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沒有一顆白菜能活著過冬!手把手教你「吃透」白菜

2019-11-19     生命時報

大爺大媽圍在菜市場或卡車前,小山般的大白菜一掃而空;樓道里、陽台上,到處碼著秋菜……

這樣的場景讓不少北方的小夥伴感慨:小時候入冬的象徵並不是下雪,而是囤白菜。

近日,伴隨著立冬的到來,「北方人花式囤白菜」的話題又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白菜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這麼多人為它買單?《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告訴你隱藏在一顆白菜背後的營養秘密。

受訪專家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育種部首席專家 張鳳蘭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員 陳春秀

北京朝陽醫院營養師 宋新

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烹飪系副教授 丁應林

北方人為什麼冬儲大白菜

在北方,冬儲大白菜是一種以家庭為單位的、成批量購買、有計劃儲存、不間斷食用的「行為藝術」。

白菜,是土生土長的中國菜,種類多樣,包括山東膠州的大白菜、北京的青白、東北的大矮白菜,以及山西陽城的大毛邊等。

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長,尤其在過去,蔬菜種植技術尚不發達,人們冬天只能吃到有限的幾樣蔬菜。這時候,多產的大白菜就成了人們最好的選擇。

而且與馬鈴薯、蘿蔔等冬儲菜相比,大白菜吃法多樣,還耐寒,小心照看的話能吃到來年開春。

如今,物流發達,蔬菜的保存方法越來越先進,早已不需要靠囤白菜過冬。但對於北方人來說,囤白菜已經成為冬天一種特殊的儀式感。

看似平淡無奇的大白菜,其實見證著北方的發展史,體現著一種北方人過去對過冬深入骨髓的焦慮,現在也升華為能讓一家人可以安心過冬的幸福感。

解答關於大白菜的4個疑惑

作為冬季的當家菜,大白菜味道鮮美、烹調方法多樣,並且可以與多種食材混搭,讓人百吃不厭。

但是,對於白菜這個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蔬菜,大家仍有一些疑惑。

大白菜、小白菜和娃娃菜有什麼關係?

三者同屬十字花科,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市面上的小白菜是專門培育的不結球(指葉片的包裹形態)品種,葉子更多。

娃娃菜是專門培育的能夠結球的一種小型白菜,它比大白菜粗纖維少,口感也更好。

在北方,沒有一顆白菜能活著過冬!手把手教你「吃透」白菜

《中國食物成分表》數據顯示,小白菜的胡蘿蔔素、鈣、鎂、鋅等含量高於大白菜,但維生素B1、維生素C含量低於大白菜。

白色白菜和綠色白菜有什麼區別?

顏色發白的白菜生長期短,水分含量大,葉子口感綿軟,粗纖維較少,在每年的9月底和10月中旬上市。

11月左右上市的是晚熟白菜,菜葉顏色青綠,生長期長,葉肉厚、韌性大,粗纖維較多。

這種顏色更綠的白菜初期食用,菜質較粗;經儲藏後,葉肉變細嫩,口味變甜,適合長期儲藏,一般能存到第二年2月份左右。

白菜價格低廉,是不是營養也不高?

白菜的營養價值不可輕視。

白菜蘊含的維生素C含量高於蘋果和梨,與柑橘類居於同一水平,而且熱量比它們還要低得多;

白菜中的纖維素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乾燥;

常吃白菜補充鉀元素的效果不遜色於香蕉,對於維持食物中成酸性和成鹼性元素平衡也很有好處;

白菜中所含的鋅高於肉類和蛋類,有促進幼兒生長發育的作用。

白菜哪個部位最有營養?

理論上白菜葉營養好於白菜幫,但白菜幫的含水量和粗纖維都較高,有助補水和預防便秘

儘管菜心口感較好,但其營養卻要比菜葉差,因為有益的多酚類物質、植物色素等主要存在於蔬果果實的葉片以及果皮當中,所以烹調時不要丟掉外層的葉子。

3招挑出一顆好白菜

挑選一顆好白菜可以從顏色、外形、有無瑕疵三個方面出發。

1 看顏色,白色的口感好

挑選大白菜一般挑白色的,因為白色的大白菜會甘甜一些,口感甚好。如果是青色的白菜,粗纖維會更多一些。

2 看外形,包心緊、根部完好

買白菜時要選包心緊的,重點看大白菜根部,根部新鮮則白菜也新鮮,若根部發軟腐爛,說明存放時間過長,不要購買。

3 看瑕疵,有黑點要仔細辨別

最好挑選葉片上沒有黑點的白菜。

如果白菜幫上的黑點不是很多,可能是栽培過程中使用氮肥過多造成的一種生理病害;如果白菜葉上有黑色的粉末狀物質,可能是蚜蟲的分泌物,食用前用水沖洗掉,也不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但白菜上出現大塊的黑斑或腐爛情況,可能是由於白菜貯存過程中得了「黑斑病」或「軟腐病」,不宜食用。

一顆白菜4種吃法

會吃的中國人對白菜有無數種做法,炒、燒、燴、溜、涮、腌、涼拌、做餡……

以下這些烹制方式,讓白菜美味可口的同時,還能滋補身體、補充營養。

>>>>

涼拌:菜心脆嫩又爽口

白菜心是白菜最後長出的部位,它脆嫩清爽,含有豐富的水分,纖維比較少,生吃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菜心中的營養。

菜心拌海蜇、菜心拌肉絲、菜心拌豆腐絲等都是很經典的吃法,非常開胃促消化。

>>>>

爆炒:手撕入味護營養

醋溜白菜、辣炒白菜、木耳炒白菜……光是爆炒,白菜就能呈現多種美味。爆炒可以選擇白菜幫,其粗纖維含量高,比較適合爆炒。

建議大家處理白菜時不要用刀切,而是用手撕,這樣更容易入味,還可以更好地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出湯更少,口感較脆。

>>>>

做餡:加點乾貨防出水

無論是包餃子還是做餡餅,豬肉白菜一直被視為經典搭配,但做餡時白菜出水多讓很多人困擾。將剁碎的白菜加點鹽拌勻後,稍微擠一下能有效去除水分。

另外,還可以往餡料里加點吸水性強的食材,比如乾粉絲、木耳、蝦皮、海米和乾貝等,不用發泡,直接洗凈後用紗布吸干水,剁碎拌在餡里。

香菇、木耳等食材不僅有利於食物多樣性,還可以改善口感,幫助減少膽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

>>>>

燉煮:首選老菜葉

大白菜最外層的老菜葉最適合做燉菜和干鍋菜,這個部位的白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以及鈣、鐵等礦物質。

烹調時,加一點油來炒,或者放在肉菜里短時間燉一下,可以使菜葉中的膳食纖維變得柔軟,口感更好。同時,在油脂的幫助下,類胡蘿蔔素等脂溶性維生素能更好地被吸收利用。

本期編輯:趙子瑩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朋友圈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電話垂詢

業務合作:010-65363765

內容合作:010-65363786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812gW4BMH2_cNUgsVV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