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醫生濟南戰「疫」日記|隊友在我身上寫上「插管先鋒」四個大字

2020-03-09   掌握魯中

時間:2020年2月27日 星期五 晴

地點:山東省胸科醫院

記錄人:淄博市傳染病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孫振傑

經過這幾天的努力,雖然重病人仍然挺多,病情挺重,但是基本都穩定了下來。這也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這些個日夜,大家全身心盯在患者身上,從早到晚都在討論診療方案。每一步診療措施,都是大家經過縝密討論後的結果,連省里的專家組也都進入了一線。不論你幾點打開手機,哪怕是凌晨兩點,工作群里都是在彙報和討論病情,每時每刻都有人守護在重病人身邊,大家輪流上崗,齊心協力,沒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最有感觸的是俯臥位通氣,當一個患者肺功能變得很差時,上了呼吸機,有時候需要每天都把病人反過來俯臥位進行通氣,會對患者的肺部好轉有很大幫助。這在平時也是一項很艱難的工作,至少需要七個人才能完成。

因為要把一個全身到處是輸液管路和監護線路的病人反過來,同時保證病人的舒適和不出併發症,是一項需要團隊緊密協作的事情。但現在這個情形,這項工作就更難了。大家並沒有被嚇倒,而是迎難而上,在患者需要的時候,我們毫不猶豫為患者進行俯臥位通氣。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七個人圍站在病人身邊,透過防護鏡認真梳理好每一條可能受影響的管路,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順利為病人進行了俯臥位通氣,十幾個小時後,再把病人翻回去。現在病房裡,這已經成了常態……

今天大家在做俯臥位的時候,恰好七個人都穿了黃顏色的防護服,像七個花蕊圍在病人身邊,就像一朵花兒,一朵充滿能量和愛的花兒。

病房的氣氛總是讓你來不及喘息,病情就是衝鋒號。有個病人的病情出現了變化,可能需要馬上氣管插管,這項工作也落在了我和一個隊友頭上。我立即和隊友一起穿好防護設備,因為插管是項非常危險的操作,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特別容易噴濺到我們身上造成感染,所以我們必須進行嚴密防護,真的可以用里三成外三層來形容,最後還要帶上那個笨重的呼吸器。

因為來濟南以後,病房裡面第一例插管就是我做的,一位隊友就在我的防護服上寫上了「插管先鋒」四個大字。不管在多麼艱難的環境里,大家總能找到減壓的方法,友誼的種子也在這裡開始生根發芽。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醫院,但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團結在了一起,奮鬥在了一起。

下班了,收到家裡的信息,院領導去家裡慰問了,給家人和我都帶來了親切的問候。醫院也多次打電話詢問是否缺東西。真的非常感謝,從我開始這項工作以來,收到了好多親朋好友和同事們的問候和關心,也多次收到醫院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們沒有一點後顧之憂!我們一定會加倍努力,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下班回宿舍的路上,下雨了,我突然想起了中國醫師協會重症醫學醫師分會會長杜斌老師,他是我們好多重症人的偶像,而他現在也戰鬥在湖北抗疫一線上。他說:「我們捨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時光,把所有的精力奉獻給了病人,目的是為了改變病人的生活。」「讓我們的ICU從一個充滿冰冷機器和設備的場所,變成一個有人文關懷的、有溫度的場所。」 這兩句樸素的話語背後,正是一位重症醫生的赤子之心。凡為醫者,俠之大者,奉命於病難之間,受任於疫虐之際。國有難,召必赴,戰必勝!願一顆仁心敬日月,不枉白衣天使名!

(記者 李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