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反饋 | 我對蒲老治瘤思想的體會

2019-07-15     答摩健康

#我心中難忘的醫生/患者#

大醫精誠,就是除了治身病、心病,還能讓患者學會一些基本養生技巧。

作為一名不幸的腫瘤患者,五年來我有幸得到蒲老的關心與治療,作為一名執著的中醫愛好者,幾年來我不時得到蒲老的指點與教導。

今年蒲老來京,和我聊起幾年來的病情起伏,期間有中西醫結合治癒腫瘤,身體完全恢復的喜悅,又有腫瘤復發的無奈與困惑;有走中西醫結合繼續治療控制病情的堅持,也有幹細胞移植中依靠中醫理論保護正氣的成功體驗;有曲有直,有成功也有挫折。

我感到蒲老在中醫治腫瘤的思路上全面而獨到,特將自己對蒲老治瘤思想的理解記錄下來,供腫瘤患者和中醫學者參考。



腫瘤的成因

#我心中難忘的醫生/患者#

雖然醫學界觀點各異,不外乎腫瘤是實證、虛證和虛實夾雜幾種觀點。

我這幾年療病的體會,結合觀察周圍病友的症狀,逐漸理解蒲老對腫瘤的判斷,覺得腫瘤根本上來說,還是虛證,即使實的部分也大多因虛成實,真正完全因為外感、七情等因素導致的實證很少。

虛證中,陽虛陰虛是根本,所有的腫瘤都應從陽虛陰虛出發尋找病因。

陽虛氣虛,導致氣滯血瘀成瘤為醫界共知,溫陽補氣化瘀已為中醫界治療腫瘤的基本思路,但真陰不足,虛陽外浮,虛火爍灼津液,煉液為瘤多被忽視。

真陽不足則陰結生陰瘤,真陰不足則陽結生陽瘤。

目前一些中醫治瘤,動輒補氣補火,升提中氣,祛濕化痰,更用辛燥蟲藥攻痰,卻不分陰陽,往往南轅北轍,甚至加劇病情發展。

而對陰虛所致陽瘤,又誤以為熱邪鬱結,多從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入手,忽視了填補真陰,收斂浮散陽氣的重要性。

我在血液病房,觀察白血病、淋巴瘤患者,每每身體大熱喜涼,素體壯實無病,胃口極佳,化療後不用激素都比常人能食,哪裡有陽氣不足樣子,往往感溫病後激發細胞變異,遂一發不可收拾,西醫化療藥物不僅傷陽,也更傷陰,陰本不足發病,化療再次傷陰,預後難料。

我感到,臟器腫瘤多陰瘤,血液腫瘤多陽瘤,上焦多陽瘤,下焦多陰瘤。

蒲老認為,腫瘤扶正絕不是單一的補氣溫陽那麼簡單,臨床情況要複雜得多,醫生應該全面掌握傳統中醫的各類辨證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西醫結合扶正時,也不僅是溫陽補氣一種手法升白細胞。

那種中醫自立一「派」,或是片面強調補火、或是堆砌清熱解毒藥機械加些扶正藥、或是不能辨證,盲目歸咎於怪病多痰,化痰散結攻瀉、或是不辨陰陽,簡單養陰補氣相疊加扶正都是不足取的。



腫瘤的辨證

蒲老的做法是「全面」、「分清主次」。

「全面」,主要就是按照中醫辨證的思路,通過望聞問切及西醫的檢查結果,把病人摸清楚。

此外,蒲老特彆強調遺傳的重要。蒲老第一次給病人看病,遇到重症難症,都要詢問病人父母的健康狀況,以及家族遺傳方面有無固有疾病,更要探詢患者的居處、工作環境、職業、愛好等多方面。

我理解,蒲老講的遺傳應是體質的遺傳,也可以理解為陰陽偏勝、臟腑氣血強衰不均的遺傳。是這種遺傳的「體內生態環境」,導致一個家族在外在條件刺激下,得類似的疾病,中醫能否改變這種體質的遺傳?

據蒲老研究,如果按照中醫理論從父母優生優育做文章,在懷孕階段就有計劃地組織治療和調理,是有可能糾正子女陰陽偏勝、臟腑氣血不均的遺傳問題的,這就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預防腫瘤。

「分清主次」,就是一段時間要有一個治療的主題,比如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西醫已經化療手術了,中醫攻瘤的藥物就少用或不用,以免再傷病人正氣,但西醫治療結束後,中醫抗腫瘤的藥物又應配合調理內臟的扶正藥物長期服用,即使影像學上腫瘤已經沒有顯現。

還有就是病人一段時間體質是穩定的,雖然表現為寒熱溫涼各種不同症狀,但都是附著在這個基本體質之上。

所以一般情況下,蒲老都會有個穩定的底方,在此基礎上隨證變通,而不會今天從這個思路治,下次調方又從另一個角度處方,方子變化很大。

中西醫治腫瘤難,難都難在辨證上。

西醫目前還無法確定腫瘤細胞變異的原因,所以只能打打殺殺,無法根治,無法預防,這是西醫辨證的難。

腫瘤病機複雜,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且導致腫瘤的病機往往藏得很深(自己的細胞造反,病人早期主觀無不適感覺,也不是脈象都有典型變化),導致中醫辨證困難。這是中醫目前治瘤或有效,或無效,時而藥到病除,時而延誤病情的主要原因。



