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17個世界糖尿病日的到來,糖尿病併發症受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但許多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腎病(DKD)的關注仍略顯不足。據相關糖尿病登記報告結果顯示,由糖尿病腎病引起的我國每年新增尿毒症患者數目將達到99萬人。如若糖尿病患者在微量白蛋白尿階段進行早篩查、早干預,還是有逆轉可能的。
關注尿蛋白 抓住黃金逆轉期
在糖尿病的併發症中,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最嚴重的慢性合併症之一。目前, 糖尿病腎病約占糖尿病患者的40%,是全世界慢性腎病的主要原因。我國不僅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國,也是糖尿病腎病大國。
作為糖尿病腎病的典型的症狀之一,蛋白尿一直是治療中「主攻」的重點。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曠勁松博士介紹,蛋白尿是指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超過正常範圍。健康的人由於腎小球濾過膜和腎小管的作用,尿液中蛋白質的含量很少。而糖尿病患者由於腎臟濾過功能異常,導致血液中白蛋白和高分子量蛋白進人尿液。所以蛋白尿既是影響腎功能進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反應病情好壞的一項關鍵指標。
曠主任表示,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高血糖對腎臟有毒性作用,早期可以直接導致腎臟損傷出現蛋白尿,進而引起腎臟的炎症和纖維化,一旦進展至大量蛋白尿階段,平均4年就會進展至透析,最後出現腎衰竭尿毒症。出現尿毒症後,患者平均生存時間僅為4.25年,而期間每年的血液透析就要花費9萬元左右。幸運的是蛋白尿可以逆轉。早期微量白蛋白尿階段,即當尿白蛋白/肌醉比值(UACR)≥30mg/g,是蛋白尿臨床治療的最佳窗口期和可逆轉期。近年研究發現,在黃金逆轉期21%~64%的糖腎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可轉陰。
直擊蛋白尿 開啟糖腎管理「金三角」 時代
遺憾的是,當前我國糖尿病患者在治療時,往往會出現蛋白尿控制不佳的情況。這與當前治療更關注於「血糖控制」,而低估了蛋白質代謝以及飲食蛋白質的質量和數量等在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性。所以近年來,國內外權威的糖尿病指南都已經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不再單純將降血糖作為首要的追求目標,而是把患者的心腎獲益、規範救治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併發症推向治療目標的前列,換言之,就是綜合防控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
曠主任對此談道,從病理生理機制來看,II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腎臟病發生髮展主要由三大因素共同驅動,包括血流動力學因素(血壓和/或腎小球內壓升高)、代謝因素(血糖控制差)以及炎症/纖維化因素。此前對於糖尿病患者腎病的治療手段,多著眼於改善血流動力學和代謝因素,對於炎症和纖維化這個重要靶點,尚缺乏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措施。而新型非甾體選擇性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的問世則改變了這一現狀。它能夠直接抑製鹽皮質激素的過度激活,拮抗炎症和纖維化,延緩病情進展的同時,還可以降低心血管風險。為早期干預和心腎風險的全程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開啟了糖腎治療 『血壓、血糖、蛋白尿』管理的 『金三角』新時代。剛剛在美國腎臟病學會(ASN)舉辦的2023年腎臟周上公布的最新FIDELITY III期臨床研究最新分析數據顯示:使用非奈利酮降低早期白蛋白尿對長期腎臟預後有正向影響。
曠主任同時也建議,患者自身也要提升自我管理意識,進行綜合性的預防,患者從明確診斷糖尿病開始,尿蛋白至少每年一篩。同時在進行蛋白尿管理時應當遵守30-30原則,即尿白蛋白/肌醉比值≥30 mg/g時,即刻啟動尿蛋白管理,使用相關藥物使尿白蛋白/肌醉比值≥30%並維持至少2年,早防早控,延緩腎病的進展。
樂享瀋陽、沈報融媒編輯:王舒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ec83463f4b3495c09919af83f2afa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