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找一句話讓孩子自卑又難受,非這句話不可:「我怎麼生了一個這麼笨的孩子」
從小沒有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往往會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朋友家先生個性內向,不喜交際,和女兒的關係一直很糟糕,而且每次看到這樣,我心裡很無助。
有一次女兒說要聽寫,爸爸就給她聽寫。中間有字不會寫,爸爸就要求她不會寫的都寫幾十次。
女兒就哭了,說不想寫,覺得太多,爸爸就說自己讀書的時候抄書比這還多,女兒就一直哭,這時爸爸更加煩躁,開始罵了起來。
事後當我跟他談的時候,他的態度也很不好,事實每次他都沒有耐心,要麼罵要麼就說不管她,有時還罵「說我怎麼生了一個這麼笨的孩子」。
真的想抱抱這個被罵的孩子,爸爸的否定一次又一次對她的心靈造成傷害。
孩子就算真的不會做,或者慢半拍,可以想辦法呀。特別是給孩子做測試或者做作業,常常考驗父母的智慧和耐心。
當你責備孩子笨的時候,往往是內心的那個「小孩」在肆掠你的理性。
你把孩子當作了自己的作品,不好看的,沒成器的作品總是會讓製造它的人發怒,甚至毀掉,可是孩子是作品嗎?
NO,他們是跟我們一樣的人——
小小的身軀里裝著一個渴望理解、需要尊重的心。
很多的父母喜歡給自己的孩子貼標籤,自己往往察覺不了,而等察覺的時候,孩子可能已經受到了傷害,後悔莫及。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
在小的時候,會非常在意大人們對自己的評價,當然好的評價,差的評價都會有,但是每個孩子幾乎都會想要好的評價。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這樣的階段,開始評價自己,有了 「自我概念」的發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相反,如果對孩子存在偏見,或者總是說些負面的話,孩子就很可能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比如父母常常說孩子「你真笨」。
孩子做作業做錯了,就說「你真笨!以後就是一個熊樣。」
孩子跟其他小夥伴在外邊玩的時候起了爭執,如果被其他的孩子欺負了,父母就說「你真笨!為什麼每次都是你被欺負,你就不會去打回去啊!「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說「你真笨!就不是一個讀書的料。」
孩子自己在內心覺得父母都說自己笨,就會變得畏畏縮縮。
做什麼事都怕,因為怕人說自己笨。
可怕的是,孩子到了最後,也會真的覺得自己笨,原因是父母和周邊的人都說自己笨。
真的!一句話,往往能改變一個人一生!
對孩子而言,一句話的威力有時出乎我們意料,特別是孩子最信賴的那個人,說的話如同人生判決書……
有一個這樣的小故事非常感人:
一個黑人計程車司機載了一對白人母子,孩子問媽媽:「為什麼司機伯伯的皮膚和我們不一樣?」
母親微笑著回答說:「上帝為了讓世界繽紛,創造了不同顏色的人。」
多麼讓人感動的睿智而善良的回答呀!
到了目的地,黑人司機堅決不收錢。
他說:「小時候,我也曾問過母親同樣的問題,但是母親說我們是黑人,註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換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可能是另外的一個我…。」
父母不能將自己腦子裡的人生觀、宿命論附加在孩子身上,也不要將自己的那些憤怒和戾氣傾瀉給孩子,因為你說的那些話,會影響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溫暖的話會溫暖孩子的一生,而那些傷人的話也會像噩夢一樣緊緊糾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