腫瘤的處方用藥

蒲老處方用藥有以下特點。

一是一人一方,一時一方,不泥古,不教條。

處方尊重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到一人一方,一時一方,不泥古,不教條。

蒲老給我開的方子,每每回味無窮,和很多經典古方都象,又都不象,方中有方,藥後有藥,病情穩定時處方四平八穩,有外感或西醫傷正時大刀闊斧。

選藥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以至於我作為一個中醫愛好者,藥都認識,真沒覺得用藥方面有啥可寫的,但組合起來,方子的效果卻非常好。

藥量通常在10~20克之間,但也時常用小劑量的乾薑、黃連、肉桂、附子做催化劑調陰陽升降。

目前中醫界流行大劑量處方,對此蒲老持保留態度,認為首先要辨證準確,其次用藥要地道,這兩點做到了,藥量小了療效也可觀的。

此外藥量太大沒法煎煮,病人也難以全部吸收,白白浪費藥材。

二是方藥在變中保持穩定。

對患者有一個基本判斷前提下,用藥在變中保持穩定,效不更方,長期服用,每次調方只做微小變化。

在外感和西醫傷正時,用藥也兼顧患者基本體質,解表驅邪不忘扶正,利濕不忘護陰,時時呵護病人的正氣,以扶正為本。

三是處方用藥,陽氣為先,脾胃為先。

任何情況下都考慮護住病人的陽氣和脾胃,任何情況下都考慮先扶助病人的陽氣和脾胃,只要能吃能喝就有希望。

四是服法大有講究。

蒲老給我更換的服法有:早晚服、飯後服、睡前服、每次 100毫 升分次服、代茶飲、兩個方子分早晚服、湯劑和益元膠囊混合服、湯劑和益元膠囊粉劑和服等等。

五是內外治兼顧。

蒲老喜用湯藥與艾條混用,蒲老稱讚艾條溫陽有力而安全,對內臟不耐熱藥,而又需要溫陽的患者,將涼藥配合艾灸有很好的陰陽雙調效果。

六是組方時扶正藥和攻邪藥最好能一藥多能。

比如用清熱解毒法治瘤,選藥最好同時具備清熱解毒、軟堅散結、養陰、升白細胞的多重功效,並且符合中醫辨證原理,大毒大破大瀉的藥蒲老不太贊成過多使用,中病則止,以免傷正。

七是講究試驗。

蒲老認為,不管大夫多有經驗,面對的病人總是千差萬別的,並且中醫處方總存在一定主觀性,所以有必要開展處方和用藥的試驗。

蒲老第一次見到病人,通常會開一個探路方子,通過病人服藥後的反應,判斷辨證用藥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同時也了解病人的耐受程度,對於病情複雜的,蒲老會給以非常簡單的處方,防止藥過雜超過病人耐受力。



關於中西醫結合

蒲老非常重視中西醫結合。蒲老認為,西醫在以下幾方面有其優勢。

一是檢查手段上客觀明確,有助於中醫加深對疾病的認識,開拓思路,提高辨證水平。

特別對於腫瘤這類疾病,還應以西醫檢查指標為判斷疾病治療效果的依據,此外西醫病理結論有利於確定腫瘤原發部位,提高辨證的精準性。

二是西藥,包括化療藥,手術切除等治療手段,在病人基礎條件較好的情況下,針對性強,比中藥有更迅速的療效。

三是西醫治療腫瘤雖然傷正,但如果能遏制腫瘤的發展,可以給中醫騰出寶貴的治療時間。

因為腫瘤病機複雜,中醫治療腫瘤雖有很好的效果,但不確定性也很大,辨出十個證,哪個直接導致腫瘤的,缺少實踐經驗總結,往往中藥服了很多並未擊中導致腫瘤的關鍵病機,如果腫瘤繼續發展,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得不償失。

我遊走在中西醫間,既看到大量中醫無毒低毒治好腫瘤的案例,也在西醫院看到服中藥無效延誤病情,丟失性命的病例。

西醫說中醫是封建糟粕,誤打誤撞治腫瘤,中醫說西醫是殺手,病沒好人先走了,互相詆毀,無法發揮各自的優勢。

蒲老的觀點比較務實,發揮各自的優勢,同時中醫界自身要不斷探索,爭取儘快總結出超過西醫療效的腫瘤治療規範,其核心是提高辨證水平,提高辨證水平比挖掘抗癌新藥更具有戰略價值。

對於中西醫結合中的問題,蒲老主要強調以下幾點:

