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客廳變書房的活動,很有感觸,覺得這個活動特別好,讓孩子遠離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讓客廳里有隨處可看的書。
給孩子建一個「家庭圖書館」,讓孩子有隨手可拿的書是我曾經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已實現,雖然這個「圖書館」不大,不過已經發揮了它的作用,它讓孩子愛上了閱讀,閱讀也成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吃飯一樣自然。
閱讀究竟能給一個人帶來什麼好處?《閱讀手冊》一書中把它歸納為一個簡單的兩個層次的公式:
你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
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
英國作家艾登·錢伯斯提出了「閱讀循環圈」。
一個完整的閱讀的活動,從選書,安排閱讀,閱讀後的討論,再引發新一輪的選書,閱讀,討論。這樣的循環需要一個有能力的成人閱讀者在推動,才能使她循環起來。
錢伯斯說:「每次閱讀,我們都在經歷一定的循環。其間的每一個環節都牽動著一個結果,這並不是由A到Z的直線關係,而是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是螺旋向上的循環。」
所以,開始正是結果,而結果又是另一個開端。正如這個圖所顯示的一樣。比如說我家孩子現在的閱讀偏好是歷史類,她的循環圈是怎樣形成的呢?
開始我選擇了《半小時漫畫中國史》,我讀給她聽,我們討論它,孩子被一代女皇武則天所吸引,擴展看同類的書籍,我們又開始看《穿越報—武則天》、《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等,雖然不同書中的故事有很多重複,孩子還是願意再看一次。一本書中的一個因素就這樣吸引著她一路閱讀,螺旋向上。
在閱讀學習方面,有些孩子學得比別人更快,有些孩子學得比別人更好。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孩子「如何」閱讀的,而是教孩子「渴望」閱讀。
誠如一句教育格言所說:「我們教孩子去熱愛與渴望的,遠比我們要求孩子去學會的有價值得多。」
而孩子的閱讀習慣,是需要從小開始培養的。
《朗讀手冊》一書中說,閱讀興趣取決於6歲之前的閱讀習慣,這個習慣可能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而閱讀能力強的孩子,未來更容易脫穎而出。
當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起來了,他為了喜歡而讀,他的早期閱讀經歷不痛苦,那他就會愉快地來閱讀,但是如果孩子的閱讀充滿著家長的逼迫和不情願的因素,孩子的閱讀經歷充滿著痛苦,那孩子以後可能只會因為應付而閱讀,而不是真正地享受閱讀。他可能只是學校閱讀者,而不是終身閱讀者。
6歲之前閱讀興趣的培養主要是在家裡,為了讓孩子喜歡讀書,首先要讓孩子有伸手能拿到的書,而「家庭圖書館」正是這樣一個作用。
早在孩子能接觸到公立圖書館前,書本就應該成為他們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孩子越早習慣看到書本,就能越早形成書本是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概念。
對於不同的年齡段,孩子有不同的閱讀特點,選擇書籍也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選擇。
0~2歲
對於1歲以下的小寶寶來說,需要有色彩鮮艷的圖案,圖片多文字少。
1-2歲的寶寶更偏愛翻翻書,洞洞書和機關書之類可以玩的書,以及一些有簡單情節,貼近生活的書。
2歲以上的寶寶則可以引進一些科普書,情節更複雜一些的書,也可以讓他們自己選擇一些感興趣的書。
在孩子2歲之前,啟發閱讀興趣的較好方式,是讓他常看到、常聽到幾本書,而不是在他面前堆上很多他從未接觸過的不熟悉的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讓媽媽一本書講無數遍,聽無數遍,也不會嫌煩。
這個年齡段你的孩子要以大人說話的速度去學習一種複雜的語言,他們只能憑藉反覆地聽,才能自己分辨出之前不太了解的部分。
雖然大人重複讀相同的故事會感到乏味,但對孩子而言,他們能藉此機會獲益良多。一開始,孩子通過一遍遍地聽而學到語言技巧——這叫浸入式學習,而重複聽故事就是浸入式學習的過程。
2~4歲
孩子漸漸長大,他對周遭很多事物感到新奇,比如貓、狗、雨、飛機等。這個時候是孩子認識各種事物的階段。
繪本是這個時期最好的閱讀書籍,我們可以指著書上各種圖畫,並一一說出它們的名字,再讓孩子一同說出來,並鼓勵孩子自己說。
