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諜」以色列寒光-摩薩德和「野小子」完美配合,霹靂行動回顧

2019-06-16     半杯餿茶

恐怕在世界作戰史上,沒有一次行動,能像以色列「野小子」部隊那樣,將近萬里飛行,秘密越過幾個國家的領空,直接突襲烏干達恩培德機場,即著名的「霹靂行動」。這是以色列特種部隊一次經典的成功戰例,更是世界特種作戰史上不可思議的鐵血果敢的偉大的國家軍事行動。

​1976年6月27日,一架法國噴氣客機載客258名,從以色列飛往法國,中途在雅典停留。該機被恐怖分子劫持到烏干達的恩德培機場。劫機者釋放了非以色列藉乘客,扣留105人作為人質,要求以色列釋放在以色列、肯亞及其他地方逮捕的53名恐怖分子。

1976年7月4日,以色列出動3架C-130運輸機,載100-200名突擊隊員,由F4鬼怪式飛機護航,飛行4000公里抵達烏干達。以色列突擊隊員著陸1小時後開始行動,摧毀了停在機場上的米格飛機,打死恐怖分子7名,救出人質。這次襲擊中,以色列損失1名突擊隊員和3名人質。

​此次行動由以色列軍方和以色列特工部門摩薩德策劃,並在烏干達恩德培的國際機場實施的反劫機行動。行動從1976年7月3日夜持續到次日凌晨。以色列軍方代號:「霹靂行動」。也有人以在行動中陣亡的約納坦(約尼).內塔尼亞胡中校名字稱呼這次行動為約納坦行動。約納坦.內塔尼亞胡中校也是這次行動中以色列特種部隊總參偵察營唯一的一名陣亡者。

陣亡者:約尼」·內塔尼亞胡營長

​1976年6月27日,即行動開始的七天前,法航139航班從希臘雅典起飛,預定降落在法國巴黎。大約在飛機從雅典起飛10分鐘後,即當地時間12:30,飛機被一夥恐怖分子劫持。他們命令機組將飛機飛往利比亞的班加西。飛機降落到班加西後,一名女性人質被允許離開飛機。當飛機正在補給燃料時,這架空中客車A300客機突然脫開輸油管,強行起飛。此時飛機剛在班加西停留滿七個小時。

1976年6月28日凌晨03:15,飛機降落在了烏干達的恩德培國際機場。

劫機者共有10人,8人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人陣」【PLO】成員,其餘兩人是德國恐怖組織巴德爾-邁因霍夫集團(即紅軍派,【RAF】)的成員。顯然,他們得到了當時的烏干達政權和其首腦、親巴勒斯坦的總統、獨裁者伊迪.阿明的支持。而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劫機者的首領是德國人威爾弗雷德·博澤,不是某些至今有些野聞中的著名恐怖分子伊里希.拉米雷斯.桑切斯,即臭名昭著的「豺狼卡洛斯」。他們提出的條件是,釋放關押在以色列的40名巴勒斯坦人和其他13名分別被肯亞、法國、瑞士和德國拘留的從事恐怖活動的嫌犯。

烏干達前總統,獨裁者阿明

旅客被扣留在了機場的舊航站樓。期間伊迪.阿明還曾親自看望人質,並宣稱會「保障所有人質的安全」。之後,劫機者釋放了大多數的人質,只留下以色列人和猶太人。劫機者還威脅說,如果以色列當局不按照他們的要求釋放40名巴勒斯坦囚犯的話,他們將殺死所有這些人質。

在劫機者宣布所有機組人員和非猶太人乘客將會被釋放,並搭乘一架專程飛到恩德培的一架法航客機離開之後,139航班的機長米歇爾.巴科通知劫機者說,他將拒絕離開,因為保護所有乘客,包括依然滯留在恩德培的猶太乘客是他應盡的職責。其他機組成員,包括大多數空乘服務人員,也都放棄了獲得自由的機會(題外話:當後來機組人員回到巴黎之後,巴科遭到了他在法航的上司的嚴厲斥責,並被停職一段時間)。還有一位法國籍修女也拒絕離開,並堅持要求釋放一名猶太人質以代替她。但是最後她還是被烏干達士兵強行驅趕到了那架等候釋放的人質的法航客機上。

