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讀者是志願軍39軍的鐵桿粉絲,還有一個讀者是志願軍26軍的子弟,所以接下來一段時間集中寫一下39軍和26軍的戰鬥。
39軍是志願軍戰績最好的部隊,雖然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因為38軍打了志願軍最佳進攻戰鬥和最佳防禦戰鬥將38軍列為第一,但實際上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總體表現最好是39軍,他們打的戰鬥,都是教科書式的。
對於這一點,美軍和我的認識是一樣的。1951年美軍的秋季攻勢結束後,志願軍39軍接替了47軍的防務,在6個多月後重返一線作戰。情報部門向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中將報告志願軍47軍的陣地已由39軍接防,於是范弗里特給39軍當面的美軍第3師下達了一個命令:「你當面的中國人已變為39軍,這是中國人最強的部隊,遠遠高於平均水平。因此第8集團軍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從39軍抓一名俘虜,以查明39軍現在的作戰能力和作戰意圖。」我們這裡要注意到,堂堂美軍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居然把從39軍抓一名俘虜列為第8集團軍的首要任務(Eighth Army made it a top priority to capture prisoners from the 39th Army in order to confirm its capabilities and intentions.),可見美軍對39軍的忌憚和重視。
美軍第3師在韓戰美軍參戰部隊中屬於中上等水平,並非等閒之輩。志願軍對其評價甚高,稱:「該師善於夜戰和小分隊襲擊、騷擾。」連志願軍都這樣評價,可見美軍第3師的夜戰和小分隊作戰能力在美軍中屬於翹楚。既然美軍第3師以夜戰、小分隊襲擾聞名,范弗里特認為讓該師去抓一名俘虜,這個任務應該手到擒來。
美軍第3師師長克羅斯,他兩個月前接替索爾成為師長
接到范弗里特的命令後,美軍第3師新任師長克羅斯少將把部隊的作戰計劃調整為「專注小分隊巡邏和突襲,打敗中國人的任何進攻和反抗」,並命令下屬各團,必須活捉一名39軍的俘虜;他把捕俘行動定名為「圈套行動」,名字非常形象生動,但效果如何呢?
克羅斯的命令剛剛下達,就被打了臉,先動手的反而是剛剛接防陣地的39軍。我在以前的文章說過,中美兩軍任何部隊換防,對手都會發起一些進攻,先來個下馬威再說。可沒等美軍第3師動手,39軍卻一反常態先動手了,志願軍也需要抓俘虜來了解當面美軍的情況。
12月7日,39軍第一梯隊師115師派出了345團2營副營長率領的11人捕俘分隊(團偵察排5班、4連8班部分人員組成)在138高地捕俘成功,擊斃美軍2人,俘虜1人,反過來先查明了美軍第3師的兵力部署。真不知道讓人說什麼好,美軍第3師雄心勃勃要「打敗中國人的任何進攻和反抗」,要查明志願軍39軍的作戰能力和兵力部署,結果自己先成了透明的一方。
吃虧後的美軍立即展開了報復。
美軍巡邏隊
