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都公園城市國際花園季暨第五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周 三等獎

2022-10-06     UniDesignLab

原標題:2022年成都公園城市國際花園季暨第五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周 三等獎

2022年成都公園城市國際花園季暨第五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周 三等獎

以下文章來源於交大設計 ,作者School of Design

交大設計.

上交大設計學院官方公眾號。充分把握建築學、設計學、風景園林學學科特色,著力於交融人文藝術與科學技術,形塑交大設計學術、育人、科普和實踐品牌,傳播「體用並舉、設計大義」的學術共同體文化,構建紮根中國大地、聚焦國際前沿的新時代設計教育話語體系。

7月19日,「2022年成都公園城市國際花園季暨第五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周」在成都植物園完美落幕。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學生作品「時光穿梭機」在244份參賽作品中成功入圍,進入了第二階段的競賽。3月下旬通過線上彙報後,成功入選決賽階段的16份作品之一。前後歷經6個月,在七月中旬完成為期四天的現場搭建,作品「時光穿梭機」榮獲三等獎。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學生作品「時光穿梭機」獲三等獎

現場搭建師生與建成作品的合影

1

設計方案構思

為呼應2022年成都大運會「在成都,成就每一個夢想」的口號,2022年成都公園城市國際花園季暨第五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周的主題定為「公園城市 夢想花園」。競賽鼓勵設計者在4m×4m的地塊內,以定量竹材和花卉為主要材料,設計並建造一座展示植物與自然魅力的「夢想花園」,表達出設計師對「公園城市 夢想花園」這一主題的理解。

設計作品的寓意是,創造出時光穿梭機衝破當下的泥牆、去尋找心中的夢想花園,找回在疫情中迷失的夢想。設計作品由外部三維空間框架和內部的時空隧道構成了四維時空穿梭機,呼應愛因斯坦的四維空間理論:通過時間軸的變化進而實現時空穿梭。外部三維空間框架以直竹龍骨代表的x、y、z軸所組成,並以竹篾進行規整的十字交叉編織。內部以彎曲的龍骨代表扭曲的時間軸、塌陷的三維空間所形成的時空隧道,並採用竹片和竹篾進行隧道表面的凌亂編織,塑造時空穿梭的失序感。相信時光穿梭機會帶領我們跨過這段迷茫的時光,去往夢想花園,找回夢想。待到疫情散去,外面風光依舊!

「時光穿梭機」設計方案

以下視頻來源於交大設計,時長 03:12

2

手工模型搭建預演

手工模型的製作是為了提前熟悉搭建的順序,對實際搭建過程進行模擬,對搭建材料、構造與力學形變進行嘗試探索,以此更加熟悉設計作品的整體結構與細節搭建要求。

場地搭建前準備的1:10手工模型

3

作品正式場地搭建

7月15日到7月18日,團隊在成都植物園進行了為期四天的現場搭建。成都的天氣變化多端,時而炎熱,時而暴雨,因此場地情況多變。而廠家預製的竹龍骨誤差比預想的更大,以及作品的5m高度與現場人字梯高度差距等,都讓現場搭建面臨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團隊還是克服了重重困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並在現場工人師傅的幫助下不斷調整搭建方案,最終順利完成了作品搭建。

放線定位

在4m×4m的正方形場地上建立相對坐標系,根據基礎底平面上豎向龍骨的相對坐標值,放線形成坐標定位網格,並對豎向龍骨進行編號。

雨中放線確定豎向龍骨的位置

指導老師王玲標註龍骨序號

龍骨框架搭建

豎向龍骨底部通過麻繩綁接、螺釘栓接的方法與基礎地樁相固定,以支撐整體結構的穩定。橫豎龍骨的連結會讓整體結構更加穩定,但由於竹材料的韌性,部分預製龍骨的尺寸和圖紙有偏差,需要根據現場情況進行改造調整。

整體框架逐步形成

橫向龍骨可以讓框架更加穩定

內外表皮編織

整體表皮的編織強調內外連貫一體,但外疏內密。外部通過竹篾的豎直拼貼營造規整、舒朗的形態,且視線能直接穿透看到內部;內部表皮則重點以竹篾編織出交錯肌理,於有序與無序的交錯之中展現時光穿梭的流動之感。