以色列政府決定採取武力手段來營救剩餘的人質,並從以色列國防軍中挑選精英分子組成一支由280名成員組成的突擊隊並緊急訓練,突擊隊成員除以色列國防軍特種兵外,還有以色列總參謀部直屬偵察營(野小子特種部隊),有消息稱,據猜測還有一些摩薩德特工參與了這次行動。他們的這次行動還得到了阿明政權的死對頭肯亞政府的全力支持。


野小子

​經過數日計劃後4架以色列空軍的C-130運輸機從以色列秘密起飛,以超低空飛行避開烏干達軍方雷達。約過了8小時,四架飛機乘著夜色秘密降落在了恩德培國際機場,而在事先他們也並未通知那裡的地面控制塔台。在這四架大力神之後,還有一架運送著醫療設備的空軍噴射機跟隨。這架飛機將降落在肯亞的喬莫.肯亞塔國際機場

整個行動由時任以色列總理的拉賓授權,傘兵司令薛姆龍擔任總指揮、喬納桑.內特雅魯擔任襲擊地面總指揮。

​1976年7月3日烏干達時間23時45分,突擊隊趕在午夜降臨前一個小時,悄悄降落在了恩德培國際機場。他們在降落前就打開了飛機的貨艙門。貨艙內有一輛黑色的梅塞德斯和護衛的幾輛吉普,隨後以色列人便駕著這些車輛駛出運輸機,徑直駛往舊航站樓。為了避免烏干達人的懷疑,以色列人故意挑選了這輛梅塞德斯和其他吉普,這樣看上去就很像是伊迪·阿明或是其他烏干達高官的車隊,以色列方面甚至還特意挑選了一名特種兵裝扮成阿明總統。這輛梅塞德斯的原主是一位以色列公民,這輛車是在行動前夕漆成黑色的(幾乎可以和阿明的座車亂真),當然在事後還車前,這輛車又被重新漆成了原色。與此同時,另外兩支突擊小組也開始了行動

行動路線,長達4000公里遠程奔襲,且行動靜默

當以色列部隊沖入航站樓後,特種兵立刻用希伯來語喊話:「趴下,趴下!」。以色列人質聽到母語,本能的全部臥倒,武裝分子們霎時間猶如退潮後的暗礁一樣被孤立了出來,以色列部隊第一時間開火,所有在場恐怖分子和烏干達士兵被擊斃。據事後統計,以色列特種部隊使用了本國生產的「烏茲」衝鋒鎗,被擊斃的恐怖分子平均每人中彈70餘顆。但在過程中,有3名人質在交火中喪生,其中一名被軍方誤殺。

解救人質的同時,其他以色列特種兵炸毀了停放在機坪上的11架米格戰鬥機(這些戰機為烏干達空軍主力),一個是以確保撤退過程中不會受到追擊,並能確保人質能安全的搭乘在肯亞的航班回國,更主要的是這場行動中秘密外交的承諾,對烏干達死敵肯亞幫助的回報。突襲過程中與烏干達守備部隊交火,在交戰中烏干達部隊死傷45人,但以色列部隊的地面指揮官約納坦·內塔尼亞胡上校倒在了最後一顆子彈中,而他也是這次行動中以色列軍隊唯一一名陣亡者。(值得一提的是,約納坦·內塔尼亞胡是以色列著名政治家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哥哥,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後來成為了利庫德黨魁,長期擔任以色列總理)

本雅明·內塔尼亞胡

但總的來說整個行動還是像事先演練得那樣流暢,10分鐘攻占候機大樓,20分鐘解救人質,10分鐘檢查,12分鐘返回飛機。從第1架以色列飛機落地到返航的最後1架以色列飛機起飛,只有短短的53分鐘!