12月9日至17日,美軍第65團1營小分隊在夜間連續偷襲115師343團8連3班防禦的上浦防小南山三次,均被擊退。其中12日美軍的偷襲傷亡13人,17日傷亡26人,損失慘重。
12月9日至11日,美軍第65團3營小分隊也在夜間連續襲擊345團5連1排防禦的168高地九次,均被擊退。
12月23日,惱羞成怒的美軍第65團團長林賽上校改偷襲為強攻,命令2營在團坦克連的協同下再次進攻上浦防小南山,一定要打贏這一仗,抓一個活的志願軍回去。這時在陣地上的是343團8連2班,結果這個班比3班打得更好,連續擊退美軍一個營9次進攻。
進攻上浦防小南山的美軍坦克
志願軍戰史並不知道美軍出動如此大的兵力,但美軍戰史寫得很清楚,坦克整連、步兵兩個連(還有一個連為預備隊)。一個班打敗一個營,這太牛逼了。2班加上指揮戰鬥的副排長和加強的一挺輕機槍總共才16個人。美軍第65團2營在23日1時發起進攻,經6小時激戰後,美軍四次進攻被打退,2班已傷亡13人,只剩副班長梁慶友,戰士林青山、翟維金3個人。結果在白天的戰鬥中這3個人有如天神附體,梁慶友守正面,林青山守右翼,翟維金守左翼,誰先打退自己這邊的美軍立即去支援戰友。三個人奔走呼號,左右堵截,竟然又連續打退美軍四次進攻,戰鬥中翟維金不幸犧牲。在美軍第九次進攻中,梁慶友和林青山退守坑道,又堅守了三個小時,美軍拚命想活捉兩人,始終未能得逞,被迫撤退。美軍兵力來自於美軍記載,一個班打敗一個營,這在志願軍中也是罕見的壯舉。
(其實我們可以從示意圖中看出,美軍捕俘都是襲擊志願軍前沿陣地,而志願軍捕俘經常深入美軍腹地,成功率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此。)
12月30日,美軍第15團3營派出一支巡邏隊偷襲345團4連2排防禦的143高地。晚22時,美軍巡邏隊進入6班伏擊圈,15分鐘全殲該敵,擊斃12人,俘虜2人,自己無傷亡。
在117師方面(這一階段116師為預備隊),他們和115師一樣,也是主動出擊。12月6日晚,117師偵察連2班隱蔽出動,在厚厚的積雪中潛伏了一個晚上,終於在7日清晨等來了美軍第65團的巡邏隊,打死打傷美軍9人,自己無傷亡。
12月12日,349團8連連長率1班在新村南山再次潛伏整晚,13日清晨該班伏擊成功,全殲美軍第65團巡邏隊28人,自己無傷亡。
12月25日晚,351團偵察排一個班深入323.6 高地活捉美軍哨兵1人。
(39軍和美軍第3師交戰的驛谷川群山,後來美軍稱此為「中國人的遊樂場」,志願軍在這與美軍捉迷藏,而美軍則汗流浹背)
117師這邊的戰鬥要比115師少一點,原因很簡單,他們的當面之敵是美軍第65團一部和騎兵第8團一部,美軍騎兵第1師的其他部隊都回日本了,就留下騎兵第8團配屬給美軍第3師,這幫美國大兵一肚子意見,自然不肯賣力。不過117師很快會碰到一個愣頭青。
12月底,美軍第45師第180團接替了配屬給美軍第3師的美軍騎兵第1師第8團的防務,美軍騎兵第8團返回日本,至此美軍騎兵第1師全部退出朝鮮戰場。剛上戰場的美軍第180團非常積極,立即投入到「圈套行動」中。12月29日,美軍第180團一個連強攻志願軍351團5連8班防禦的205高地,激戰整日後,美軍敗退,傷亡60餘人,志願軍僅犧牲、負傷各2人。在一年多後的1953年1月,同樣是在這座205高地上,志願軍23軍打了著名的「丁字山戰鬥」。其實戰鬥規模和戰果跟39軍117師351團基本相當。可為什麼23軍的「丁字山戰鬥」這麼有名,39軍的「丁字山戰鬥」卻幾乎沒人知道呢?