以竹片確定表皮弧面

在4米高空進行外部表皮的編織

攜手進行內部表皮的編織

植物配置

最初的植物配置方案以紫色與低飽和度黃色的植物作為基調,營造濃厚的科幻感氛圍。由於疫情推遲了搭建時間,現場布置時根據植物生長的季節性進行靈活調整。在靠近構築物及出入口處種植蒲葦與細葉芒,在其中點綴毛冠草,雲霧狀植物與直線條植物組合變化給漫步其中的遊客帶來穿梭的神秘感。

植物營造出夢幻氛圍

4

最終作品展示

細節展示

細節展示

5

團隊成員感想

這次競賽充滿著多樣的收穫與挑戰,設計方案時無數次的討論修改,建模時反覆的推敲,工程圖繪製的困難,實地營建的艱辛,但和大家一起努力克服每一個難題的過程對我是十分寶貴的,每一階段完成工作,內心都是十分充實的。七個多月的時光,讓我在設計中另類的成長,讓自己邁出從一個「紙上談兵」的理想主義景觀設計學習者到思考建造的現實主義設計師的第一步,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楊才華

這是一次從概念到建造落地的經歷,寒假遠程數次頭腦風暴,開學每周一起討論與繪製,中後期我們還因疫情隔離在各個地方,勉強線上一起分工。錯過了美麗的春天,正如我們在開始提出的那個美好願望一樣,如果可以用時光的逆轉去撫慰缺失的時光與遺憾該多好。概念到落地是件複雜的流程,模型的推敲,施工圖的繪製,材料的特性了解等等,都在反覆討論與實踐中更加熟悉。感謝老師的指導和大家的合作,我們在成都的雨和烈日下克服困難完成了最終的作品,看著遊客在其中穿行、休息、攝影,我們都覺得十分有意義。在場的作品都非常驚艷與值得學習,我們的技術和能力也還有著更大的提升空間,若還有下一次實踐的機會,相信還會有更大的進步。

——胡墨涵

成都建造節是我第一次感受把設計從圖紙搬到場地的一次活動,讓我體會到從一開始對形態設計的天馬行空,到畫圖紙時的細心嚴謹,再到現場施工時的認真核對這一整個設計建造過程。儘管在活動過程中受到很多不同客觀因素的影響,但大家依舊團結協作、不畏風雨,讓我再一次體會到團隊合作的樂趣。有老師的細心指導、同學們的互幫互助,我們所有人都在此次活動中有了不小的收穫,如在實際建造中如何定點放線、如何定樁立柱、如何綁紮、如何固定等等,通過我們自己的雙手在不斷推敲中掌握。

——米瑪央宗

這次建造過程可謂是狀態百出,所幸也是圓滿完成搭建。從一開始的惡劣天氣,到竹材的尺寸有誤,再到與工人師傅反覆且艱難的溝通交流,每一步都促使搭建過程愈發艱難,但大家的齊心協力,高校間的互幫互助,以及專業師傅提供支援,都讓搭建變得愈發的明朗清晰。我非常開心有這樣一次寶貴的經歷,能和同學老師一起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最終完成作品的時候也是有滿滿的成就感。

——彭贊

始於寒假,止於暑假。半個年頭的準備,從概念構思到現場落地,夥伴們共度了無數個夜晚,揮筆了無數次畫板,一次一次的組會,老師和同學的頭腦風暴,讓作品一次又一次的完善改進。疫情肆虐的原因,又阻礙了整個項目的推進。感謝各位老師的指導和其他同學的辛勤付出,讓項目能夠在如此艱巨的條件下得以入圍。建造期間,又遭遇成都變幻莫測的天氣——高溫暴雨接踵而至,大家齊心協力,不懼困難最終完成了作品。看到小朋友和遊客在其中遊玩的時候,所有的苦與累都煙消雲散。同樣,在與其他友校對比中我們也看到了差距,學習到了知識,積累到了經驗。相信如果有下次機會,一定能做得更好!

——崔向陽

搭建本身就是一場時光穿梭。

——穆維航

致謝:

感謝組委會的精心組織和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的支持,非常感謝王雲老師、高亦陶老師、張洋老師、陶傳學老師以及其他老師的指導與幫助!相信每個人都能追尋到自己心中的那個時光穿梭機,去往那個自己嚮往的未來!

,時長 00:07

素材來源: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風景園林系、2022國際花園季組委會

審核:王雲、王玲、張楠

編輯:徐暢

交大設計SJTUdesignHub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dcfe825bc4785d6724485ad45846e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