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了」打他一頓就行了嗎?和孩子相處,好好說話很重要

2019-09-30     爸媽精讀

孩子最怕父母不接納自己,遺棄自己。犯錯不可怕,最怕父母不接納犯錯的孩子;孩子們做錯事時,心情原本就很糟糕,我們再去指責打罵他們,以後,有困難他們就不再願意和我們溝通,獨自承受煎熬,這種結果是我們不希望發生的。

作者:p詩文(爸媽精讀主筆)

昨晚,我正在廚房做飯。

女兒突然跑進廚房,紅著眼圈對我說:「媽媽,剛才爸爸又打我了」。

我連忙停下手中的動作,拉著女兒的手問:「爸爸為什麼打你呢?」

她說:「他以為我弄哭弟弟,我沒有,我跟爸爸解釋,他不聽,就打我了。」

我到房間去問爸爸,到底是怎麼回事?

結果是爸爸看到弟弟哭了,就認為是姐姐弄哭了弟弟,一個巴掌就打過去,根本不聽姐姐的解釋。

孩子們犯錯後,我們打他們一頓,並不能教會他們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

反而是,他們犯錯後,會害怕被我們打罵,選擇撒謊,逃避責任,不讓我們發現他們的錯誤。而釀成大禍。

我們動怒打罵孩子之前,請先控制情緒,耐心問問她們,為什麼那樣做?聽聽她們的想法,或許,事情並不是我們想像的樣子。

曾在《學會與孩子溝通》一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孩子與父母的矛盾,多數是由溝通不暢造成的。

我們要善於利用語言的魅力,它語言看似無形,但當它從我們口中出來時,卻有著強大的隱形力量。

用得好,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與孩子之間的聯結與溝通。孩子會因為我們的話而感覺到愛。

反之,不好的話則可能讓孩子感覺到冰冷的拒絕與指責。


和孩子說話前

請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

一個七歲的小女生,被媽媽活活打死。原因是孩子吃飯比較慢。

她的媽媽就不斷催促小女孩:「快點吃,快點吃,你再吃這麼慢,我就打你了。」

後來,她的媽媽更是拿起鐵棍開始打孩子,整整打了一個小時。

就這樣,小女孩慘死在媽媽手裡。令人痛心!

其實,孩子吃飯慢,何錯之有呢?

可是在情緒失控的父母面前,孩子一丁點的錯處都會被無限放大,更甚者,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不禁想到,李玫瑾教授曾提出的「情緒性殺人理論」:當一個人處在腦子一熱的狀態,沒有任何控制能力,很容易滋生情緒性犯罪。

我們教育孩子,不妨少一些負面情緒,多一點耐心和鼓勵,改變先從大人開始。


耐心指導

孩子需要我們溫柔以待

在第三季《媽媽是超人》中,賈靜雯帶娃的一個小片段非常圈粉。

咘咘,在玩玩具的時候。不小心把妹妹的手壓到了。

賈靜雯先抱起妹妹,查看了傷口,並安慰她,「沒事,沒事,冰冰就好了。」

再讓咘咘看了妹妹的傷口,叮囑她:「下次要小心點。壓到妹妹手好痛的,」

當看到咘咘很內疚,又解圍道「姐姐,親一下,呼呼就好了。」

最後帶領咘咘一起唱歌安慰妹妹。整個過程溫柔而堅定,沒有半點指責的意思。

在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中說:

不要因為孩子聽話才愛他,不要因為他取得了某個成績才欣賞他,更不要因為他不遂我們的心就去打罵他。父母之愛應該是無條件的,對孩子的尊重也應該是無條件的。

我們每一次的認真傾聽,每一句的耐心講解,每一次強忍下壞情緒,每一次的包容,都會像雨水澆灌著孩子心中那顆善良的種子,直到開出花兒來。

因為溫柔的鼓勵,才是最強悍的力量。


孩子犯錯了

批評是個技術活兒

那麼,生活中,孩子們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我們就不管嗎?當然不是噢!我們需要一些小方法。

1、批評孩子之前,父母一定要注重時間和場合。

上個星期天,鄰居家的涵涵母子倆和我們娘三個一起去買東西。

在回來的路上,涵涵把媽媽新買給他的玩具,摔壞了,涵涵媽看到後,不顧周圍來來往往的人群。

大聲斥責他:「你這孩子,怎麼回事?拿個東西都拿不好,這下好,玩不成了......」

大聲斥責道:「你這孩子,怎麼回事?拿個東西都拿不好,這下好,玩不成了。」

古人說,教育孩子有七不責:「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飲食不責、歡慶不責、悲憂不責、疾病不責。」

孩子不聽話,總是犯錯,不要說:「你怎麼老是不聽話,再這樣,就把你扔掉。」

孩子最怕父母不接納自己,遺棄自己。犯錯不可怕,最怕父母不接納犯錯的孩子。

導致孩子完全否定自己。年紀小的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會默默哭泣。年紀大的可能就會做出離家出走等極端行為。

所以每次批評完了孩子,應該抱抱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他的,父母批評他是對事不對人。

2、孩子犯錯後,耐心引導,多鼓勵。

在放學路上,女兒邊走擔憂的說:「媽媽,今天我犯了一個大錯誤。」

我好奇地問「發生了什麼事情?」

她接著說:「老師讓我當整理講台的值日生。我把老師寫在黑板上的今日作業擦掉了,我們大家不知道要寫哪些作業。怎麼辦呀?」

我說:「老師今天已發要寫什麼作業給我們啦,她有重寫,你是不知道整理講台要做哪些項目是嗎?」

女兒點點頭。我告訴她:「下次要聽清楚老師的指導,不懂就要問清楚,才開始做,知道嗎?相信你會做得更好,加油!」

女兒歡快地答道:「好的,媽媽。」

孩子們做錯事時,心情原本就很糟糕,我們再去指責打罵他們,以後,有困難他們就不再願意和我們溝通,獨自承受煎熬,這種結果是我們不希望發生的。

3、點到為止,保護孩子的自尊。

星期一早上,我們原本起床是比較早的。但昨晚女兒玩的有點晚,還沒睡飽,洗漱時磨磨蹭蹭的。

我心裡特別著急,害怕遲到,趕不上坐校車。不過還是壓抑著怒氣不去催促她。輕聲的提醒道:「現在6:50啦,你坐的校車已經發車了。」

她加快了速度,我們收拾好出發去坐校車時,校車已經走啦。跟車的老師給我們打電話說,要我們自己把她送去學校。

我帶著她去坐了個計程車,送她到學校。

晚上女兒放學回來。我們只是跟她說:「今早,媽媽回家晚了,爸爸去上班遲到,被上級批評呢。」

她知道是因為自己的原因。爸爸被批評,以後,每天早上起來,動作都比較快,再也沒有,坐不上校車這樣的事情發生了。

教育專家陳鶴琴說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積極的暗示,不要用消極的命令。」

只要幫孩子把問題輕輕點破,積極地暗示引導,孩子自己就會反省改正。

沒有天生優秀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更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完全偶然的。

每個優秀孩子的身後,都有很優秀的父母,在無微不至地照看,潛移默化地薰染。

古語有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潤物從來細無聲,孩子的生活習慣、品行舉止,都被父母一點一滴地影響著。

《小王子》里有一句話:「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語言。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

作者簡介:p詩文,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二胎媽媽,以生活所感寫作分享,用讀書所學熱愛生活,努力把一地雞毛過成詩;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頭條號,,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gpjgG0BMH2_cNUgNWj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