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武清區2019—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中區域教研活動在我校舉行。本次活動中我校為主辦校,同片區的楊村四中、英華中學、王慶坨中學、黃花店中學為協辦校,共有來自五所學校12個學科的23位教師進行課堂展示,來自全區相關學科的教研員和部分任課教師進行聽課觀摩。
01 授課內容
教學內容:高二語文整本書閱讀《論語》中對「仁」這個核心思想的認識。
學生情況:《論語》這本書的章節安排沒有明顯的邏輯順序,對某一思想的論說分散在不同的章節,學生閱讀起來費時費力,理解孔子的思想有一定難度。
學習目標:
1.解決課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2.嘗試對《論語》有關「仁」的語句進行分類,加深理解。3.思考「仁」的現實意義。
課堂環節:
課前,教師課前布置任務,篩選部分關於「仁」的語句,學生集中閱讀,理解含義,加深了解。
課堂教學時,首先解決學生預習存在的問題;接著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對預習內容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明白孔子的「仁」具有內涵和外部表現形式;然後擴展課外內容,明白孔子「仁」的核心內涵;最後聯繫當下讓學生談談孔子思想的現實意義,進行寫作練習。
課堂設計目的:告訴學生,閱讀時可以採取對孔子思想中的「孝、禮」等等進行分類的方法,深入廣泛的學習。
分類閱讀》" inline="0">02 專家點評
教研室李桂雲老師:《論語》整本書閱讀是當下教學的一個新內容,如何能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讀書,吸收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是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把《論語》內容分類,對於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幫助,但是教師不能像講解文言文一樣,講得過多,這節課就是一個嘗試,希望語文老師有更多的辦法,讓學生能學好本課程。
關學萍老師:本節課是《論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益實踐,在高一階段的探索與研究的基礎上,為思想類經典著作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提供了一種教學方案。
課堂設計中主體方式的"分類閱讀",體現了對論語獨特的語錄體形式的閱讀方式的思考,引導學生把分散的內容用同一主題加以整合,做更深入的理解;從研讀主題"仁"的內涵與外延兩方面解讀文本的閱讀方法,也體現了整本書閱讀"方法引領"的教學倡導。
如果有機會調整的話,建議從預習結果與問題的呈現、閱讀分類標準的展示到"仁"的現實意義的研討等方面,適當突出課堂中的學生活動,更強調學生的閱讀實踐與自主學習。
分類閱讀》" inline="0">03 教師介紹
趙學良
分類閱讀》" inline="0">趙學良,現任高二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及班主任工作,擔任年級幹事多年。參加工作以來,曾獲楊村一中優秀青年教師,多篇論文獲得市級及區級獎勵。
分類閱讀》" inline="0">歡度
70 國慶
分類閱讀》" inline="0">分類閱讀》" inline="0">掃一掃關注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2yQum0BMH2_cNUgk8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