行動之所以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質所在的航站樓是由一家以色列建築商承包建造的。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期間,以色列的企業與非洲各國客戶的商業往來相當頻繁,所以這樣的情況也很正常。幸運的是,在劫機事件發生以後,這家以色列公司還保存有這座建築的設計圖。他們很快把它提供給了以色列政府。此外,被釋放出來的人質也提供了很多關於建築內部結構、劫機者人數和周圍烏干達士兵的分布細節等重要信息。

恩培德機場候機樓

在這次軍事行動尚在計劃實施期間,以色列國防軍為了保證奇襲萬無一失,特意在自己的訓練基地部分複製了恩德培機場的建築。當時在烏干達參與了工程的多名以色列平民都參與了這座複製建築的施工。據一些研究者考證,在這些平民到達軍事基地開始施工之後(當然在到達之前,他們對此行的目的一無所知),軍事基地的司令還特意宴請了那位以色列承包商,並且出於國家安全利益的考慮,他還請所有施工人員在完成施工後,作為軍事基地的座上客參觀逗留數日以示獎勵(其實是變相的羈押,等到他們離開基地時行動早已結束了)。因此在行動過程中,計劃始終處於保密狀態,絲毫沒有被外人所知曉。

在奇襲前一個星期里,以色列多次嘗試通過政治途徑營救人質。很多消息來源證實,以色列內閣甚至準備在軍事途徑沒有成功的可能時,釋放劫機者的條件中提到的巴勒斯坦囚犯。以色列國防軍前總參謀長,退役將軍哈伊姆·巴列夫與伊迪·阿明相識多年,兩人的私交相當深厚。因此應以色列內閣的請求,巴列夫多次通過電話與阿明交談,試圖說服他,通過他的影響釋放人質,不過最後還是無果而終。

人質解救後

當成功解救人質後,​烏干達的阿明勃然大怒。烏干達政府的代表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提出召開會議,並試圖通過決議譴責以色列的襲擊侵犯了烏干達的主權。不過最終,聯合國安理會拒絕通過與該事件有關的任何決議。而且阿明在事件發生後的一天在電話中大罵以色列政府,但最後又說:「但是身為一個職業軍人,不得不說以色列特種部隊的小伙子們乾的他媽漂亮!」

整個事件中還有一位人質不幸喪生:當以色列人襲擊恩德培機場之前幾小時,75歲的美國人質朵拉·布洛赫由於之前進食時被噎著,被恐怖分子暫時釋放,在距離機場22公里外的坎帕拉的醫院裡接受治療。她的兒子卻被恐怖分子留在機場不許陪同,之後被以軍救走。事件發生後的十年間布洛赫的家人一直在尋找她的下落。

​1987年4月,時任烏干達衛生部長的亨利.克耶姆巴在恩德培烏干達人權委員會披露說,當以色列襲擊成功後,阿明出於報復,命令兩名軍官將布洛赫拉出醫院並將她殺害。

1979年,布洛赫的遺體在烏坦戰爭中才被發現。也正是這場戰爭結束了阿明在烏干達的殘暴統治。

此次救援行動共造成4人死亡,包括約納坦·內塔尼亞胡以及3名人質,其中有一名人質被軍方誤殺。以色列經過調查和詢問其他人質後披露了這名人質的死因。

特種部隊在向烏干達士兵和劫機者開火掃射的同時還拋出了手雷,其中一枚落到了這名人質跟前。他本來已經趴了下來,但當他意識到手雷就在他跟前時嚇得靈魂出竅,驚叫著跳了起來。特種部隊的子彈一下子貫穿了他的胸腔。此人當即斃命。

調查結束之後,拋手雷的士兵和打出致命子彈的士兵均被以色列軍事法庭判處間接謀殺罪,削去軍籍,不得再次參軍,釘是釘鉚是鉚。

​這次在世界特種作戰史上偉大的行動,後來若干次被改編為電影,電視。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NmkN2wB8g2yegNDpTs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