一是重視西醫檢查指標,但不要為指標所困,還要看病人整體狀況。

很多情況下,西醫影像學反應的腫瘤,並不是中醫辨證病因所在,中醫還是要根據傳統的辨證論治理論尋找腫瘤的因,治這個因。

西醫影像學可以作為辨證是否準確的參考指標,不能肺癌用肺藥,肝癌用肝藥,那還不如直接看西醫得了。

二是西醫手術、放化療都有特定的條件,不符合條件的不勉強做,已經治療造成損傷,無法滿足條件的,不要刻意去做,首先留人,然後治病。

蒲老反對無條件地,教條地放化療,病人各項血液、生化指標太低就休息,過度治療適得其反。

三是西醫目前對中醫大多排斥,但病人一定要堅持全過程的中西醫結合,最好首次放化療前就用中藥「打底」,蒲老管這叫「存錢」。

進入西醫治療後,中藥全程跟進,扶正、抗感染、調腸胃、調睡眠甚至西醫治療導致的口腔潰瘍、痔瘡全部可以通過中醫低毒、低成本治療。

四是反對西醫亂開中藥。

我在病房看到化療後病人便秘,西醫竟然開蘆薈膠囊和麻仁丸。回來和蒲老反映後,蒲老認為這樣比化療更害人(我理解是化療傷正後用瀉藥傷陽又傷陰所致),西醫根本不懂辨證,完全按病名當西藥開,中藥吃反了損傷更大。



關於病後調理

「三分治,七分養」,蒲老認為腫瘤有虛有實,經過較長時間的抗腫瘤治療後陰陽大虧,病人應長期調養,工作、事業都不應再像得病前那樣投入,人活著本身就是對單位和家庭的貢獻。

調養方面,蒲老特彆強調幾點:

一個是少說話,最好歌都少唱,以免傷氣傷陰。

傷氣是肯定的,傷陰是我後來的體會,說話多了造成元氣上提,下元更虛,容易產生虛火灼傷津液,為很多醫家忽視。

再一個是吃新鮮食物,少吃腌漬食物。

最後是情志舒暢,避免精神刺激,找點喜歡乾的事情小勞。

蒲老對我國的生態環境很是擔心,環境污染、食品安全讓人防不勝防,均不利於腫瘤病人的調養。蒲老憂慮,一些地方經濟生產搞上去了,人民的健康沒有了,這樣發展有什麼意義呢?



對當前中醫發展現狀的不同看法

蒲老對當代中醫治瘤有很多看法,其實也是對中醫發展思路的思考,我雖僅聽到隻言片語,但已振聾發聵,特記錄下來,供學界參考。

一是蒲老不贊成中醫分派,蒲老認為中醫自漢唐到明清,逐步完善發展,核心是圍繞臨床,治病救人,不斷完善治病理論。

現在有的醫家自封門派,如果為了傳承,樹立品牌,強調專科尚可理解,但有的發展到頑固不化,固步自封,搞類似宗教門派,並且大肆宣傳,對現代中醫發展損害很大,也誤導患者。

蒲老的父親蒲輔周老前輩培養蒲老時並未把他帶在身邊,而是託付給另一位臨床大家,就是希望他深入基層,不離臨床,不拘泥於自家經驗,能夠兼收並蓄。

蒲老對我說自己年輕時特別喜歡張錫純的著作,後來又以葉天士處方用藥為典範,他一再強調要取各家之長。

蒲老給我推薦的是《醫宗金鑒》,給大夫推薦的是上海科技版《實用中醫內科學》,都是綜合型大著作,既有理論又有臨床,非常全面。

蒲老治病時從來不搞寒溫對立,也不硬把寒溫統一,而是實事求是擇善而用,取得很好的療效。

二是蒲老對養生節目過多過濫有不同看法,蒲老認為中醫是一門科學,隨便拿些講過了頭,極易誤導觀眾,很多藥方使用都是有條件的,每個台都搞這類節目不好,觀眾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容易耽誤病情。

三是中醫生在現代醫院很難有發展,應走個體道路,在大醫院裡工作有依賴性,看病好壞實際是個大鍋飯,只有走到民間,深入臨床才能看出大夫水平高低。

西醫治病選醫院,看設備,靠團隊,中醫治病選大夫,看傳承,靠醫德。

我曾經問這個個體是不是就是類似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的企業,蒲老贊成,中醫比西醫更費腦子,必須建立知識型的企業,引入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競爭機制,走個性化的發展道路。

四是中醫教育方面,蒲老也覺得現有的院校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培養到博士還不一定能看病,還是應將師徒傳承、臨床帶教和院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鼓勵名老中醫開班帶徒弟(我覺得這點如果和前面中醫事務所機制結合起來,中醫必然會有一個大發展)。

中醫考試一半考西醫內容,還要考外語,也讓人啼笑皆非。我理解蒲老意思是中醫西醫畢竟是兩種文化的產物,可以互相學習借鑑,但硬擰到一起,占用精力,恐怕效果不會好,不利於中醫發展,也不利於年輕大夫的成長。

以上是蒲老這些年給我看病過程中,記錄下來的能體現蒲老中醫思想的零碎信息,雖然比不上專業學者條理清晰,但是從患者視角,畢竟覺得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希望這些經驗能給其他大夫有所啟發,也祝蒲老健康長壽,攜眾弟子在各類疑難雜症治療方面繼續大膽創新,為祖國醫學的發展做出歷史性的貢獻。

作者:姚先生

2013072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fELGmwBmyVoG_1ZoSx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