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貼近生活的繪本,有趣的簡單的又色彩鮮艷的繪本,可以是講故事的,也可以是培養孩子生活習慣的。
4~6歲
6歲前是大量喂食繪本的最佳時期?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意識的發展會逐漸轉向由文字塑造的想像世界。
除了大量閱讀經典繪本,同時增加一些其它種類的書籍,比如科普類、藝術類、歷史類等,一開始從短篇的繪本著手,慢慢地增加難度,逐漸過渡到橋樑書。
6~7歲
6歲之後,逐步轉向其他類別童書,科普書,章回小說,漫畫等等。
嘗試一些100以內的章節數,一旦孩子可以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就可以開始輕鬆地為他朗讀長篇故事。對於這類書,沒有必要在一天就把一本全讀完。可以把書分割成合適的「章節」,分成幾天來讀。這個時候也嘗試從親子閱讀過渡到自主閱讀,讓孩子慢慢適應自己閱讀。
建立一個「家庭圖書館」,不一定要幾百本,幾十本,也許十幾本就可以,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1.隨手可拿到書的書架
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關鍵是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比較好的環境。可以準備一些低矮書架,騰出足夠的空間讓書本露臉,可以讓孩子隨時注意到,有益於引起孩子對於書本的注意,更有利於孩子隨時隨地進行閱讀。
2.圖書種類多樣化
很多父母喜歡按照孩子的要求買「有用的書」,對學習沒有直接作用的絕不買。這樣功利地買書,不僅無益於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更讓孩子覺得閱讀就是為了解決某一個問題,無法點燃孩子的熱情。
我為孩子儲備的書籍,有中文繪本、中文橋樑書、中文章節書、文學、科普、歷史地理、藝術哲學、數學思維、英文繪本、英文分級、英文橋樑書等。買書雜一點,才能讓孩子感受更多樣的文化,獲取更多樣的營養。
每個種類列一些書單,拋磚引玉。
好書是讀不完的,只要我們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我們認為值得的書上,那就夠了。
讓我們來溫習《朗讀手冊》上的一句話,繼續愉快地在買書剁手路上漸行漸遠:
當成人給孩子朗讀時,他們也是在一代又一代地傳遞火焰(閱讀的火焰)。
3.挑合適的書
一般我會根據出版社、作者或者一些獲獎作品來挑選。
根據出版社:
像蒲蒲蘭,中信出版社,啟發,信誼,蒲公英,愛心樹,海豚傳媒,外研社出版的書,質量都非常過關,尤其是啟發和信誼的書我買的最多。
根據作者:
這些響噹噹的名字一定沒讓你失望吧。
有個公益廣告這樣說:讓我們少抽一包煙,就能多給孩子買一本書。
我們沒有條件一下子就購買那麼多的書籍,完全可以一點點提前為孩子儲備,持之以恆,家庭「圖書館」慢慢就會成型。
有了「家庭圖書館」,需要好好利用。
1.給孩子讀書
委員會耗時兩年,詳讀了過去25年間成千上萬份研究報告,於1985年發布了一項名為《成為閱讀大國》的報告。研究表明:
建立孩子必備的知識體系,引導他們最終踏上成功的閱讀之路,唯一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為孩子大聲朗讀。
給這些孩子朗讀,最好從嬰幼兒時期開始,這也是給孩子播種渴望閱讀的種子。
為孩子讀書的同時,也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每一個孩子,無論是幼兒,還是其他年齡段的,都像一塊海綿,吸收著周圍其他人的行為,尤其是父母。
美國綜合排名第一的威廉士學院前招生主任湯姆·帕克告訴焦慮的家長:「世上最棒的SAT輔導課程就是在核子們還小的時候,為他們進行睡前朗讀。」
2.建立孩子的有聲讀物
孩子一般都喜歡爸爸媽媽給自己讀書,但是大人不在身邊或很忙時 ,有聲書就能填補這個空白。雖然有聲書不像活生生的人那樣,可以隨時給孩子一個擁抱並回答他的問題。
按照孩子的興趣,可以收集一些歌曲、故事、詩歌等,建立自己的有聲讀物庫,可以作為孩子玩耍時的背景音樂,也可以作為孩子的睡前音樂。
3. 讓書流動起來
讓書流動起來,就要定期整理。期對所有圖書進行整理,把一些看過的、低幼的,不適合認知水平的清理出書架,把在看的、近期要看的書擺放在最適合孩子拿取的位置,把暫時不符合孩子看的擺放在書架高處,已經看過的娃還捨不得下架的書放在最下方。
希望我們可以給孩子灑下渴望閱讀的種子,終有一天,這粒種子會生根、發芽、長成蒼天大樹。
樂陪娃,家有小學生,分享育兒心得,家庭教育經驗。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抱團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