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發現1.5米白化眼鏡蛇,野生壽命通常不到24小時,它咋長這麼大?

2023-05-13     怪羅科普

原標題:印度發現1.5米白化眼鏡蛇,野生壽命通常不到24小時,它咋長這麼大?

本月3號,在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哥印拜陀發現了一條白化的印度眼鏡蛇,這條蛇是在一場暴雨期間溜進了一戶村民家裡,它的體長已經長到了1.5米,是完全成年的印度眼鏡蛇體型。

印度每年都會有81000至138000人死於蛇咬傷,而其中大部分就是眼鏡造成的,可以說這種致命的蛇在印度並不罕見,但是白化的相當罕見,而白化且長到成年的幾乎沒有。

生物的白化是一種隱性遺傳病,被稱為白化病,有時候基因突變或者其它病變也會引發這種白化病,通常情況下都是先天的。

白化的北美紅杉Cole Shatto

它不僅發生在動物身上,植物也有,對於動物而言,身體白化的原因就是缺乏或者完全不產生黑色素,而對於植物而言則是無法產生葉綠素。

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白化對於生命而言都是致命的,植物的白化意味著它無法光合作用獲取能量,但是有一些進化出依賴母體生長的方式。

這隻白化的獅子很有名,它的嘴唇眼睛這些地方都沒有白化Stano Novak

白化病如何影響動物生存?

白化病對動物的影響相對複雜,首先第一點就是白化病對眼睛的影響。

其實自然界有兩種典型的白化病,都是因為遺傳或者疾病導致身體缺乏黑色素而變白,但是有一種相對來說會沒那麼嚴重,它被稱為Leucism(英文上有詳細的區分,中文我沒有看到區分彼此),另外一種則更嚴重,被稱為Albinism。

兩種的主要區別就在於眼睛,因為動物眼睛的顏色也取決於黑色素,當患上更嚴重白化的Albinism時,眼睛也會變得沒有色素填充,可以完全看到血絲,這時會顯現紅色,而Leucism患者的眼睛則不會變色。

Albinism對哺乳動物的影響相對來說更大,因為疾病會嚴重影響視杆細胞的數量和分布,從而造成視力出現問題。

圖:白化的松鼠,眼睛也變紅了

由於松鼠的眼睛富含視錐細胞而不是視杆細胞,所以松鼠經常被認為是唯一能在野外存活下來的白化哺乳動物。

事實也基本如此,白化松鼠是最常見的野生白化哺乳動物,不過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目擊證據證明不僅是松鼠,其它野生白化哺乳動物也有存活下去的可能。

對於爬行動物而言,白化病(Albinism)對生存的影響則主要不是眼睛,因為許多爬行動物的眼睛做作用都不是很大。

完全白化的鱷魚Brocken Inaglory

白化對這些動物最關鍵的一點影響就是會讓動物變得更加顯眼,更容易被捕食者發現,從而造成生存困難。

由於爬行動物有著「不負責任」的父母,它們大多數都只負責產下蛋,而不負責後面的照顧和撫養。

從蛋里孵化出來就是通體白色的話,它們沒有多少隱蔽能力,而這時候它們也沒多少自保能力,自然存活的機率就更低。

另一方面,黑色素是生物抵禦紫外線傷害的適應性特徵,而爬行動物又必須通過需要長曬太陽來獲取熱量。

患有白化病之後它們很難長時間曬太陽,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在環境溫度較高的地區,白化病的爬行動物也會出現消化和生長困難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對生存十分不利。

所以,我這邊看到了一些有趣的預估數據,顯示白化的爬行動物在野外的平均壽命不會超過24小時

既然如此,為什麼這條白化的印度眼鏡蛇能長這麼大呢?

成年印度眼鏡蛇的體長通常就是在1.4到1.6米之間,這條白化的眼鏡蛇無疑確實已經長到了成年體型。

和許多動物一樣,印度眼鏡蛇的體型在趨於成熟之後會停止生長,不過它們的成熟周期還挺長的,達到3-4年的樣子。

換句話說,這條1.5米長的白化印度眼鏡蛇可能已經用這副白色身體至少存活這麼多年了,這確實有點讓人不可思議。

不過有一項研究指出,一些蛇的白化並不會增加它們被捕食的風險,特別是像眼鏡蛇這種基本找不到天敵的蛇來說。

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使用白色假蛇來測試它是否比正常顏色的蛇更容易被鳥類捕食。

結果表明,白化後的蛇並沒有增加捕食率,這可能是因為它們的變色混淆了鳥類,鳥類非常懂得使用蛇的皮膚圖案來識別獵物,這是長期協同進化的結果,一旦蛇換了皮膚天敵反而不認識了。

這項研究在2022年2月發表在《動物學》雜誌上,雖然實驗相對粗糙,但也至少能說明蛇白化後也沒有想像得那麼難以生存。

圖:白化眼鏡蛇最後被麻袋裝走放生野外

而像印度眼鏡蛇這種,因為含有劇毒,在它們的生存區域裡,它們的自然天敵基本只敢偷吃它們的蛋,幼年和成年的天敵都不算多,白化後在暴露自己這一點上,對它們來說沒有太多的障礙。

真正難的是紫外線傷害和其它健康風險上,這會給它們身體造成負擔,白化後即便不被天敵吃掉,應該也不會太長壽。

不過無論如何,它能長這麼大也算是一個自然界的奇蹟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bfa880e3df303690467a0629399c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