,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他們就早早地把心門給關閉了,然後努力的讓自己像個小大人一樣,不去依賴,早早懂事,麻痹自己,封閉自己,把自己的心隔絕在一個荒島上,戴著面具去生活。

我有一位諮詢師朋友,她自己也是迴避型依戀,她從小過的很辛苦,雖然家境優渥,但是一直背負著父母和家族的期望長大。

在她很小的時候,就一直被要求要更好更好,所以她從不敢鬆懈,也從不抱怨,就是拿個小鞭子在後面抽自己,要往前跑,要力爭上遊。

但她結婚的時候偏偏選了個喜歡慢悠悠生活的老公,兩個人因為節奏不同,期待不同,打過不止一次架。

直到有一次老公很鄭重其事的告訴她:你有權利抱怨,你也有權利挑剔,有權利訴苦,這些你都可以做,並且我都會認真聽。

老公的那些話,瞬間擊中了她。

讓她想到這麼多年,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實是悶頭向前跑,但是卻把自己身上的枝枝蔓蔓都給砍掉了,她讓自己活得緊巴巴光禿禿。

但是現在有一個人告訴她:她可以重新把自己的枝枝蔓蔓給找回來。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有人允許並且願意給她提供這樣的空間。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婚姻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

真正的通過婚姻獲得新生,從來不是生活階層的改變,也不是經濟水平的突破,而是一個人在內心深處,透過一段親密關係,活成了另外一個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rjDu2wBJleJMoPMhAb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