支援美軍第180團的炮兵前觀
這裡就要結合剛剛說到的115師343團8連2班的上浦防小南山戰鬥一起說一下了。志願軍後入朝的部隊,與前期入朝的部隊,特別是38、39、40軍這三個王牌軍相比,戰鬥的規模和戰績都要小很多。因此同樣規模和戰績的戰鬥,38、39、40軍基本上沒怎麼宣傳。在這三個王牌軍眼裡,這些戰鬥不值一提。可實際上,很多戰鬥都能排進志願軍經典戰例,甚至比廣為宣傳的其他部隊的戰鬥打得更好,特別像上浦防小南山一個班打敗美軍一個營,這真是不得了,翻遍志願軍戰史,很難找出第二個例子。
12月30日,美軍第180團又以一個排的兵力從346.6 高地向349團9連5班防守的下朔谷東南無名高地進攻。神槍手李紅斌一槍擊斃美軍排長,失去指揮的美軍大亂,美軍第180團入朝第二仗又吃了敗仗,志願軍無傷亡。
1951年12月,美軍第3師傷亡982人(美軍數據,包括非戰鬥傷亡,下同,美軍很多非戰鬥傷亡在志願軍定義里屬於戰鬥傷亡),卻沒能抓到志願軍39軍的俘虜。
美軍第1軍軍長奧丹尼爾
1952年1月,不甘心失敗的美軍第3師繼續「圈套行動」。挨了范弗里特和美軍第1軍軍長奧丹尼爾少將訓斥的美軍第3師師長克羅斯嚴令部隊必須打贏一次戰鬥。特別是軍長奧丹尼爾尖刻的嘲諷,讓克羅斯有點無地自容。這也不能怪奧丹尼爾,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美軍第3師的師長,在李奇微的推薦下出任美軍第1軍軍長,結果出任軍長才四個月,自己的老部隊就給他丟臉了。
美軍第15團團長克魯克斯
可是,克羅斯接到的卻是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之前美軍第65團團長林賽吃了敗仗,這個月相比更倒霉的就是他的左鄰美軍第15團團長克魯克斯上校,他的情況也沒好到哪去。
1月10日晚,美軍第15團一個排偷襲志願軍115師345團防禦的舊岱洞南山7號陣地,被3班兩個戰鬥小組打敗,還丟下俘虜1人。
1月12日凌晨3時許,美軍第180團一個連偷襲志願軍117師351團4連防禦的芝山陣地(即「丁字山」中東側的山頭)。其先頭排隱蔽迂迴,抄後路偷偷摸到了4連的陣地上。幸虧60炮班班長劉汝明發現敵情,立即用腿夾住炮身在3名裝填手的配合下發射百餘發炮彈,將美軍逼退至陣地外緣交通溝內,贏得了時間。聽到炮聲後,4連迅速衝出坑道,趁突入之敵立足未穩,立即發起反擊,在被動局面下扭轉了戰局,美軍再敗。
1月12日、13日、27日晚,志願軍115師343團7連一個班,345團機槍2連一個班、9連一個班連續在老禿山、仙壁、魚積山里南山設伏,三次均成功截獲來偷襲美軍第65團分隊,三戰三捷。
美軍第65團重機槍陣地
1月14日晚,美軍第65團再次襲擊143高地,又被擊斃7人,俘虜3人。
1月23日晚,美軍第15團又對343團7連2排防禦的222.9高地發起強攻,又慘遭敗績。
有的讀者肯定會問,這些戰鬥39軍都是怎麼打贏的,有些東西就不方便講了,不過可以看張照片,這是39軍誘騙美軍巡邏隊屢屢成功的一個小法寶——稻草假人。美軍巡邏隊老是把這些稻草人當成真目標,見下圖。
得知美軍第3師連續兩個月徒勞無功,暴跳如雷的范弗里特大發雷霆。美軍第3師師長克羅斯在報告中寫道:「每天晚上我都派出巡邏隊對中國人的前哨進行快速突擊,但中國人的防禦,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非常出色。」之後克羅斯用長篇大論闡述了第3師在突破志願軍39軍前哨線方面的困難。
克羅斯和奧丹尼爾總結教訓後認為,美軍第65團團長林賽上校明顯不能勝任團長的職務,在他們的堅持下,范弗里特撤掉了林賽的團長職務,由科迪羅出任新團長。
到了2月,美軍終於挽回了顏面,2月15日至16日,143高地再次發生激戰,美軍第65團終於帶回了一名重傷的39軍俘虜。這時美軍充分顯示了他們「人道」的一面,美軍沒有給這名志願軍戰士治療傷勢,而是直接開始了審訊。這名重傷的戰士沒能熬過美軍第一輪的嚴刑拷打。
范弗里特終於拿到了美軍第3師關於俘虜一名志願軍39軍士兵的報告。微笑著打開報告的范弗里特越看越緊鎖眉頭。什麼?俘虜傷重死了?沒能獲得39軍的兵力部署?
隨後,憤怒的范弗里特把報告重重地摔在桌上。為了抓住這名志願軍俘虜,美軍第3師付出的代價是203人傷亡,10人被俘。
沉默了很久後,范弗里特下達了命令:「立即停止圈套行動!」
其實范弗里特還沒有算上美軍第3師在1951年12月和1952年1月在「圈套行動」中的傷亡。加上這兩個月,美軍第3師為了捕捉一名39軍的俘虜,付出了差不多1800人的代價。
這就是39軍,美軍眼中志願軍最強大的王牌部隊。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